冀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申报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的可行性
报 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一)学校发展情况
冀州市职教中心始建于1991年6月,学校现占地258.5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设备总值1633万元,专任教师204人,在校生3260人。开设有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数控加工技术、计算机应用、财会电算化、工民建、农林、牧医等专业群。计算机室、语音室、电教室等公共实验室及各专业实验室、实验场30余个,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家。十几年来,在上级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面向社会,适应市场,抓管理、求创新,依托政府有效统筹,遵循职教发展规律,形成了“教学与育人并重,成才与就业并举”的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和良好的办学效益。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安全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先进实验学校、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河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教育部命名的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科技部命名的首批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日本国对华无偿援助职业教育首批受援学校。
(二)现有实训基地的基本情况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骨干专业,实现了连续招生。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电工电子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招生范围不断扩大,生源涉及到周边地市。该专业现有长班在校生1060名,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中级技术人才3200余名,针对初高中毕业生、下岗失业、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企业在职职工等,开展电工、电子装配、电器维修等技术培训近15000人次。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现有实训设备共计32类370余台套,总价值180余万元。实训设施面积1200平米,拥有配置25套设备的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拖动等实验室6个,40个工位的电视机、音响、制冷等电子整机产品装配、调试、维修实训场所3个,同时还建立了华贸家电中心、华冲电器、春风集团、猛牛集团等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教学、实训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三)专业建设时间。
我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建设于1992年8月,是学校建校之初开设专业之一。
(四)技能鉴定站的建设情况
经过衡水市劳动局技能鉴定中心批准,1995年在我校建立了电工电子技能鉴定站。1996年1月,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规范培训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家用电子产品维修职业技能规范培训实验基地”。2006年3 月,被衡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命名为“2005年度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
(五)近两年在校生职业资格证书情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
为服务学生就业,学校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学生技能训练、职业指导。目前,该专业学生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了95%以上。在稳定当地就业市场的同时,先后与天津摩托罗拉分公司、香港恒宇集团、台湾今皓、桦晟、富士康公司、韩国三星、可立信电子公司、德国三环克瓦磁性器件公司、意大利扎努西电气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我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学生以其技能水平高、素质强,受到各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许多企业慕名而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0%以上。2004年学校被确定为衡水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2005年被命名为衡水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今年以来,已有20多家大型企业与我校签定了用人培养合同,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使本专业学生全部实现定单培养。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目标
我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作为本地和周边地区的核心骨干专业,近几年在校生规模逐年加大,而且,承担着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事业单位职工岗位培训等任务。这些都要求进一步充实完善基地设备,建设一个贴近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以更好的服务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相关企业职工的在岗培训,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
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制订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希望能够得到中央财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大力支持,我们将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更新实训设备,把我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本地和周边地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基地。
(二)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信息化成为现代经济的显著特征。电工电子与自动化行业已成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且,随着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生产技术、工艺的提高,许多企业也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特别是,近年来冀州市和周边地区电工电子类相关企业发展很快,对电工电子类技术人才需求广泛。据测算,每年需求量在2000人左右。同时, 通过几年来学校就业安置工作的实践来看,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对于电工电子类人才也有着极大的需求,而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显得尤为必要。
(三)实施项目的人员条件、资金条件和技术条件
为加强学校管理,我们实行了全员聘任制,出台了<<全员量化考核方案>>,在分配上实行了岗位工资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中青年专业教师理论和技能培养,聘用企业技师兼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目前,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拥有专职教师80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占本专业教师数的31%;双师型教师30人,占专业课教师的56%;实习指导教师中高级工以上比例占本专业教师的比率达90%;聘请兼职教师10 人,为专业教学、实训提供了师资保障。
在资金投入方面,当地政府对学校的发展予以大力支持,纳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开发规划,逐年加大投入,并对实训基地建设予以专项扶持,保障配套资金。学校对基地也实行了倾斜政策,在加强设备硬件建设的同时,每年还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专业教师的业务进修,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和技术水平,毕业生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比率达到了95%以上,先后有20余名师生在省技能大赛中获本专业类一、二等奖。
(四)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方面的改革措施和成效
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大力深化教学改革。实行模块化教学,积极探索试行弹性学制、学分制管理。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坚持国家教学大纲与工种实际紧密结合,适应职业岗位要求,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教材选用上,通用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加大了《农村电工》、《家电维修》等校本教材的开发,并应中央教科所之邀,选派骨干教师参与编写了教育部统编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在教学方式上,实实习实训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坚持每年举行一次学生技能大赛,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注重校企合作,实施产教结合。建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有关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进行专业设置、课程调整的调查论证,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我们始终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依托当地骨干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强化了专业教师和学生实践活动。并与企业和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开展定单培养。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和生产服务,为企业在职职工培训提供服务,与企业共同开发产品,开展科研攻关。
(五)可能共享基地的职业院校布局描述
我校位于衡水市东南部,基地建成后,衡水、深州、安平、枣强、故城、威县、清河、新河、宁晋、辛集等周边县市的职业学校都可以从中受益。
(六)项目实施后的效果分析
项目的实施将会更好地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和对外劳务输出培训的需求,增强培训能力和规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适应本地和周边专区电工电子行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社会效益。
(七)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功能描述及项目实施的风险预测分析。
项目实施后将会发挥强大的社会服务功能:一是能够为地方相关企业培训在岗工人,进行技术革新。二是能够为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技术工人转化提供培训条件,更好的为三农服务,能够成为本地劳务输出的培训基地。
三、项目实施方案的保障机制
(一)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根据项目实施情况,一是我校准备在原来师资基础上,培养具备高级工资格的双师型教师10名以上,培养具有技师水平的实习指导教师4名。二是本专业类全日制学生达到1200人,每年为社会培训3000人次以上。
(二)项目资金的使用
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设备更新,建成电子综合实验室、高性能电工综合实验室、家用电器综合实验室、维修电工技能培训考核实验室、PCB制作系统、机电一体数控编程实验室、单片机/微机/CPLD/FPGA/网络接口开发室各1个、过程控制实验装置5套、四层双控透明电梯实验装置10套、DSP实验开发系统10套。
(三)基地建设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为了发挥好基地的综合示范作用,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基地运行和保障机制。一是搞好基地规模、设施、功能的宣传,吸引社会上的相关企业利用基地进行技能革新和人才培训。二是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和规范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管理。三是在人员配备上和资金使用上,向基地倾斜。四是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在资金筹集和管理改革上搞好开放创新,实行边实习、边生产、边经营的模式,提高基地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五是建立学校、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监督制度,保障基地健康良性的快速发展。六是实行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财务制度,确保专款专用。
(四)区域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措施。
我们将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优势,发挥好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
一是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在师资培训、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和帮助。二是坚持立足于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开展科技示范,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技能培训,积极为当地和周边地区电工电子类相关企业培训在岗工人,推动企业技术革新。三是构筑“市、乡、村”三级培训网络,面向三农、让广大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和广大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本领,实现劳动力转移,切实发挥好学校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职能。
(五)实训基地年度建设方案
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发展规划,本着边建设边培训的原则,使基地建设每年上一个新台阶,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成为我市及周边市县电工电子类技能人才培训中心,成为农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