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创投圈的30封信:让我们铭记2022年的春天(PE篇)

核心提示真实记录2022年这个特殊的春天,关于中国上海创投圈的那些特殊故事。2022年4月,上海的这个春天很特殊。疫情影响下,百业萎靡,人心浮动。尤其创投行业的流动性被进一步抑制。这种情况下,被围困住的投资人们,拒绝躺平,他们投资、募资、管理皆不止

真实记录2022年这个特殊的春天,关于中国上海创投圈的那些特殊故事。

2022年4月,上海的这个春天很特殊。

疫情影响下,百业萎靡,人心浮动。尤其创投行业的流动性被进一步抑制。这种情况下,被围困住的投资人们,拒绝躺平,他们投资、募资、管理皆不止步。

对于众多的PE机构来说,疫情期间在一切都慢下来之后,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反思行业,理顺后疫情时代的投资逻辑,同时梳理产业链,深入钻研细分赛道、政策研究。加强投后苦练内功,以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的投资挑战。

本次疫情对于周期性行业和非周期性行业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变量,行业的问题在于一二级市场估值的倒挂对于退出的影响,以及二级市场的萎靡不振让投资机构信心不足。

因为投资偏后期,对于PE机构来说,投后管理的需求不像早期项目那么急迫,但是疫情对于企业的冲击让项目估值进一步回落,估值倒挂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在募资环节,市场上的投资主体普遍投资意愿不高,机构对于政府投资的需求进一步上升。

对于投资,机构对于投资逻辑和赛道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反而疫情对于底层投资逻辑的冲击,让机构开始重新理解那些曾经熟悉而现在又稍显陌生的投资领域。比如,疫情下,哪些成熟度不足的行业被加速催化,哪些非刚需行业被证伪?上游的短缺和涨价,将持续多久,如何传导到产业中下游,不同环节的利润率又如何变化?

同时,众多PE反映,在一二级市场倒挂的情形进一步突出的情况下,包括定增、大宗交易、并购等PIPE投资机会确定性更高,更具投资价值。此外,特殊机会投资窗口开得更大,类似纾困等均存在机会。

疫情,对于投资行业来说具有镜像效应,大家更好的理解了行业,看清了自己。这些投资人,他们都在长期主义的坚持中坚守自己的投资初心以及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信心。当阴霾散去,他们必然会以新的勇气迈向新的战场。

以此,融资中国采访上海30多家机构投资人,以他们各自不同的声音,真实记录2022年这个特殊的春天,关于中国上海创投圈的那些特殊故事。

01

嘉御资本董事长兼创始人卫哲:

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把资金及时给到企业

此次疫情期间,我们嘉御资本团队如同2020年疫情最严重之际的做法,团队继续保持投资的节奏。已经完成了6个项目的投资或追加投资,4个科技领域项目,2个消费领域项目。尽管用印、付款等流程因为疫情影响变得无比艰难,但嘉御资本团队一起克服困难,如期甚至提前交割项目,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把资金及时给到企业,支持他们的发展。

不仅如此,疫情期间,嘉御资本经历了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新员工入职,涵盖到“募投管退”各个流程,同时也特别强化新员工的线上入职和各方面培训,苦练投资团队和中后台团队的内功。

【关于投资】

在此次疫情期间,我们不仅没有感受到被抑制的创业气氛,也没有感到项目供给侧的减少,反而感觉头部机构反而获得的项目更多了。但确实,我们也看到估值显著的调整。这个原因不完全是疫情,也是最近资本市场动荡带来的影响。尤其是越靠近中后期的项目的估值,由于受二级市场传导更快,影响比较明显,包括跨境电商类,消费类的项目的估值都有显著的下调。科技类项目的下调幅度较小,而早期的科技类项目基本上不受影响。我们长期所聚焦三个领域,科技、新消费、跨境出海。在科技领域我们着重开源、5G、云原生、软件国际化等细分赛道,消费领域着重寻找产品渠道合一型,及具备供应链优势的企业,跨境电商则聚焦在创新品牌上。以上我们所长期关注的赛道,不会因为疫情而发生改变。

在对被投企业的支持方面,在上一次2020年疫情爆发期间,很多企业在嘉御的帮助下实施了“四个在线”:员工在线,客户在线,产品在线,管理在线策略,所以企业受到疫情带来的影响总体很小。甚至还有些企业,比如锅圈食汇,再一次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成长。第二就是我们提出企业一定要做现金的压力测试。所以我们所投资的大部分企业的现金流都可以抗住这几个月突如其来的疫情。同时,嘉御资本也帮助企业在这段时间练内功,帮他们做了多场的专业培训,针对不同阶段的压力测试等。

【行业反思】

关于对于行业的反思,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实体经济具有和高科技紧密结合的天然诉求;同时,中国各地政府和有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都有按照国家政策来拥抱科技的决心;还有,中国很多企业都需要跨境出海的能力且有成为全球品牌的动力,中国很多消费企业都希望能够握数字经济,拥抱新消费的诉求。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投资机构并不仅仅要考虑财务回报,而要想尽一切办法和地方政府、有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以及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帮助他们实现企业的升级,战略的转型。同时,投资机构不要过早推高项目的估值。投资机构应该合理管理创业者对估值上升的预期,而非推波助澜。

【我对行业有话说】

预则立,不预则废。疫情是行业、企业、创业者最好的试金石,也正是练内功的时候。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企业只有靠修炼好内功才会胜出,投资机构和投资人也一样。

02

复星创富徐欣:

疫情下的镜像效应,能让机构和企业都认清自己

此次疫情爆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还叠加了经济周期的影响以及宏观事件的波及,电池原材料短缺、新能源汽车涨价、中概股市值下跌等连锁反应,对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的影响可以说也是全方位的。

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不管是机构投资还是企业运营,节奏都在放缓。

【关于抗疫】

首先我们通过复星基金会、复星商社以及外部合作伙伴,对我们的员工、LP和被投企业赋能,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提供一些紧急支持。许多员工年轻、单身,此前饮食长期依赖外卖,家里存货不多。我们通过被投企业中粮工科联系到了中粮集团,为超过1000名以上的被投企业员工提供了生活物资支持,集团也对公司员工做了多轮物资支持。同时,包括防护服、抗原、口罩等在内的防疫物资,我们也全力筹措运送给上海本地的机构,为一线抗疫工作雪中送炭。

对于投资机构的影响而言,日常的投资尽调、面对面会议,甚至是打款盖章等流程都受到影响,但好在我们充分利用好线上微信、电话和数字化协作工具等,保持信息沟通流畅和工作效率在线,整体上我们仍然保持着良好的运转节奏。

我感觉,投资机构当前最大的压力应该都来自于募资端。目前市场面上的相当体量的LP主要还是来自于政府体系资金,疫情影响下,一是尽调难以展开;二是很多项目推进到最后环节,因为一些条款协议需要跑窗口或者面对面交割,最后却无法推进。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能做的就是尽量保证线上沟通好明细,等渡过防疫隔离期后,可以全力加速募资进程。目前,复星创富重点精力都放在了投研工作上,包括对一级市场的梳理和研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加深产研深度。

【关于投资】

在投资布局方面,复星创富依然遵循价值投资的准则,围绕复星的生态布局,专注于新材料与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与新消费、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领域,其中,我们会更侧重于上游的前沿科技、卡脖子技术等项目投资。

复星在对被投企业赋能方面,我们作为一个创立了30年的产业集团,围绕产业生态做了多方位的投资布局,也有着丰富的跨越周期经验和协调资源的能力。在疫情期间,复星一方面利用自身经验,帮助被投企业做系统性梳理,在成本管控、内部运营和生产资源上做好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尽可能多的承担社会责任,为他们提供抗疫、防疫物资或资金支持。总之,在企业的生存和业务需求上都尽可能的配合,众志成城,做好被投企业的强力后盾。另外,对于被投企业来说,在市场越低谷的时候,企业越要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清晰的判断,是拿快钱奔跑;还是保证好自己的股份结构,有节奏的稳定发展。疫情期间,对于被投企业也是一个沉淀和反思的好时机。

【关于反思】

疫情下,同时结合内外多重市场环境的影响,很多企业的估值都有了下调。我们知道在市场狂热的时候,一个企业很容易会被推上高估值,这其实可能会害死一个企业,某种意义上来说,疫情也不完全只有消极的一面,能够帮助一个企业更好的看清自己,也能够帮助投资机构去修正对项目的估值预期,疫情下的镜像效应,可以让机构和企业都回归理性、认清自己。

03

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宋向前:

重压之下,活下来最重要

这波疫情,居家之后,我也开始尝试线上直播,在自己的微信视频号上做直播分享,每周1-3场。通过这样的方式和大家云见面、交流,给创业者们加油打气。这场疫情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尤其对于接触式的消费服务业,能活下来的都是英雄。

加华资本的主阵地是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相继受到疫情冲击,我们都在实行居家办公的政策。我们没有“躺平”,还是积极做了很多事情。

【关于投资】

加华一直以来关注三类企业。一是刚需高频民生类企业,二是可选消费,三是传统消费企业被技术进步所改造。这个逻辑不会变,并且在疫情大背景下,反而得到了更好的印证。虽然在中短期,我是比较悲观的。但是,我们是看好长期的。未来,加华资本也将继续深耕消费服务业,看多中国消费。

在被投企业方面,3月份上海疫情开始之后,整个城市物资供应链出现很多问题,有很多“堵点”没有疏通。加华投资的企业很多都是关乎民生类的企业,具备民生保障的能力和意愿,比如今麦郎、巴比。加华主动联系了这些被投企业,协助他们与主管部门沟通民生物资保供资质及车辆通行证等问题。

同时,加华还向上海的很多医院、学校、养老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捐赠了价值八百多万元的抗疫物资,以实际行动支持上海抗击疫情。

在员工关怀方面,我们也积极有所行动,多次采购了食品、药品、检测试剂等物资,克服重重困难送到员工家里,这里包括了有些被投企业的员工,大家都是一家人。

【我对行业有话说】

重压之下,活下来最重要,走出废墟的才是英雄。

04

中汇金资本总裁何红:

把这段“空闲下来”的时间利用上

疫情中,我们很多项目无法开展现场尽调,因此项目推进受到搁置,团队也闲置下来,募投都是受影响比较大的,有很多机构这时候会选择主动裁员。我们中汇金,首先承诺不降薪、不裁员,但也要让团队有事可做——加强投前行研、投后管理的内功。

【关于投资】

中汇金“一核两翼”的基金模式,产业资本LP以上市公司为主,我们感觉,近期上市公司的收并购是涌现出来的一个机会。

数据显示,并购基金从2020年到2021年数量和规模都是持续增加的。2022年度第一季度,在募资投资端都量价齐跌的情况下,并购交易活跃不减,在第一季度并购市场发生的交易519起,同比上升6.8%,交易金额2733。35亿,同比上升13.0%。

这个数据背后,是中国二级市场上市公司收并购的旺盛需求。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位数的上市公司市值低于50亿,注册制下上市公司180日交易日的平均换手率低于10%,低市值低交易量是近一半上市公司的特点。市值增长需求,产业寻求突破需求,二级市场上市公司的收并购标的投资是近期且未来长期重要的一级市场的投资机会。

对于被投企业的赋能方面,投前我们主要侧重加强行研。“磨刀不误砍柴工”对所投行业做深度梳理,细分领域做投研细化,希望在投研所花时间,未来能在投资上把踩坑的风险损失弥补回来;投后,加强与已投企业的联系。疫情前投资团队都把大部分精力花在看新项目,这次上海疫情管控,投资增量几乎无法推动,于是把精力转向投后,花力气帮助已投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比如下一步融资、业务资源嫁接等问题,提供增值赋能,投资不仅锦上添花,雪中送炭也弥足珍贵。总而言之,把这段“空闲下来”的时间利用上。

【关于反思】

在充满不确定的当下,在投资机构个人英雄主义已无用武之地,一个组织持续的竞争力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集合团队智慧、团队协作,倒逼组织有持续应变,与时俱进的应对能力。当原有的决策前提条件发生变化时,需要作为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我们有勇气和魄力及时做出调整,改变既有模式、做出新抉择。

【我对行业有话说】

就如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坦》里揭示的真相:能吞噬你的,永远是你自己。任何危机面前都是大浪淘沙,能抵御风雨洗礼留下来的才是强者。

05

一村资本创始合伙人于彤:

特殊时期,我们建议企业加强现金流

疫情对于投资行业最大影响就是工作节奏放缓。此次封控的时间长于预期,我们有一些文件的收取、寄送、业务的见面谈等工作受到了影响。公司牵头组建了线上专项小组,帮助同事解决业务流程节点的阻力问题,也借此机会,进一步推进我们的数字化工作方式。

居家之后,每天的工作基本上由四到五个电话会占据,主要工作也由新投项目的考察变为对存量项目的沟通,对于行业的研究以及强化公司管理等内部事务为主。

【关于投资】

投资方面,我们受到挑战较大的相对是募资,地方政府为主的引导基金是国内最大的LP。我们会更重视团队的精化,积极拥抱市场变化,减少信息沟通壁垒,在“募”上做好与“投管退”的协同。另外,投资方面,由于无法亲临现场,看的企业比较多,但最终成单的项目并不多。目前以“多看少动,加强内部研究”为主。而且结合目前的内外形势,大家对于未来的预期正在影响估值,市场上有些板块甚至出现了大幅度的估值下调。

疫情期间,对于机构而言,核心是练好内功,深入钻营细分赛道,加强政策的研究。同时,无论是被投企业还是投资企业,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以及政策带来的红利将来都不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了,我们希望能从投资目标的识别方面以及投后企业的赋能方面切切实实地打造出独特的具有一村特色的能力,真正为企业增加价值。此阶段,一村资本继续关注TMT/新经济、大健康、新能源/智能制造、半导体、企业数字化领域的投资机会。近期,相对重点关注的是“双碳”趋势下新材料和智能制造领域项目。

【关于被投企业】

对于被投企业帮扶方面,我们也在积极与被投企业沟通,了解他们在疫情中的业务咨询需要。一些被投企业的经营和生产工作有所放缓,消费端需求调整传导到了生产端。在特殊时期,我们建议企业加强现金流,削减不必要成本,确保企业生存下来;同时在企业战略定位及管理、团队能力、内部运营、客户服务、供应体系等方面下功夫,为市场环境恢复后企业的发展储备能量。

还有一些被投企业出现供应链问题,我们会积极帮助企业拓宽供应链,尽可能帮助被投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加强投后服务,我们也正在与某家有影响力的咨询公司及高校合作,逐步建立起一套更加规范、高效的投前诊断和投后赋能的体系。其实,疫情也是很好的苦炼内功的好时机,我们希望通过反复复盘、积累、探索和沉淀,能逐步建立起我们投资管理过程中的真正的护城河。

【我对行业有话说】

面向未来,信心是黄金。

06

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

努力与病毒赛跑

自我们3月14日居家办公以来,上海科创基金全体员工努力与病毒赛跑,先后完成3个直投项目立项,3个子基金立项,立项金额5.1亿元;完成4支子基金和2个直投项目预审,预审金额4.4亿元;完成3个子基金和2个直投项目投决,投决金额3.4亿元,涉及投资总金额合计8.9亿元。

为了确保各项工作不断不乱,上海科创基金召开了多次内部沟通协调会,对远程办公的一些关注事项和具体事宜进行了研究和安排。从投资活动看,路演、尽调、行研、立项、预审、投决等工作通过线上方式有序推进,并未因疫情影响而放缓节奏。

随着4月1日凌晨浦西进入封闭状态,我本人于3月31日向所在居委作了党员报到,并加入志愿者队伍,协助小区居委做好封闭期间的内部管理和服务,包括牵头组织团购保供、协助核酸检测、助老帮困、制作小区疫情通报等。

【关于投资】

过去两年多来,上海科创基金高度重视科技抗疫,对从事检测试剂、设备开发和上游原料,药物和疫苗研发,临床辅助诊疗技术和系统开发等与抗击疫情有关的高科技企业进行了持续跟踪关注。

本轮上海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上海科创基金积极引导子基金特别是生物医药类基金进一步加大对抗疫相关科技企业的投资力度,推动相关企业开展疫情防控产品研发和生产。

这次疫情,我们也看到上海科创基金生态圈中的大量科创企业脱颖而出,各展所长、各尽所能,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为上海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当然,受管控政策影响,有一些生产制造类被投企业遇到了不小困难。上海科创基金投资组合中,上海地区科创企业近400家。我们对这些企业特别是生产制造类企业,进行了针对性排摸梳理,了解这些企业在疫情防控和发展生产等方面面临的现实困难,依托股东、LP等生态圈金融和产业资源优势,竭尽全力帮助相关企业积极对接银行、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产品服务,助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解决防疫和复工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关于反思】

后疫情时代,我们看好硬科技、数字经济、新基建、医疗健康、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投资机会。此外,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落地推进,围绕重点行业进行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布局也将迎来系统性机遇。

我们相信,科技让美好发生,美好也一定会为科技发“声”。

07

瑞力投资总裁 郭箭:

无论风云变化,一如既往看多中国、做多中国

疫情期间,我们居家期间开始线上办公,减少了通勤时间,但是感觉一天日程更加繁忙和紧凑,大家已经习惯线上沟通,有些工作环节效率提升了,但对于需要建立信任度的工作也是一个挑战。要说影响,那么对项目的现场尽调影响较大,会影响投资的决策进度。我们只能先把线上做的工作先尽量做完,等疫情稳定加速推进项目的推进速度。

【关于投资】

疫情对已投企业的经营业务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业绩发展不及预期,现金流考验、影响资本化进程等。但我们坚信优秀的团队是有韧劲的,优秀的赛道短期受影响,长期来看是机会,好的团队和赛道都是稀缺的,坚持all in 优秀创业伙伴并与其共同成长,是瑞力投资的唯一态度。

目前瑞力投资主要聚焦投资文化消费、医疗健康、文化与资产融合发展等几大领域,同时关注科技赋能、数字化、会展及现代服务业等方向。

疫情对资本市场和经济形势来说是严峻的考验,一级市场估值已经开始去泡沫,但相比二级市场来说,受外界情绪的波动更小。一级市场去泡沫的过程是长期的,回归理性是要时间,行业的价值回归试炼出了具备真正核心技术和价值的优质企业,我们更关注在产业链中产生长期价值的企业,现金储备充裕或核心优势显著的企业,以备迎接更不确定的各种风险。

疫情对被投企业的停工停产带来了短期影响,包括业务开展、供应链、现金流等等,中期来看,疫情对需求会起到抑制作用,不管是2G、2B和2C业务。

瑞力投资对被投企业主要给予两方面的支持,一是精神上共进退,针对疫情的长期影响帮助其调整和优化战略,做好阶段性回顾和内省;二是业务上多支持,帮助对接业务资源,鼓励和帮助企业多储备足够现金,帮助对接资本资源共度难关,推动其快速资本化。

【关于反思】

募投管退都是投资的必要运作环节,环环相扣,其实每个环节都很难,但我们认为核心在“投”。募投管退要倒过来做,由终为始,退管投募。

募集端,我们建议消除长期资本供给进入创投行业制度性障碍,特别是银行和保险类资金,国内创投行业的长期资本非常少,养老金、捐赠基金、保险出资金额占比不超过5%,远低于美国创投行业中养老金贡献了三分之一的资本供给的比例。近期政府引导基金占比较大,但是其限制较多。

退出端,尽管注册制已经全面落地,创新仍需要更加包容的资本市场环境。税收环境,现在税负比例、征收是否清晰等问题,影响了社会资金的投资积极性,建议降投资行业整体税负,优化税收核算和征税方式。

【我对行业有话说】

中国创投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回归理性,精耕细作的阶段,迎来了价值投资的黄金时代,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08

国盛资本总经理周道洪:

估值整体下行,也将是投资有所作为的时候

此次疫情全国多点爆发,而且是正面冲击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活力经济圈,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线下和线上都备受打击,出现了大范围的经济收缩,对我国经济影响的严重程度已经远远超过2020年。作为地处上海的投资机构,疫情的直接冲击就是募投管退等日常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从中长期看,也将进一步影响投资行业的生态,市场估值体系可能面临调整,投资行业格局或面临重新洗牌。

当然,投资行业更多是逆向思维,逆势而上。即使是至暗时刻,也不会熄灭满天星光。经济过冬,估值整体下行,也将是投资有所作为的时候。不过,疫情发展难以预测,仍需要且看且判断。当下无论是投资还是企业,都需要寻找安全边际,打足余量、留出空间,保持冗余和弹性,做好应对极限挑战的准备。目前,我们也与国际投资机构在谈合作,总体感觉外国战略投资者还是看好中国投资的。最难的还是当下,这是一道大坎,必须跨过去,跨过去了市场还会有一个疗伤的过程。

【关于投资】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远超以往,项目端供给减少是事实,同时投资趋于谨慎,需求也明显萎缩。前期一级市场高估值情况比较普遍,现阶段因投资愿意下降反而有所调整,但由于近期二级市场急剧调整,一二级市场倒挂的情况并未缓和,反而进一步加剧。投资方面,不能外来一个脉冲,自己就尾随震荡,要摒弃机会主义的思维逻辑和行为方式,不能短期化、情绪化,不能抢风口、蹭热点,而是要回归商业的本质,遵循市场的逻辑。要拉开尺度、拉长时间从更高、更远的视角审视当下,运用概率论的方式认准主流、潮头和方向。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国盛资本将按照谨慎原则坚持价值投资不动摇,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在当前整个经济景气度下行、存量经济特征日趋明显的背景下,也会催生各类创新,可以持续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创新赛道中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特别是各细分行业的头部企业。还有,在最近一二级市场倒挂的情形进一步突出的情况下,包括优质上市公司的定增、大宗交易、并购等PIPE投资机会确定性更高,更具投资价值。此外,特殊机会投资窗口开得更大,类似纾困等均存在机会。

【我对行业有话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成功的投资机构不需要做得太多,做好二件事情足矣: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09

善达投资合伙人韩路:

一级市场股权投资更加理性甚至保守

本次疫情对于底层投资逻辑的冲击迫使我们的投资节奏要主动慢下来,多进行前瞻性思考。比如,疫情下,哪些成熟度不足的行业被加速催化,哪些非刚需行业被证伪?差异化的防疫政策导致国内外在不同时期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如何变化?上游的短缺和涨价,将持续多久,如何传导到产业中下游,不同环节的利润率又如何变化?

总之,疫情对于周期性行业和非周期性行业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变量,影响之长,影响之深也是远超预期,大家都应该静下心来重新认识、重新理解那些曾经熟悉而现在又稍显陌生的投资领域。

【关于投资】

新冠疫情,连同着美元加息、国际政治环境严峻等因素,导致去年以来A股、港股和中概股的市值大幅下跌。二级市场退出场景的恶化让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变得更加理性甚至保守,很多明星项目曾经高光闪亮的估值反而转变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通过降低估值报价、提前启动融资、削减创新投入等方式提升安全垫,渡过难关的措施屡见不鲜。半导体、新能源、自动驾驶等热门领域的中早期企业过往动辄十几亿或几十亿的融资估值,在现在上市不赚钱、破发新常态的新时期下可能不再适用。

【关于反思】

对于后疫情时代,我们关注的重点的不应该是抄底或低价,而应是从中长期的视角找到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以前是即使找到也贵得难以下手,现在给了大家自主定价的机会,比拼的是谁发现更早、看得更清、看得更远。

10

正海资本管理合伙人洪林:

和被投企业共度难关

疫情期间,由于严格的疫情封控和动态清零政策,我们新基金设立的速度和项目推进的速度均明显放缓。对近期项目池中拟投企业,我们会尤其关注疫情对行业宏观发展环境的影响,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企业抗疫情等不确定风险的能力越来越重要,这也将会作为未来投资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

我认为,疫情对宏观环境变化对投资行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对投资人信心的打击。募投管退各个环节在最近几年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二级市场估值倒挂对一级市场投资的信心开始动摇,募资环节面临巨大挑战。当然疫情对投资行业也有一些积极影响,包括估值的理性回归,放慢节奏多练内功。

【关于投资】

正海资本长期专注于智能制造和绿色科技赛道,近几年我们聚焦于汽车产业链及半导体产业链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硬科技项目,这一点不会因疫情而改变。

在汽车产业链,近期重点关注的项目包括线控底盘和汽车辅助驾驶、智能驾驶细分领域具备快速成长潜力的成长期项目。在线控底盘领域,我们判断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底盘技术的升级和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手中的弹药少了,我们的应对策略是捏紧弹药往专业化、精细化、差异化方向发展,聚焦、深耕优势产业,集中时间、精力和各方面资源,聚焦机构所积累的优势产业,积极寻找该产业链上下游当中具备发展潜力的关键环境以及相关标的,努力做到为所投的企业进行产业赋能,实现价值提升,并最终实现投资回报。只要投资产生了符合预期甚至超预期的回报就能对募资产生正反馈,形成良性循环,投资就有了源头活水。

【关于被投企业】

疫情期间,大部分在上海的被投企业处于持续停工状态超过一个月,且无法预测复工复产时间;而众多问题都和疫情防控政策本身相关,作为投资机构也面临有心无力的境地。

疫情导致物流停滞,采购的原材料无法及时配送、无法按计划排产、产品无法按时交付,结果造成订单流失、客户流失等。这些影响都是企业正在面临且必须承受的,我们加强和被投企业的沟通,争取共同努力、共度难关。

对于仍艰难保持部分生产状态的企业,甚至遇到产线出现阳性工人,密接次密接工人需要隔离管控。我们得知企业困境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各大酒店平台,并最终帮助企业找到愿意接收密接工人的酒店,通过协调当地街道等各方,安排工人尽快入住酒店解决了问题,避免了疫情在工厂的扩散,确保工厂维持部分运转,将损失降到最低。

11

盛石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孙烽:

共克时艰,努力推进新基金的设立和投资运作

疫情期间上海封控约2个月,公司主要通过增加电话或线上会议沟通频次、增加沟通对象等多方求证方式,来确保尽调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我觉得疫情期间,对于交割流程的影响是最大的,主要体现在全国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金融局、银行等各个政府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对于投资类企业的监管仍然严格不能松懈,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和审批流程不因短期疫情而作出临时且较大让步。

同时,疫情让几乎所有公司的章证照与员工分离、快递无法实现资料的正常流转,银行开户打款等诸多问题也极为突出。项目交割进度随着疫情的持续还将继续延缓,交割压力也直接转嫁到标的公司承担,甚至可能影响到标的公司的IPO进度。盛石资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一只新基金的注册和实缴。目前已经解决,这得益于注册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LP和银行机构的大力配合,过程中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团队们都非常给力,都一一解决了。

【关于投资】

疫情下,我们认为,市场整体对于资本市场、经济和消费环境数据存在悲观预期,打击了企业和投资人信心,在经济向下趋势下,又降低了中短期经济增长预期。

对于行业来说募投管退的每个环节都更难。对于盛石资本而言,最难的在“投管退”三个阶段。

“投”:二级市场今年波动较大,一二级市场存在倒挂,去年融资较火估值推高的项目今年很难投决,很多情况下,就变成项目是好项目,价格很难接受,且仅靠线上交流很难和创始人进行很好的充分交流和磋商,实地调研也没法开展,也会影响投资的推进。

“管”:上海疫情形势已经影响到整个长三角区域已投企业的生产制造及销售等各环节,对企业的业务发展、融资进度、估值涨幅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退”:一级半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下,原计划今年退出的定增项目将面临延迟退出,或收益减少。

【关于被投企业】

疫情期间,对于被投的生产制造类企业,项目方在与投资人的沟通、业务发展和布局、上下游供应链受阻、工厂停工、销售签单、产品交付等方面均受到严重影响。对于这些问题,盛石一方面给予一些特殊方式办理事项的经验交流,另一方面降低来对企业今年的经营预期,并做好企业再融资支持。对于被投的生物医药类企业,创新药临床试验进度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入组中心设在上海各类医院的临床项目,其病人入组的时间随着疫情持续而不断延后。盛石尝试联系周边其他城市的医院与企业进行对接,设法在疫情较轻的城市设立临床试验的入组点。总之,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帮扶被投企业。

12

星纳赫资本董事总经理袁野:

投资是一项持久修炼,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疫情之下,可以说每家机构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差和面对面工作时间的下降,对于星纳赫资本来说,我们一直是多点办公的状态,分布在南京、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办公室和团队保证了团体工作整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了区域性风险。而每天安排4-5个电话会议,持续跟进在手项目和潜在项目,也为疫情后的工作做提前那准备。

此外,疫情加上金融市场双重压力,正是行业研究和精耕的好时机。这段时间是深度投后管理的最佳时机,与被投企业和LP都做了很多沟通、梳理和赋能。

在募资方面,是最受疫情影响的。期间我们通过多点分工来化解,即优先安排北京、南京和深圳的工作推进,由这几个办公室的同事保持业务跟进。在投资端,项目供给并未减少,项目的行业分布有更分散的趋势;项目方和投资方目前都一定程度上在探索研究和寻找新的更有行业红利的赛道,有一些赛道在变窄有些新的赛道出现,估值并未有升高现象。

我们觉得,投资总是伴随一波波的周期,现阶段,加强行业研究,总结得失经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当有的放矢。另外,针对存量市场,可以用S基金的思路挖掘存量优质资产。

13

国金鼎兴董事总经理洪彬:

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

疫情对于投资行业最大的打击,最初只是节奏打乱,商务活动受到影响,随后市场的信心受到一定影响。

最难的还是募资节奏受到影响。从见面沟通困难,到后来,公章被关在公司,盖章困难。关于加盖公章,我们由衷的感谢我们幕后的英雄,逆行而上,虽居家隔离,经过重重努力,然后到公司隔离,这样解决了盖章问题。疫情隔离期间,我们完成了2支基金备案,一支大的产业母基金过会好的成绩。

【关于投资】

近期,有关“美元大撤退、人民币遭遇估值倒挂、中国创投将重新洗牌”等市场比较消极的声音频出。消极的声音总会有,背后的理由却不同。估值下调是投资的一个方面,但还是会重点综合考量,不会因为估值低了就冲进去。

目前,我们重点关注战略新兴产业赛道,重点聚焦新能源、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还包括数字经济和碳中和等领域。我们也会重点看上市公司的纾困,用产业基金支持,帮助企业拿到更好的政策。因此,会一二级市场联动,定增、协议转让相结合,重组、并购和可转债结合等。

被投企业帮扶方面,因为国金的被投企业以中后期为主,以围绕上市公司服务为主,疫情之下,这些企业普遍现金流吃紧、业绩下滑、企业家压力大。所以,2021年底,国金成立了一支20亿产业基金,五一前又过会了一支20亿产业基金,将主要帮助产业链中的优秀企业开源、找钱。此外,国金也在积极帮忙联络战略合作方,让大家“抱团取暖”。

【我对行业有话说】

面向未来,用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话跟行业人共勉:“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经历危机,我们才能真正懂得应该如何去生存,如何去聚焦核心,如何去优化战略。

14

燕创资本副总裁郭成威:

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我们坚定看好

从2020年疫情的突然爆发至今,对于我们一级项目的现场考察和尽调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是本轮上海疫情,位于上海的投资团队取消所有出差,改为居家线上办公,现场尽调等工作由北京办公室、宁波办公室的团队及时接手,以保障业务的顺利开展。

【关于投资】

对于创投机构来说,近期需要合理控制投资估值,加深对行业及市场实际需求情况的判断,重新梳理投资逻辑和估值体系,让其更加贴近市场的真实情况;同时,要做好被投企业的投后赋能和管理工作,帮助被投企业做好产品修炼和市场提升,协助被投企业融资、储备好资金以应对当前复杂动荡的发展环境。

对于行业来说,行业要谨慎选择抄底时机和抄底标的。一方面,二级的低迷情绪传导到一级市场有一定的滞后性,另外一级市场初创企业对融资环境的变化也要有消化的时间。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上高估值的项目主要还是过去三四年内由市场乐观情绪带来了估值泡沫,而一些新近成长起来的初创企业尚未经历之前估值大幅上涨的周期,在当前环境下,估值合理的企业是存在抄底机会的。

【我对行业有话说】

疫情突袭,让2022年上海的春天蒙上了一层阴雨色调,但我们坚信盛夏即将到来。燕创资本认为,中国整体经济长期向好趋势并没有改变,国家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壮大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产业链韧性,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各行各业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守投资逻辑,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以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极致的工作态度修炼团队内功,回报投资人的信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