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一定是北方人想的创业项目

核心提示罗敏在追预制菜。这是个花钱追风口的人。在不做大学生生意后,据不完全统计,罗敏试水了11个不同赛道。这些赛道涵盖2017年至2022年所有的风口:如社交、家政上门、奢侈品电商、汽车新零售以及多个少儿教育相关的行业。这些天南海北的项目唯一的特点

罗敏在追预制菜。

这是个花钱追风口的人。在不做大学生生意后,

据不完全统计,罗敏试水了11个不同赛道。这些赛道涵盖2017年至2022年所有的风口:如社交、家政上门、奢侈品电商、汽车新零售以及多个少儿教育相关的行业。

这些天南海北的项目唯一的特点,

就是没有特点,只有热点。5年间市场出现的热门项目是一个没落下,

绝大部分用户是一个都不知道。

陆正耀也在追预制菜。

这是个花钱造风口的人。瑞幸在他手上那会,为了讲好一个中国人喝咖啡的故事,是真金白银往里面砸补贴。时人云:

“民族品牌瑞幸,割美帝国韭菜,请中国人喝咖啡。”

陆正耀的预制菜品牌“舌尖英雄”

他做的预制菜品牌“舌尖英雄”这次收敛住了,

仅首单打了5折。但跟在后面做预制菜的罗敏没有忍住,同样的免费请吃酸菜鱼,同样的股价上涨,不知道那一天美国股民有没有回想起被画饼支配的恐惧。

请完喝的又来请吃的,美国股民太客气。但罗敏、陆正耀这对送吃送喝组合,他们所追逐的预制菜,到底是个什么项目?

1

什么是预制菜?

有人说,他帮你食材都处理好,鸡去骨,鱼去鳞,猪肉全都绞肉泥。然后配上应该有的葱姜蒜等配料。

我寻思这不是应该的嘛。我想起了小时候陪我妈去逛菜市场,一般都是早上送我上学顺带路过,早上买好菜下班来拿,拿到时就已经处理好了。鸡,要剁成块的,就是方方正正;猪肉,要汆成丸子,就是圆不溜秋。尤其是卖海鲜鳝鱼的海鲜店,啥都能帮你处理好,

你只需要回家蒸一下,调个料汁就能开吃。

至于葱姜蒜。那会逛菜市场都是找固定几个摊位买。

“我要的不是这几根葱的钱,我要的是一个尊重。”

这是摊贩说的,因为一位老主顾如果突然开始要给他算这些葱蒜钱,就意味着他可能要去别家买菜了。

当然了,到我买菜时,就只能免个葱钱了,姜蒜开始收费了。

因为我甚至不肯尊称她一声卖菜的王阿姨。

有人说,但预制菜是可以你点个菜名,他们全都给你配好的。

我又想起了我刚开始做菜那会。看到蔬菜一脸懵,黄瓜我认识,萝卜我认识,一到带叶子的蔬菜我就全然不知了,感觉都是一个样。走到卖肉区我更懵了,前腿肉、后腿肉、里脊、梅花和五花。要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还好一点,偏偏我又知道一点,清楚炒不同的菜需要用到不同的肉。

这导致我抱着个手机,在卖菜和卖肉两个区域间来回走,转得像个陀螺。

还是阿姨有经验,一把拽住了我,问我要做什么菜。末了又问有几个人吃,有了数。啪,剁了一块肉给我,跟我说了一遍这道菜要怎么做后,招呼了一声她卖菜的姐妹,要我再去她那拿个袋子就可以走了。

整套流程比我手上拎着的肉还要丝滑。

后面我就摆烂了,每次过来直接老老实实告诉阿姨要做什么,然后拎了袋子走。多少年后我才知道,

当年我拎着的可能是中国预制菜的萌芽。

也意识到,想出预制菜这个项目的,多半是个北方人。

2

预制菜这个项目是如何在全国推广开的。

2021年春节期间,受“尽可能不外出堂食”以及“就地过年”两种号召,不少地方的饭店都推出了预制菜服务。

“在家里团圆吃出大饭店的味道”、“十二道菜,二十分钟做完”这是当时预制菜主打的卖点。这个卖点从2021年春节一直卖到了2022年春节。两年的春节,媒体都有对这一赛道进行报道,区别只是标题有所不同。

2021年新闻上对预制菜的报道大多是《年夜饭有了新吃饭,半成品预制菜爆火》,来自齐鲁晚报。2022年则大多为财经媒体的报道,《疯狂预制菜:都在炒,没人吃?/年轻人不买账?不如直接点外卖?》。

仅一年时间,市场的态度就有了个两极的反转。到这里,预制菜作为一个特殊时期的风口产物,

看似已经凉了。

实则不然,预制菜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

把半成品的菜送进居民家的厨房,仅仅只是预制菜里很小的一个分支。

预制菜的实际应用比绝大部分用户想得都要多。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你不是自己去菜市场买菜来做饭,

你吃到的80%餐饮都会是预制菜。

比如说,在家里点个外卖。你以为是店家在店里现烧好给你送过来的,不好意思,

这是预制菜里的小分类料理包。

一个菜包放进开水里温一下,或微波炉打个转就会被端成热菜送上来。一份外卖里,除了米饭,没有一个是当天做出来的。

当时这个秘密被发现后,很多博主去做测评,去算这个肉放了有多久了,说它是

僵尸

卖,然后配个惊悚的音乐甩给观众一个问题:现在,你看完还敢吃吗?

吃呗,不吃还能怎样。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已有90%以上餐饮企业发力外卖食品,其中

91.6%

的企业出售半成品和预包装食品。

在平台抽成和租金压力下,

料理包是外卖商家最佳降低成本的方式。尤其是在一线城市。

有人给建议,说不要点那种看不见门店的外卖,要点有堂食的。

但事实上,别说点有堂食的,

就算直接吃堂食,你吃到的都不一定是预制菜。

《2021 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目前有超过九成的连锁餐饮品牌入局预制菜市场,

知名连锁品牌使用预制菜的比例占据85%以上。

当然,这里用的不是料理包,换了个说法,

叫中央厨房。两者没有区别,一个是买别人家的,一个是用自己的。

连锁店需要用中央厨房来保证全国门店品控、味道一致。换过来理解,这自然也是预制菜。

那么现在,外卖点的,是预制菜;堂食吃的,也是预制菜。

然而预制菜还能比你想象的要更多。

按照艾媒咨询的划分,预制菜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四种,前两者覆盖的范围更广。

比如即食食品,超市里卖的鸡的凤爪,门店里售的鸭的鸭脖,都在此列,属于预制凉菜,泡椒凤爪,绝味鸭脖。

比如即热食品,方便面。不,这也是预制名菜,红烧牛肉佐面。你还可以选择海鲜味、香菇味、酸菜味。

虽然我会觉得按照艾媒咨询的划分方式,预制菜的筐有点太大了。但这也没什么不好,本质上,除了不是现做的,在营养和食品安全上,预制菜不一定比现炒的要差,需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

但是预制菜通过规模效应和储存方式带来的成本缩减,却是实实在在的。

因此这个赛道在餐饮行业被普遍看好,并是做一种未来的方式。因为它在很多场景都有运用的可能。

除了家庭厨房。也就是陆正耀和罗敏追逐的赛道。

3

一个问题是,我做菜为什么需要别人来帮我切好菜,配好料?

这个问题不是给用户的,而是商家来作答。

乔布斯说:“ 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不是顾客的工作,而是资本的工作。”

于是一堆老板开始想理由。他们给到的第一个理由是:

好吃,有牌面。

所以在2021年预制菜年夜饭宣传中,我们看到的广告大多都有这样的文案“在家做出五星酒店品质”、“今年在厨房偷偷惊艳全家人”、“成为整个家中最靓的仔”。

这个理由是成立的。只是会有个小问题,就是

消费频率太低了一点。只有在年夜饭或家里有客人来时才会用到。平时和自家人做饭谁不知道你,装什么装。

而且不知道是用户高估了预制菜的产品实力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大家反馈味道也就一般。

《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61.8%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的口味复原程度需要改进。

这个时候在餐桌上肯定非常尴尬。

不说是预制菜,大家嘲笑你厨艺,说了是预制菜,连智力一起被嘲笑。

所以预制菜又给自己找了第二个理由,

便宜。

罗敏在直播间说:“要把预制菜的定价打到最低,将是中档餐厅餐品定价的3-3.5折。”

听上去很划算,但实际上我点个抖音团购也差不多有这个价格。

何况餐厅和厨房本身就是两个消费场景。这个价格你在餐厅消费会觉得很便宜,但换成买半成品在家自己做不见得会觉得划算。

因为相同的价格,已经足够你点份现成的外卖了。

依然是根据艾媒咨询在《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单次购买预制菜花费在21—30元、31元—41元占据大头,约有6成。

这是预制菜最大的问题。因为预制菜的价格不可能低过菜市场,所以预制菜从一开始就指着从外卖市场撕下自己的市场份额,

竞品一开始就是外卖。

然而现实是,

菜市场阿姨的热情服务追赶着预制菜加工的上限,而预制菜自己的价格、口味、便利程度又拍马都赶不上外卖的下限。

外卖也纳闷了。你说咱们都是预制菜,溯源下说不定都是一个厂子出品的,食材来源、调味都一致,你说你非要装什么逼啊。

4

2021年10月长沙晚报报道了长沙菜市场李阿姨推出

“一周菜单”服务。每天三个小炒一个汤,一周下来有鱼有肉、荤素搭配。

据李阿姨表示,她以前在食堂工作,切菜配菜的活儿手到擒来。因为看到菜市场里总有像我这样不会选菜、搭配菜式的年轻人。于是有了做菜单的想法,白天把菜单上的菜剁吧剁吧全做成半成品,到下午六七点全卖出去。对她而言,每天的销售额更加可控,也充分利用了白天的空余时间。

李阿姨可能不知道。

她在无形中已经提前一年开启了预制菜的会员制订阅模式:

专业营养师定制 / 极致配送,家门口最新鲜的菜

三菜一汤 / 荤素搭配

精心挑选 / 专业加工

摆脱市井泥泞 / 开启精致人生

XX预制菜珀金会员订阅,488/周,首周半价。

我还写过:

为什么雪糕的价格越来越不平民化?

为什么情色灰产都瞄上了闲鱼?

在长沙找一份月薪5000的工作有多难?

散户做影视投资为什么一定赚不到钱?

我有个公众号:韭黄阿rich。套路灰产/商业骗局,可以关注一下。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