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国家体委对武术工作制定了“挖掘、整理、研究、提高”的方针,成立了武术研究室,决定从太极拳着手,编制统一的武术教材,为普及推广武术活动创造条件。自1956年开始组织专家先后创编了24式简化太极拳、88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48式太极拳。对太极拳技术标准进行了规范,并向全国推广。由国家体委武术管理部门统一创编推广的套路可称为太极拳普及推广套路。
如何在当今中国推广太极拳
这是我自己收藏的太极拳的好处。留给你了。至于推广。你自己先走对路再去教人吧。教错人的师傅太多了。
学习太极拳有什麼好处
一)生理效益:
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练习时一方面可锻鍊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鍊,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好处一: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好处二: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
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
好处三: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好处四:提高心肺功能——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四次廿四式太极拳约需时廿多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
好处五: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总之,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年修习太极拳能对各种慢=== 广告词语自动过滤 ===,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等等
有著一定的医疗作用。这是无可推诿的事实!
二)精神效益:
好处一:消除压力——练拳时因要「心静用意,心无杂念」,又要体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极拳本身要求刚柔并重,呼吸调协,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故练后使人顿感轻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后血气循环畅旺,精神亦抖擞起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这无疑对样样讲求效率、日常生活紧张、精神压力沉重的香港人有著正面的帮助。
好处二:认识及体验和谐协调的阴阳哲学观(周昭和1996)——太极拳倡身心和谐调协,不强已所难,内外相合、虚实分明、刚柔互兼。正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这种讲求明白阴阳对立统一辨正关系的哲学,就是太极拳之创作精神哲理之本。
好处三:认识不以强凌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观——太极拳论所说之「舍己从人」,彰显了太极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独特武学精神。太极倡借力打力,以小力胜大力,一切回击纯顺应对方来势,以灵巧的动作,较小的力气加殊其上,使来犯者失准而落败。故太极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发挥出来,其终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败之地」罢了,绝无加害对方之意!
好处四:了解修身处世之道——修习太极拳要讲求「中正安舒,心静体松」,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最佳座右铭。透过练太极拳,学生可以体会到立身不正之弊:劳劳终日而不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态;平日只要学会「心静」,抛开生活压力的负担,就能体验到「体松」之感!
太极拳的推手到底有多厉害,网络上看到的是怎么回事
首先,改变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通识性教育模式,什么叫通识性教育模式,就是学生体操、跑步、铅球、跳远,各种球类,全面发展,但样样不精。也就是说将体育教学拆解为兴趣单元,比如足球单元、长跑单元等,让学生选择一至三个,作为可以终生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坚持下去。体育教育有个特点,越早单一性的训练,越能成为日后健身运动的习惯性选择。你让一个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打太极,我相信太极拳就是他日后的主要健身方式,而且会越打越好。会有小学生选择打太极吗?肯定会有的,比如一个比较宅的小胖墩,你让他长跑,那可能是要他命,但是怎么能让他体育能及格呢?让他学太极拳,并一直以太极拳的考核方式来进行考核,可以相信,会有非常多不擅长其他运动方式的学生选择太极拳。这样生源不就来了嘛。在太极拳教育上要下些功夫。
如何将太极拳推广深入到社区邻里中心
一、推手究竟是怎么回事?
推手实质上是将你在拳里所学的八面劲法,进行有效的双人训练及应用。在进行训练及应用的过程中,会演出许多有趣的事,使人感到趣味盎然,令人回味无穷,所以太极推手受到广大爱好者所喜爱。
其二,太极拳是一物二体,杨澄甫先生给他1934年的著作取名《太极拳体用全书》。讲得很清楚,太极拳分“体”及“用”两部分。拳架为“体”,推手为“用”。所以,作为一个太极拳爱好者,不但要练好体,更要进一步的知道如何用。学而致用,既知体又知用,体用结合,使拳练得更完善、更完美。
其三,古人云:“走架即为打手,打手即为走架”。走架也叫盘架子即练拳,打手就是推手。在太极拳传到南方去之前推手称打手。所以从这句话来说“拳即为手,手即为拳”。古人说:“从推手可以验证拳练得如何”,一个人拳练得如何,能从你的手反映出来,所以拳手相结合,可使你不断的提高拳艺。
其四,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不牵动对方重心的双人推手法也称养生推手术,两个人可以通过推手运动达到互相按摩的目的,能够舒通经络,畅通气血和强健腰腿,从而强壮筋骨,对肾气亏损也有很好的医疗效果,并且具有增强记忆、预防早衰等功效,甚至对某些疾病也有良好的辅助医疗作用。
所以,从上述四个观点来看推手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二、我国太极推手的现状
(一)我国太极推手目前以两种表现形式存在:传统推手法和国家推广的竞技推手法
1、传统推手法
传统推手法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明末清初陈王廷所创造的双人推手法。由陈长兴传给杨禄禅后从杨家派生出其他流派。每个流派有每个流派的特点,有每个流派的不同训练方法,有每个流派的不同风格。例如:陈式推手仍旧保留一些原貌,姿势低,有管脚、拿关节等擒拿法。杨式推手法以掤劲为主,讲发劲,拿法讲究拿对方的劲路。吴式推手法主要以柔化见长,讲先化后打。
2、现在推行的竞技推手法
解放后,国家为了全民健身,56年推出简化太极拳,58年推出88式太极拳。在60年代开始尝试把太极推手列入现代的竞技项目,从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曾进行多次试验,直到1979年太极推手作为试点项目,在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进行了首次表演赛。
1989年推手比赛正式列入全国比赛项目。
1991年经国家体委审定,正式颁布《太极拳推手竞赛规则》。
1992年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全国太极拳推手研讨会。
1993年在杭州举行第二次全国太极拳推手观摩交流会
1994年正式举办全国太极拳推手比赛,女子也可参赛,并重新颁布了《推手竞赛规则》。
竞技推手的出现和发展,把现代太极拳运动推进到一个较高的层面。
(二)传统推手法和竞技推手法并列出现在我国太极拳运动的领域内,但此二种推手法的训练目的不同:
1、传统推手法:传统推手在太极拳中是作为过渡到太极散手的一个中间过渡训练方式。现在作为相互切磋武艺,增进友谊,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提高拳艺水平的作用。
2、现代竞技推手:目标明确,争输赢、拿冠军。
(三)由于传统推手及现代竞技推手二者具有不同的目的,所以出现了不同的锻炼手段。
1、传统太极拳由于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它一出世,就要立足于社会,所以各家各派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有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推手作为太极拳中的一个中间过度教材,从套路开始过度到推手,再从推手过度到散手。从理论上,王宗岳先生在《太极拳论》中,阐明了太极拳修习的三个阶段:着熟、懂劲、神明。走架是着熟的阶段,推手就是练懂劲的过程。如何练好懂劲呢?就是先练好沾、粘、连、随,练习听劲,能听才能懂。练出感觉力就好办了。所以我们练推手,要先走圆后讲劲,再似断非断,似连非连,现称亚散手,再过渡到断手也称散手。经过这个程序,方能达到顺势借力,以柔克刚,以轻制重,以慢胜快,以小胜大,四两拨千斤之技巧。
2、现代竞技推手:现代竞技推手是在传统推手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竞技体育的元素,使太极推手的运动进入现代竞技体育的领域。所以现代竞技推手主要讲比力量、比速度、比技能,不太强调小力胜大力及四两拨千斤。所以大多练习者,在体能上、力量上、招法上下功夫。有些运动员为了急功近利,很少在拳的基本功上下功夫,所以在比赛场上出现顶牛、抢摔、相扑之类的角力之争,使大家在心里上很难接受。由于大家已经习惯于太极拳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之说,所以看不惯竞技推手。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三、推手是否神秘
有的同学说,推手很神秘,不好学。我说推手不神秘,很好学。因为,平时练拳走架是一个人练习,所以很方便,只要记住套路就可以打下来了。推手可不行,因为推手是两个人练习的,由不得你一个人想如何练,就如何练,而是必须遵照两个人的运动规律进行。实质上,我们每日练拳,不论你练什么拳架,里面总会有“揽雀尾”。就拿(85式)杨式太极拳来说,“揽雀尾”仅是85式中的一个式子。推手练四正手实质上就是练“揽雀尾”。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太极拳与揽雀尾》登载在《太极杂志》2004年第一期上,说的是揽雀尾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一个揽雀尾包括四个劲,“掤、捋、挤、按”。四正推手实质上就是这四个劲的演练,所以你想,你一套拳都练了,在拳里拿出一个拳势的名称来双人演习,会难吗?
太极拳推广到社区首先进行宣传,然后体课。
太极拳进社区,先要和区负责人沟通,做好事先的宣传工作,让更多人知道信息,然后约定好时间,进行体验课程,讲解太极拳的作用,特别,然后开始体验太极拳入门动作,定要简易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