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桑甚基地地址是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南桥镇东黄岔村,邮编是730604。该基地是以研究、培育、推广桑树及其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国家重点科技示范基地。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桑树及其产品,可以前往靖远桑甚基地进行参观学习。
靖远概况
枸杞虽然源自于宁夏,发现到甘肃靖远后作为农户的支柱产业发现,更加注重枸杞的有机种植和枸杞的品质。中宁枸杞个人认为市场比较混乱,硫磺枸杞 压钠枸杞 染色枸杞无处不在,都是因为中宁枸杞的牌子太响亮了。个人认为甘肃靖远枸杞食用价值高点。我就是做枸杞的,有想了解枸杞知识的可以联系我
靖远县第三中学的发展历程
靖远,中国西部一个文明古老的县份,黄河上游一方生机蓬勃的土地。她处于黄土高原西北边缘,位居甘肃省中部,山环水绕,地域辽阔,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自古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必经通道,成为古丝绸之路北线重镇之一。素有“秦陇枢机”、“金城锁钥”之称谓,被誉为“陇上名邑”、“黄河明珠”。靖远县辖3个镇、15个乡:北湾镇、东湾镇、乌兰镇、平堡乡、糜滩乡、三滩乡、大芦乡、兴隆乡、双龙乡、石门乡、刘川乡、高湾乡、靖安乡、五合乡、东升乡、北滩乡、永新乡、若笠乡。
靖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她犹如华夏文明摇篮中的一枝奇葩,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地理人文景观,展现出不凡的气势,绚丽多姿,古朴典雅。追溯境内先民活动的踪迹,在距今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便有人类生存繁衍,考古发现了堡子山、红嘴子、庙洼山等多处人类生活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及石具文物。春秋战国时期,靖远为羌戎游牧地,保存有西周至春秋时期游牧民族的典型文化遗址——吴家川岩画。战国末期为秦国领地,秦统一中国后属北地郡。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始置祖厉、鹑阴县,肇启靖远两千一百多年的县级行政建制历史。元鼎五年,汉武帝西行巡游到达祖厉县,临黄河而返。南北朝时期,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率部出征会师于祖厉县,欣然置为会州。历经隋唐宋元朝代,境内长期处于争战状态,唐末陷于吐蕃,宋代先后为西夏和金朝占领,州治多有迁徙,称谓频繁更易。明朝因边防需要,于正统二年设置靖虏卫,这里成为明王朝与北元蒙古国的军事冲突地带。清代顺治元年更名靖远卫,雍正八年改称靖远县。此后,行政隶属关系多有改变,但县名沿用至今。
靖远,区位优越,物产丰富。她处在黄河上游古代中国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过渡地带。很久以前,境内森林遍布,水草丰茂,曾经是古人类理想的游牧场地。由于黄河穿境而过,雨水充沛,河谷两岸大片冲积地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自然条件适宜早期农耕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东汉时期,靖远地属边陲,戍卒守边,实行军垦,境内屯田成片,阡陌纵横,成为古代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唐代贞观年间,因盛产谷物,仓储殷实,改名粟州。明代设卫后,广垦荒田,修渠引水,灌溉农业由此发端,开黄河水利之先河。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先后建成兴堡子川、刘川、三场塬三大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黄河沿岸一批小型水利工程相继上马,旱地变良田,荒漠起绿洲,靖远成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蔬菜、养羊两大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瓜果、夏杂粮、稻米等传统产业重点开发,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大县名副其实,已建成瓜果、蔬菜、水稻等十大商品基地,形成地方农业名优特产品二十多个门类。靖远不仅是甘肃省最大的优质稻米生产区,被喻为“塞上小江南”,高效设施农业使反季节蔬菜生产形成规模优势,享有“陇原菜乡”的誉称,而且是甘肃省重要的羔羊肉产地和集散中心,陇上佳肴“靖远羊羔肉”美味可口,成为饮誉西北的地方美食品牌。靖远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锰等金属矿藏,以及煤、石灰石、重晶石、高岭土、石膏、石英石、沸石等非金属矿藏,近年最新勘探发现的大型坡缕石矿,品位及蕴藏量均居世界前列。地方工业以煤炭开采为主,水泥、陶瓷、农业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独具地域优势。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民营经济快速成长,昔日“旱码头”情景再现,已跻身甘肃省个体私营经济十强县行列。
靖远,钟灵毓秀,人才济济。历史上这里曾为边塞要地,人习武艺,不惮攻杀。自东汉末年至清代初期,将才辈出,风起云涌,先后有张济、张绣、郭斌、赵率教、吴瑛、路瑛、王进宝、潘育龙、宋可进等将帅之才二十多人,精忠报国,名垂青史。近代,崇文重教,学风蔚然,范振绪、陈国钧、朱铭心、苏振甲、张云锦、王定元等名流贤达,层出不穷,光耀陇原。现代,靖远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地区。一九三二年,中共陕西省委派遣谢子长、焦唯炽策划领导的靖远起义,是甘肃党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一九三三年,王儒林、李慕愚领导建立的“西北抗日义勇军”,是甘肃省较早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一九三六年九月至十月,彭德怀率领的西方野战军(红一方面军)进驻靖远,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指挥红军在靖远虎豹口强渡黄河,点燃了革命的火种,一批靖远籍青年学生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事业,成为领导地方革命斗争的中坚力量,或为国捐躯,或功勋卓著。先烈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世代靖远儿女,奋发努力,自强不息。
乾坤震荡,沧海桑田。经历悠悠岁月的风雨洗礼,走过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里程,古老质朴的靖远,从凝重的历史陈迹中一步步走向现代的辉煌,恰似点缀在华夏文明天际上一颗耀眼的星辰,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http://baikebaiducom/view/163258htm
靖远县九牧源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1998年,靖远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再次被飞舞的彩带、热烈的掌声和齐鸣的礼炮簇拥。位于县城东北角的靖远县第三中学正式破土兴建。如今已走过了令世人和同行叹服的8个年头。校长薛国治感慨地说,办一所学校难,办好学校更难,办成名校难上加难。8年的齐心共进,已经使学校初具办学规模和实力,且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2001年至2003年高一、高二各科会考成绩均居白银全市榜首,全县第一,2004年本科上线人数达231人,重点上线人数超过了70人,与2003年相比又是一个质的飞跃。 短短8年的办学之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时令同行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绿草如茵的校园里,耸立于花坛之上高达6.8米象征全校师生团结向上“共铸辉煌”的不锈铜雕塑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2400平方米,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3300名,教职工总数158人,高级教师10人,一级老师2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县级骨干教师34人,在读研究生7人,大学本科学历53人,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72篇,其中有12篇获得国家级奖励。在市、县优质课竞赛中有24名教师获奖。 学校图书室藏书万余册,两个微机室均按一流标准装配,购置电脑141台。两栋学生公寓可安排2600人住宿,为学生创造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四栋教职工住宿楼,满足了教师的需求,真正使他们能安居乐业。同时,还建成了两座高规格、高标准的多媒体报告厅,文化和体育场地与现代化教学紧密相配。 三中人用一腔赤诚之情耕耘在教育这块充满希望的沃野上,走出了一条以“人文见长,全面发展”为理念的办学之路。 一只航海的大船,如果没有航标的指引,就会永远走不到理想的彼岸。靖远三中自筹建以来,学校通过贷款、争取项目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体育器材相对不达标、师资力量不配套等困难和问题。并且为了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学校按照“立足现实、统筹规划、超前配置、拓宽发展”的工作思路,多方筹措资金,以一流的标准,配置了一系列的硬件设施,建成了一个覆盖校内、辐射校外的信息化网络工程——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校。 薛国治介绍,2000年学校购置品牌电脑27台,组建了第一所微机室,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2001年,学校实验楼落成,微机室迁至实验楼,同时扩大规模,在升级原微机的基础上,又购置了100台电脑组建了第二微机室,并接入了互联网,成立了学校网络中心,2002年初,经学校多方筹措又修建了多媒体报告厅,并于当年投入使用,此报告厅配置了先进的电教设备,总投资15万元。 2002年12月与北大附中联合办学,创建了白银市惟一一所“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学校”。至此北大附中优秀的教育资源通过先进的“天、地、人”三网合一的传送方式,源源不断地输入靖远三中,示范校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有力推动了教学改革,使教师学有榜样,改有方向,教有成果,做到借鉴与创新有机融合,缩短了培养教师的周期,拉近了同名校教学水平之间的差距。从而使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走在了白银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靖远县九牧源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是2011-07-12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乌兰镇红嘴村。
靖远县九牧源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204215762815460,企业法人李福田,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靖远县九牧源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畜禽养殖及其产品销售(凭有效合格证经营)、新技术、新品种引进、选育及推广、并提供相关技术信息服务;果树、蔬菜、中药材(国限品种除外)、牧草的种植及销售,饲料销售。
通过爱企查查看靖远县九牧源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