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宜阳县哪个镇最富

核心提示岳滩镇。宜阳县最富裕的乡镇是岳滩镇。2016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2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6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9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813元。岳滩镇位于伊河、洛河交汇处,全镇总面积297平方公里,辖18

岳滩镇。宜阳县最富裕的乡镇是岳滩镇。2016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2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6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9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813元。岳滩镇位于伊河、洛河交汇处,全镇总面积297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41万人,建立党支部47个(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16个,党总支1个),党员总数1702名。

宜阳县美食

宜阳韩都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都宜阳故城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早期都城,位于今宜阳县城西25公里的韩城镇东侧,是当时韩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中心。该遗址规模巨大,布局完整,结构严谨,保存完好,出土文物丰富,是东周时期韩国历史沿革的客观见证,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水平、建筑艺术、丧葬习俗、社会风俗以及古代都城发展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宜阳韩城,有一座战国都城遗址

沿着宜阳县韩城镇城角村村道向东走,可以看见一条南北走向、3米多高的城垣遗迹。据宜阳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介绍,这一段城墙便是韩都宜阳故城的东城墙北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对韩都宜阳故城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勘探和试掘。结果显示,韩都宜阳故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510米至2150米,东西宽1630米至1843米,分宫城和郭城两部分,总面积310万平方米。其中宫城位于故城的西北角,北部向外突出,坐落在山坡上,南部与郭城相连;考古人员在宫城区发现了不少墓葬,可能为陵墓区。郭城位于故城的东南部,城内西北高,东南低,正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断崖将郭城分为南北两部分。

该城城垣都由夯土筑成,其中东墙与北墙保存较好。东墙全长1515米、宽18米至36米,现存高度为3米至6米;北墙全长1843米、宽18米至38米,现存高度为15米至8米。西墙长约2150米、南墙长约1630米。

考古人员在郭城东、北两面各发现一座城门,在两面城墙外发现有明显的护城壕遗迹,在北墙外侧还发现有5个“马面”(古代为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在许多城市设有二道以上的城门,形成“瓮城”,城墙每隔一定的距离就突出矩形墩台,利于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来袭敌人,这种城防设施俗称为“马面”,或称为敌台、墩台、墙台)遗迹,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马面”遗迹。另外,考古人员还在一些城墙的外围发现大量建筑堆积,可能为敌楼建筑。

在郭城西北部,考古人员发现了大型建筑基址3处,烧窑群1处,东西、南北方向的大道各1条。在郭城的周围还分布着许多与之相关的墓葬、烽火台等遗迹。此外,在城区内外农田里发现有大量的铜戈、矛等战国时代的兵器和空首布(春秋战国时期晋、郑、卫等国铸行的一种金属货币,也是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之一)。

规模宏大,曾是交通枢纽、商贸大市及军事重镇

专家介绍,韩都宜阳故城规模宏伟,工程浩繁,该城应该是在韩国迁都之前就修筑了较长时间。史料记载,韩国本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周威烈王二年(公元前424年)韩武子迁都宜阳,到韩景侯时(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7年在位)又迁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市),所以宜阳是韩武子时期(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07年)韩国的都城。此后,该城一直使用逾千年,至北朝时期因战事才遭废弃。

韩都宜阳故城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业城市。《东周策》记载:“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可见当时的宜阳城规模宏大,人口稠密,储物丰富。近年来,该城周围出土了大量战国货币,也足以证明当时宜阳的商业繁荣、经济发达。

韩都宜阳故城也是韩国的军事要塞。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派相国甘茂“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秦死伤者众”。这说明了宜阳形势险要、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大量史料也证明,该城不仅在战国时期战略地位显著,在之后的两汉、两晋及南北朝时期仍旧是军事重镇。

此外,韩都宜阳故城还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历史上,曾有3条交通要道在此交汇。其一为两京大道:从春秋战国至唐宋时期,连接洛阳、西安两京,出函谷关、自陕往东南走崤山南麓,经雁翎关、宫前、河底、韩城,东至洛阳,或者至郑、宋、齐鲁等地,这是一条东西大道。

其二为秦楚孔道:自秦出函谷关,沿崤山南麓东下,在韩城南渡洛河,再渡伊水,可达南国。这条大道西通秦陇,南下吴楚,是一条商旅大道。

其三为晋楚通道:自晋南下,从今三门峡北岸过河,沿陕县、韩城到达南国。历史上,河东的池盐便是经过此路运销到南方的。

这三条大道都是以韩城为枢纽,直到民国初年陇海、京广铁路通车前,韩城的交通枢纽地位都未曾变化过。

立足长远,保护、开发珍贵文化遗产

据专家介绍,从整体来看,韩都宜阳故城是东周列国都城中保存较好的一座。城墙东、北两面至今大多数仍高出地面3米至8米左右,城内85%的面积尚未被村庄或建筑物破坏,且地下文化层丰富,保存较好。

在有效保护遗址前提下,通过合理开发展示遗址的历史文化资源,带动当地的旅游文化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首先对真实的遗迹进行保护展示,如给保存较好的城墙东北角的断面处采取适合的方式加以保护展示,配合环境治理、美化工程,显示出城墙的历史厚重感和沧桑感;对遗址内的封土墓冢绿化立碑,结合旅游线路规划可登顶的小路,提高遗址的可视性和参观趣味;还可以复原马面、敌楼、城门等遗迹,再现昔日韩都宜阳故城的文化风貌,增加参观游览内涵

宜阳韩国故城于2000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0年被列入“十二五”全国15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名单,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阳县小吃街在哪

宜阳县美食有韩城羊肉汤、后庄卤肉、韩城牛肉、大沟猪皮柿饼、烧鸡等。1、韩城羊肉汤:韩城羊肉汤,讲究的是鲜、肥、清、辣四个字。它不是单纯的一道汤,而是一种饮食风俗。2、后庄卤肉:后庄卤肉是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城关镇后庄村的特产。后庄卤肉主要风味特色是色泽金黄透红、肉味醇厚浓香、肉质鲜嫩可口。

宜阳县美食有韩城羊肉汤、后庄卤肉、韩城牛肉、大沟猪皮柿饼、烧鸡等。

1、韩城羊肉汤:韩城羊肉汤,讲究的是鲜、肥、清、辣四个字。它不是单纯的一道汤,而是一种小吃形式,一种饮食风俗。一锅上好的鲜汤,可烩肉,可泡馍、可加菜、适应性颇大。在郑州、洛阳、三门峡和豫西的大部分县市,“韩城羊肉汤”的招版随处可见。

2、后庄卤肉:后庄卤肉是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城关镇后庄村的特产。后庄卤肉主要风味特色:色泽金黄透红,肉味醇厚浓香,肉质鲜嫩可口,食后回味悠长。

3、韩城牛肉:韩城牛肉位于韩城镇窑湾村,是宜阳县回族聚集地,具有传统屠宰肉牛加工其制品的经验。目前已成豫西地区最大肉牛和牛肉的集散地。韩城牛肉以质地细嫩,瘦肉率高,肉质细腻而闻名。价格低,品种齐全,远销郑州、武汉、太原、上海等大中城市。

4、大沟猪皮柿饼:大沟猪皮柿饼是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盐镇乡大沟村的特产。大沟猪皮柿饼霜多无核、肉质干爽、味甜细软。

5、烧鸡:王东子烧鸡店和王殿子烧鸡店是韩城大集最有名的两家烧鸡店。两家的烧鸡均用老汤入味,并兑入十余种名贵中药和天然香料炖煮而成,味道咸香,在当地很有名气。

宜阳县哪家后庄卤肉正宗

宜阳县小吃街在宜阳县中山路。根据相关资料以及该县城街道办事处通知可知,中山路具有本地众多家美食小店,还有几十家地摊小吃,中山路被评为宜阳县烟火气旺盛的小吃街,深受宜阳县居民的喜爱,其中在宜阳县的小吃街里,鸡翅包饭,各色烧烤是居民们的心头好,也是吃货们喜爱光临的摊位。

宜阳县景点

后庄卤肉店(兴宜东路店)和后庄卤肉(幸福路店)。

1、后庄卤肉店(兴宜东路店)位于洛阳市宜阳县文明东路宜阳县城关镇一中东南侧约100米,是正宗的后庄卤肉老店。

2、后庄卤肉(幸福路店)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城关镇解放东路华轩公寓楼下,是正宗的后庄卤肉老店。

宜阳、汾北之战是怎么回事?

洛阳花果山国家森林公园、宜阳灵山寺、宜阳韩都故城、虎头寺石窟、五花寺塔等。

1、洛阳花果山国家森林公园:花果山属冰川期地貌,群峰点点,林涛起伏,重岩叠嶂,山石奇特,景色十分秀丽。1991年被国家林业部定为森林公园。

2、宜阳灵山寺:位于宜阳县城西75公里灵山山腰,距洛阳市区40公里。金大定三年,即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僧人憨休老祖在这里建刹,原名报国寺,后随山而易名灵山寺。

3、宜阳韩都故城: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早期都城,位于今宜阳县城西25公里的韩城镇东侧,是当时韩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中心。

4、虎头寺石窟:位于宜阳县城东125公里苗村南虎头山脚下,因山崖形状似虎头而得名,寺也随山名而称虎头寺,石窟因寺而得名虎头寺石窟。石窟内有近千尊佛像,故又名千佛寺。

5、五花寺塔:位于宜阳县三乡村北,连昌河畔,汉山脚下的连昌宫遗址上。五花寺其余建筑已不存在,仅余此塔,实际修造年代不详,旧志记为唐塔,但有关人员鉴定为宋代遗作,是黄河流域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在建筑、绘画、雕塑上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宜阳、汾北之战是怎么回事?

宜阳、汾北之战是北周天和四年(北齐天统五年,569年)九月至六年六月,北齐太傅斛律光等率军于宜阳(今属河南)、汾北(今山西乡宁以北)击败北周军的作战。

过程

天和四年八月,北齐将独孤永业攻扰周边,北周人杀孔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守将能奔达以城降北齐。九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命齐公宇文宪与柱国李穆等率军击北齐,筑崇德等五城后围攻宜阳,并断绝宜阳粮道。

五年正月,北齐派斛律光率步骑3万救宜阳。虽屡破周军,但未解宜阳之围。与周军对峙10旬,乃筑统关、丰化(均在今河南宜阳境)二城,以通宜阳粮道而还,斛律光退走时,周军追击,被斛律光纵军击败。开府仪同三司宇文英、梁景兴等被俘。

十二月,斛律光自平阳进抵汾北,筑华谷、龙门(今山西河津西)二城,与韦孝宽对峙,并进围定阳(今山西吉县)。宇文宪闻讯,即解宜阳之围,驰救汾北,宇文护亦出屯同州(今陕西大荔),与之呼应。

六年正月,斛律光在汾北筑13城,拓地500余里。韦孝宽自玉壁发动攻击,为斛律光所败。

三月,北周宇文宪自龙门渡河,攻拔北齐军新筑之五城,迫使斛律光退守华谷。为策应汾北,北齐太宰段韶、兰陵王高长恭率军下南抵御北周军,攻克柏谷城(今河南宜阳南)后返回。

四月,北周将宇文纯攻拔宜阳等9城,斛律光率步骑5万救之。

六月,宇文护命参军郭荣增援宇文宪,被段韶袭破,齐军遂包围定阳。段韶急攻未下,遣高长恭选精兵千余,埋伏定阳东南涧口,以防守将杨敷突围出走。不久,城中粮尽,援军滞留不进,杨敷等于夜间突围,遭高长恭伏击大败。

结果

北齐军占领汾州和姚襄城(今山西吉县西北黄河东岸)。这时,宜阳等九城仍被北周军占领,斛律光与北周军在宜阳城下交战,取北周建安(今河南宜阳西)等四戍,俘千余人而还。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