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壮族

核心提示壮族是由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形成的,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共有1548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0万,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部分。在1965年统一称壮族以前,壮族的自称和他称较多,仅云南就有40多种,主要有“侬人”、“

壮族是由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形成的,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共有1548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0万,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部分。在1965年统一称壮族以前,壮族的自称和他称较多,仅云南就有40多种,主要有“侬人”、“沙人”、“土僚”等。

云南壮族和广西壮族同源,是我国历史较悠久的一个民族,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居住在今广西、云南的壮族就和当时中原人民有了较为密切的交往。壮族人民在历史上就善于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种植水稻,妇女则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采,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澜。

壮族还以唱山歌闻名,山歌言语婉转、讲究押韵、富有感染力。山歌有讲述历史的古歌,传授生活技术的“生产歌”,以及“酒歌”、“情歌”。民歌主要是“苦歌”,如“长工歌”,“妇女苦情歌”等。壮族还善舞,具有悠久历史的“铜鼓舞”,节奏鲜明,舞步雄健。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相传这个节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原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壮族)于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对宋王朝的事迹。现在,陇端街已发展成为富宁县一带壮、瑶、苗、彝、汉各族人民进行物资交流,共同欢庆的传统节日。壮族的其他节日与汉族相同。

壮族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区。以广西最多。1990年人口1548万。使用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南宋时已出现方块汉字构成的土俗字。但使用面不广,多用于书写地名,编山歌、记事。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得到推广,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订。

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是百越的一支,南宋时始称僮人、撞丁。明、清时与土、依、沙并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统一为“僮”,1965年根据周恩来倡议,国务院批准,把“僮”改为“壮”。

壮族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是世界有名的岩溶地区,石山拔地而起,石山里有岩洞和地下河。这种地形构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名胜景色。沿海盛产各种名贵海产,尤以南珠闻名。壮族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足,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玉米、薯类等。果品也很丰富,森林面积广,盛产柳州杉、银杉、樟木等名贵木材。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久负盛名的特产。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楼上住人,楼下养畜堆物。近年来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特点,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装。衣料过去多为自织的土布。过去有文身习俗,现已改变。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主食大米和玉米。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壮族妇女粉、糕。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结婚送聘礼时,必赠槟榔。除祭祀祖先外,还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阳神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近代有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基督教、天主教教堂,但影响不大。

在壮族居住地,人们在路上与老人相遇时,须主动与老人打招呼,并退让到路旁请老人先过去。老人进屋时,要请老人坐上座,如果有人在老人面前翘腿二坐,则被认为是对老人的不尊敬,会受到众人的谴责。

铜鼓供销冷链待遇

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请问广州火车站到铜鼓怎么走? 小弟急球!

铜鼓供销冷链待遇5-8k。

铜鼓供销冷链铜鼓供销冷链招聘物流运营招聘,薪资:5-8K,地点:宜春,要求:5-10年,学历:本科,福利:带薪年假、工龄奖、法定节假日三薪、五险一金,人力专员刚刚在线,随时随地直接开聊。

由广州-广州火车站到广州-铜鼓桥的乘车路线:

1从广州火车站走约440米到市客运站总站(站内)乘坐市客运站-花都汽车站线(无站牌,扬手才停,下车先通知)(坐8站)到新世纪广场站(花都)下,过马路往左走到另一个新世纪广场站(花都)转乘花都16路(坐18站)、花都16路B(坐18站)到坪东村站下。往前走约60米到铜鼓桥。注意,请留意以下线路详情:花都16路B(班次少,发班时间每天:07:00 12:00 14:00 17:00;全程6元)

2乘坐出租车,共行驶338公里,费用约97元。注意:信息仅供参考,不可作为支付依据本费用中不含过路费和过桥费,塞车等因素可能使费用显著增加。

3从广州火车站走约10米到地铁广州火车站A出入口乘坐地铁二号线(坐8站)到地铁嘉禾望岗站转乘地铁三号线(体育西-机场南)(坐3站)到地铁机场南站出入口下。乘坐出租车(共行驶80公里,费用约25元)到铜鼓桥

4从广州火车站走约40米到广州火车站总站乘坐840路(坐43站)到人和墟站转乘708路(坐11站)到祈福物流中心站(花都)下。过马路往右走约620米到铜鼓桥

5从广州火车站走约10米到地铁广州火车站A出入口乘坐地铁五号线(坐5站)到地铁滘口站A1出入口走到芳村大道西的滘口汽车站总站转乘滘口客运站-二汽花都客运站专线(无站牌,扬手才停,下车先通知)(坐1站)到二汽花都汽车客运站总站(秀全大道)走到福宁路(花都)的火车站(花都)转乘花都16路(坐20站)、花都16路B(坐20站)到坪东村站下。往前走约60米到铜鼓桥。注意,请留意以下线路详情:花都16路B(班次少,发班时间每天:07:00 12:00 14:00 17:00;全程6元)

6从广州火车站走约440米到市客运站总站(站内)乘坐市客运站-花都汽车站线(无站牌,扬手才停,下车先通知)(坐10站)到二汽花都汽车客运站总站(秀全大道)转乘花都客运站-推广(富力金港城)线(坐10站)到花山镇政府站(花都)下。走约610米到铜鼓桥

7从广州火车站走约40米到广州火车站总站乘坐807路A(坐3站)、807路(坐4站)到白云区政务中心站2(原机场生活区站)转乘702路(坐6站)到新世纪广场东站(花都)转乘花都16路(坐17站)、花都16路B(坐17站)到坪东村站下。往前走约60米到铜鼓桥。注意,请留意以下线路详情:花都16路B(班次少,发班时间每天:07:00 12:00 14:00 17:00;全程6元)

8从广州火车站走约40米到广州火车站总站乘坐807路A(坐3站)、807路(坐4站)到白云区政务中心站2(原机场生活区站)转乘704路(坐27站)到小布站(花都)转乘花都16路(坐3站)、花都16路B(坐3站)到坪东村站下。往前走约60米到铜鼓桥。注意,请留意以下线路详情:花都16路B(班次少,发班时间每天:07:00 12:00 14:00 17:00;全程6元)

9从广州火车站走约40米到广州火车站总站乘坐807路(坐9站)、840路(坐12站)到联和站1(黄石)转乘704路(坐24站)到小布站(花都)转乘花都16路(坐3站)、花都16路B(坐3站)到坪东村站下。往前走约60米到铜鼓桥。注意,请留意以下线路详情:花都16路B(班次少,发班时间每天:07:00 12:00 14:00 17:00;全程6元)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