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兜售的成功学,究竟是误导中国的年轻人还是启发中国的年轻人

核心提示马云,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之一阿里巴巴公司的直接缔造者,身价443亿美元,世界富豪排行榜第20位。提到马云,人们的第一印象是长相奇特,个子不高,却在任何场合都能侃侃而谈。他的演讲极富感染性、煽动性,像极了陈安之、刘一秒等励志成功学人士。也因此

马云,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之一阿里巴巴公司的直接缔造者,身价443亿美元,世界富豪排行榜第20位。提到马云,人们的第一印象是长相奇特,个子不高,却在任何场合都能侃侃而谈。他的演讲极富感染性、煽动性,像极了陈安之、刘一秒等励志成功学人士。也因此,马云传播的言论被人们称为“马氏成功学”。

不像王健林、柳传志等人先天有官方背景,手头掌握着普通人难以拥有的资源,马云的发家史要坎坷得多,曲折得多,几近白手起家。无疑增加了马云的传奇色彩,也使他成为各大励志书籍常用的经典案例,而“马氏成功学”也在国内收获了一大批青年人的追捧。

90年代,成功学从台湾传入国内,眼下市面上比较有名的书籍《人性的弱点》、《唤醒心中的巨人》、《狼道》等都属于这一系列。成功学号召人们相信自己,激发潜能,敢想敢干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通常鼓动性极强,能够给那些失意、迷茫中的人带去慰藉。成功学文章以及成功学演讲一度在中国十分盛行,大街小巷每个人都在谈论成功,谈论机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在成功学浸染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普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喜欢高谈阔论,逞口舌之能,却不注重实干精神,不注重实际能力的提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成功学误导了中国的年轻人,使他们浮夸,喜欢空谈,甚至于一部分成功学开始演化成传销。最初开始醒悟的年轻人,则戏谑地把成功学称为打鸡血。于是,有人指出“马氏成功学”也是在毒害中国年轻人。

坊间立刻有人出来站队,屡屡爆出马云创业初期的黑幕。比如,马云当年美国行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实际上是被杭州政府派去讨债。结果钱没要到还被人软禁了,最后是靠人救济才回到国内,并不光彩。又比如曾经与马云合作的企业老板发文称,当年的阿里巴巴产品没有,给客户承诺的收益也没实现,就靠一张虚拟的网页骗客户的钱。更有人挑明,不要仰望马云的成功,马云的成功是改革红利的结晶,只要身处那个时代今天的很多人都能像马云一样成功。

风暴来临,猪也会飞。有些猪看见风暴就跑了,有些猪在风暴中摔死了。

80年代末,马云从杭州师范毕业担任大学老师。那个年代改革开放还没几年,计划经济的余阴依然笼罩着中国大地。公务员、医生、大学老师、国有企业员工等等稳定的工作依然是人们向往的好工作,而所谓的“下海经商”却是不被人看好的,乃至被当作不务正业,投机倒把。在种种社会舆论和家庭压力下,马云从大学老师辞职开始创业,并且连年亏损,几度坚持不下去,不得不倒卖鲜花、小礼品维生。不但需要勇气踏出那一步,还得有惊人的意志力。换作今天的很多人,即便放到那个时代,可能依然不过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

马云创业初期被采访的视频在网上流出,当时的他还不像今天这么气场强大。刚见完客户被拒绝,一头灰头土脸,有人问他你害怕失败吗?马云说“即便我真的失败了,但是会有后来人成功,而我把‘互联网’的观念带给了中国人。”曾经拒绝过马云的王健林说“他什么也没有,就一张虚拟的网页,换谁都会觉得是个骗子”。今天,互联网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得不说马云的眼光很独特,而承认别人比自己强真的不丢人。

中国人总是有一种习惯,喜欢扒成功人士的背景,将他们的成功归结为先天的优越性或是运气。如此一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会被缩小。包括马云同时代创业者的爆料,难免有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嫌疑。

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失败的理由都差不多。如果你想成功,多花点时间思考别人为什么失败。学了太多成功人士的事情,你反而不知道,觉得自己就飘飘然。

这是马云2015年在团结香港基金会上的演讲。有人可能会纳闷,所谓的“马氏成功学”不是应该推崇成功的吗,怎么还鼓励别人多去思考其他人的失败?

马云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出现了那么多马云,网上的很多文章甚至街头的杂志,都在讲马云说。我记得我没有说过那些话啊!”其实,一切都是因为马云的成功太过轰动,屡次登顶中国首富,而他自身的创业故事又颇有传奇性,无形中让他带上一种成功人士特有的光环,才有了“马氏成功学”一说。

曾经小编也和很多人一样,对那些夸夸其谈的人不是很待见,“只要你成功了,放的屁都香”。但是如果你撇开偏见,认真地了解一下马云这个人,会发现他是一个除了长相不好,眼光独特,意志坚定,善于分享,富有人格魅力的一个人。可能因为他曾经是老师的缘故,他喜欢把自己经历的,感受到的,分享给别人。加上马云又是一个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商人,中国传统文化最高级别的成功标准是什么?立德,立功,立言。这样的商人姑且叫作学院派商人,同时代的比如俞敏洪,远一点的比如孔子的弟子子贡。

学院派商人在经商的过程中总是带了些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他们也倾向于通过自己的成功给别人带来启迪。这些年马云涉及的领域比如环境保护、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行业,而他自己也是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主席。至于马云的浪漫主义色彩,离职朋克风演唱《怒放的生命》,参与电影《功守道》拍摄,赴非洲考察等等。

曾经有个段子经常被拿来活跃气氛,“马云对钱不感兴趣”,但如果你认真想想马云的行事风格,赚钱仅仅是他用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一个手段。一个人如果单纯奔着钱去做生意,他也很难走远。就像马云自己吐槽的,现在企业做大了反而麻烦更多,远不如当初在家里创业的时候快活,又要考虑企业未来的存活,又得和政府打交道,还得为几十万员工的生存发愁。

知道一个东西很容易,学知识很容易,但要把知道的东西做出来并做好是多么的难。专家、学者讲经济很容易,但要真正做好一个商人是多么的难。学校培养不出商人,商人就像艺术品,是独一无二的。

马云说,创业的人里99%都是失败的,只有1%的人能够成功,95%的人连怎么死都不知道。那1%的人不但眼光独特,更重要的拥有别人无法忍耐的意志力。马氏成功学自始至终都在强调实干精神,强调学习。不要害怕失败,你要不断地去做,不断去反思自己和别人的失败。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光会想永远不会成功!

马氏成功学还有一个特点,强调团队。“很多人问我,既不懂财务,也不懂电脑,为什么还去做互联网?”马云说,每一个人的成功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团队,而他有了蔡崇信,有了18罗汉。这18罗汉有多强呢?用他自己的话说“这18个人当时都是找不到工作才聚在一起创业的,如果放在今天重新应聘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可能看都不看一眼。当时大家都想着既然都已经上路了,就再坚持几个月吧,坚持几个月以后又想着再坚持几年吧,结果最后我们成功了。”当年的18罗汉在阿里巴巴成功以后也都成了千万富豪级别,可以预见到马云是一个懂得分享、喜欢分享的老板,而团队凝聚力在马云看来超过了员工的业务能力。

“数学从来不及格,考试考了1分,高考考了三次,进入当时杭州最烂的学校杭州师范。如果是其他人,很多人可能都不好意思说。当然杭州师范现在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学校,远超哈佛、牛津这些世界名校。像我这样的人都能成功,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为什么没法成功呢?”纵观马氏成功学,你会发现它不像今天很多主流的观点追求能力全面提升,它强调你一定要有一个方面是拔尖的。就像马云虽然高考考了三次,但他的英语一直是学校数一数二的,还是个孩子就开始在杭州街头拉着外国人练口语;他的专业能力不咋样,但他的团队号召能力和独特的商业眼光却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用中国的老话讲“一招鲜,吃遍天”,招不在老,管用就行!

依小编看,马氏成功学并不像其他成功学在毒害中国的年轻人,恰恰相反它在启发中国的年轻人,鼓励他们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更多自己的实践。“我和我父亲辩论了三十年,他也没能说服我”。承认别人能力强真的不丢人,丢人的是总把别人的成功往运气、背景推。如果总是一味自以为是,不懂得谦虚向别人的长处学习,不说成功,自己永远都在原地踏步!

如果我的文字没有给你带来思考,那么是我的失败;如果我的文字给你带来了思考,记得不定时回来看看我。因为生活总是会带来无穷无尽的思考,而我的创作总是源源不断,希望你能从中受益!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