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上市,互联网医药巨头的差异化战略怎么打

核心提示来源:钛媒体APP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继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之后,又一家互联网医疗巨头登陆资本市场。12月8日,京东健康正式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为“06618”。本次上市,京东健康拟全球发售3.819亿股,发行价为70.58港元,预计募资26

来源:钛媒体APP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继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之后,又一家互联网医疗巨头登陆资本市场。

12月8日,京东健康正式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为“06618”。本次上市,京东健康拟全球发售3.819亿股,发行价为70.58港元,预计募资269.54亿港元。开盘价报94.1港元/股,上涨33.89%。

截至中午休市,京东健康每股股价报108.1港元/股,股价涨幅53.16%,总市值达3380.38亿港元。

图片来源@雪球

公开资料显示,京东健康是京东旗下经营大健康业务的子公司,于2014年2月作为京东集团独立的医疗健康业务板块开始运营,2016年京东大药房成立,正式进军药品零售行业,2017年12月推出在线问诊服务,2018年正式注册公司,到2019年5月京东健康正式宣布独立运营。

独立运营后仅半年时间,京东健康便获得中金资本、京东集团、霸菱亚洲等投资的10亿美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约70亿美元。今年8月,高瓴资本完成了对京东健康超8.3亿美元B轮投资,IPO前持有4.49%的股份,为最大机构投资方。

从当前京东健康市值来看,仅仅不到1年时间,其身价就从70亿美元涨到逾400亿美元,翻了6倍。截至发稿之时,阿里健康市值为3208.63亿港元,平安好医生市值为1045.19亿港元,京东健康当前市值一举超过阿里健康,成为互联网医疗领域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此外,腾讯医疗虽然尚未有上市消息传出,但由于其行业布局已久,发展更为纵深,市场关注度丝毫不亚于京东健康。

那么,京东健康“成色”到底如何?这些互联网医疗巨头的护城河又在哪里,能否支撑其未来健康发展?

京东健康VS阿里健康:均以医药电商为核心,下半场对决于智慧医疗

根据招股书披露,京东健康拥有零售药房及在线医疗健康两大业务板块,已形成协同的闭环商业模式,即零售药房业务将用户群导向在线医疗健康服务,通过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家庭医生等服务,在线医疗健康服务能够预判用户需求、改善用户体验以及将用户流量重新导向零售药房业务,购买其他健康产品,如补品和医疗设备。这两项业务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和共生的生态系统。

来源:京东健康招股书

我们先来看看京东健康零售药房业务板块运营情况。

招股书显示,京东健康的零售药房业务通过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三种模式运营。其中,自营业务主要是通过京东大药房来运营,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大药房拥有包括11个药品仓库和超过230个其他仓库,依托遍布全国的配送基础网络设施,可实现快速配送;线上平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产品品类,与京东大药房形成良性互补,截至2020年6月30日,线上平台拥有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家,SKU超过1000万;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渠道布局已覆盖超过200座城市,为用户提供当日达、次日达、30分钟、7*24快速送达服务。

相比零售药房业务,今年京东健康在线医疗健康业务也颇有亮点。据了解,该板块业务包括线上问诊、处方续签、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消费医疗等服务。

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人们对在线医疗的需求量猛增。招股书披露,在用户端,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京东健康日均在线问诊人数达86100人,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6倍。

与此同时,线上用户数量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京东健康年活跃用户数达到7250万,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1.3倍。

另外,招股书中也提到,京东健康搭建了互联网医院并与线下医院合作,截至到2020年9月20日,与头部专家合作共建了16个专科中心,包括与胡大一教授合作的心脏中心,与韩德民院士共建的耳鼻喉中心,并同时拥有171位自有医生以及68549位外部医生。

目前,互联网巨头都已经瞄准了大健康赛道,腾讯旗下有腾讯医疗、平安创办了平安好医生,钛媒体App通过梳理发现,从业务模式及营收占比来看,京东健康与阿里健康最为相近。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1月,阿里巴巴和云峰基金收购了港股上市公司中信21世纪,并在2014年10月将其改名为阿里健康,借壳登陆港股市场。

2016年8月,阿里健康收购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启动了医药电商自营业务,随后又进行了一系列资源整合。

2016年9月,阿里健康整合阿里健康大药房、阿里健康海外旗舰店及阿里健康旗舰店,上线医药自营业务;2017年7月,天猫“蓝帽子”业务注入阿里健康;今年2月,阿里健康又以80亿港元将天猫医疗电商业务收入囊中,至此阿里健康医药零售生态日趋完善。

阿里健康这一生态模式,与京东健康背靠京东集团电商资源优势,发展医药零售业务可谓是异曲同工,不过京东健康依托强大的物流基础设施,在医药供应链上更有优势,相比阿里健康来说更容易跨进盈利门槛。

招股书显示,京东健康2017年至2019年的总收入分别为55.53亿元、81.69亿元、108.42亿元,成为目前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第一家收入突破百亿元的公司。根据佛若斯特沙利报告,按2019年收入计,京东零售药房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市场份额达29.8%。

招股书同时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京东健康的总收入达132亿元,这意味着京东健康已连续两年营收破百亿元;净利润方面,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别为2.1亿元、2.5亿元、3.4亿元和3.7亿元,连续多年实现盈利。

反观阿里健康,营收情况则不甚理想,阿里健康2020财年营收为96亿元,亏损1570万元。不过,11月25日晚,阿里健康发布2021财年上半年中期业绩,阿里健康实现收入71.62亿元,利润额2.79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4.36亿,同比大增286.4%,这也是多年以来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同时在医疗健康领域起步的两家巨头,营收占比也颇为相似。

招股书披露,目前在线零售药房业务是京东健康最重要的收入来源。2017年、2018年、2019年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品销售分别占京东健康总收入的88.4%、88.8%、87.0%及87.6%。

京东健康营收构成

根据阿里健康最新发布的2021财年上半年中期业绩报告,医药电商平台和医药自营业务分别达到9.25亿元、60.36亿元,两者收入占全年营收的97.2%,从营收结构可以看出,电商业务处于绝对核心的位置。

阿里健康财报

不过,从用户规模方面看,京东健康与阿里健康尚有一定差距。手握淘宝、支付宝等流量入口,阿里健康活跃用户群体也非常之庞大,最新披露的数据已达2.5亿,而京东健康仅为7250万,这也从侧面反映阿里健康的平台优势更大。

目前,在消费医疗业务方面,阿里健康已布局体检、口腔、疫苗、医美等服务场景,最终目的是建立一套产业生态系统,而京东健康的消费医疗业务则是通过在线医疗业务来切入,以提高零售药房的收入及销售高端的医疗健康服务。

支付宝App内医美服务

今年8月,京东健康推出“京东家医“品牌的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各种面向家庭的健康管理组合,就被视为向更高利润的医疗服务领域吹响号角。

互联网医疗业务方面,阿里健康主要为终端消费者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和指导,业务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钛媒体App注意到,今年9月阿里健康App正式更名为”医鹿”,升级之后的界面更加简洁,首页突出了“急速问诊”及“专家问诊”功能,除此之外还设置了预约挂号、预约体检、疫苗服务及药品闪送四个用户常见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板块,这意味着阿里健康将倾斜更多的资源投入,持续与阿里生态伙伴联动,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完成双轮闭环。

医鹿App

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整体运营模式上看,双方各有所长,各具优势,而最大的业务变量可能来自于智慧医疗。

京东健康的“智慧医疗”业务,主要服务于医院和政府部门等合作方,向其提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化、智慧化解决方案,促进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为整个医疗健康产业链上的其他参与者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核心业务点放在产业赋能上。

阿里健康智慧医疗则基于集团内部的AI、大数据、支付以及信息化等诸多能力,阿里健康在各大医院、各个地区探索构建更为智能化的医疗系统,如AI辅助诊断决策、远程影像平台、区块链数据安全解决方案等,布局的是未来医疗场景,在智慧化医疗发展背景下,未来想象空间无疑更大。

目前,这一业务板块已有不少案例落地,如今年11月1日,搭载了阿里健康开发的全国首个基于云架构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的浙大一院总部一期正式开园,该医院可实现电子病历信息共享、智能化诊疗等,提升了医院整体诊治及运营效率。

由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在医药电商业务增长已达天花板,且营收结构过于单一,创新业务就成为未来突围重点。而智慧医疗已成为业界公认的产业发展方向,依托于云技术、大数据等先进科技,未来双方的“智慧比拼”颇有看点。

腾讯医疗:“连接”医疗资源,产业布局最为完善

相比京东健康、阿里健康来说,腾讯更早在医疗领域落下棋子,2013年便开启了探索与实践之路。

在医疗领域的布局策略上,腾讯主要通过对外投资和合作的方式,以医疗产品渗透进医疗细分应用场景,同时借助于微信生态资源,发力线上医疗服务,以及运用自身AI能力,在线下合作诊所、数字化医疗、智慧医院建设等领域拓展业务。

医疗投资方面,据钛媒体App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腾讯相关投资事件已达40余起,涵盖互联网医疗平台、零售药店、医药研发、医美电商、医疗保险等领域,构建起巨大的医疗事业版图。

在腾讯“撒网式“布局医疗产业的同时,也开始转向自身建设,包括开发医疗人工智能平台腾讯觅影,基于“AI+医疗”的应用与实践展开深入探索,打入B端市场;建立医疗科普平台腾讯医典,为C端用户提供专业医疗健康信息;自建微信智慧医院,与全国数千家医院达成合作,推进线上医疗服务等,形成连接医院、医生和病人的闭环系统。

此外,腾讯还与医药研发、医疗器械、AI大数据、保险等领域的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通过整合医疗机构、政府、终端用户资源,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医疗生态布局。

腾讯医疗赛道布局

从腾讯整体医疗布局来看,打法还是倾向于做“连接”,即押注每一个细分赛道,并充分利用流量优势,线上线下盘活医疗资源,一步步完善医疗生态。

阿里健康更重运营,尤其是后者,依托支付宝、阿里云、天猫淘宝等技术资源优势,将业务线延伸到各医疗领域,并形成协同效应,如在支付宝客户端设立独立的医疗健康服务频道,不断引入医疗机构和健康服务机构,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在线医疗服务。

京东健康则依靠物流供应链体系的天然优势,布局医药电商领域,并以此为支点,拓展其在医疗健康领域上下游的布局,利用数据能力打通C端用户及B端用户之间的屏障,切入在线医疗等更多细分领域,实现对整个医药产业的掌控。

平安好医生:背靠平安保险,在线医疗服务成亮点

互联网医疗巨头之中,京东健康的“底色”与平安好医生稍有不同。

京东健康依托自身电商供应链强势崛起,而平安好医生依托的是平安集团上百万商业保险客户群,目前已建立起在线医疗、消费医疗、健康商城及健康管理四大业务。

从具体业务板块方面看,京东健康的零售药房业务营收最高,2019年达94.3亿元,高于阿里健康的76.6亿元,也远高于平安好医生的29.0亿元。从营收比例来看,京东健康与阿里健康的电商属性更加明显,而虽然平安好医生营收重点也是医药电商,但各业务占比相对京东健康、阿里健康来说,更为均衡一些。

制图/郭虹妘

从上图可以看出,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的医药电商业务占比“独占鳌头”,而平安好医生的健康商城业务占比过半,依托在线医疗服务平台优势,其服务型收入占比也处于高位,整体营收占比相对更均衡一些。

形成如此差异的原因在于,与京东健康背靠集团的电商资源优势,最大程度构建完善医药电商供应链不同,平安好医生依托中国平安保险资源,与线下医疗机构形成紧密的合作模式,同时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链接,也使得其在在线问诊、挂号等在线医疗服务方面更具优势。

据平安好医生财报,2020年上半年,在线医疗营收6.9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6.8%,营收比重从2019年同期14.8%上升到25.3%。这不难理解,更为专业化的医师团队,使得平安好医生在在线医疗业务方面更具优势,也成为其未来发力重点。

从用户规模方面看,京东健康与平安好医生处于同一梯队。据已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活跃用户数分别为7250万、6730万,差距不算太大,但由于京东健康背后有数亿潜在电商用户,后续增量空间还很大。

医疗机构合作方面,京东健康与平安好医生各有特色。招股书披露,截至到2020年9月20日,京东健康与头部专家合作共建了16个专科中心,包括与胡大一教授合作的心脏中心,与韩德民院士共建的耳鼻喉中心,并同时拥有171位自有医生以及68549位外部医生。而平安好医生已经与3100多家医院、约2000多家包括体检机构、牙科诊所和医美机构在内的健康机构以及10000多家药店展开合作,包括在北京、上海、广州、合肥、青岛等地拥有千人以上的自建医师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京东健康的医师数量众多,但相比平安好医生绝大部分都是大型三甲医院主治医师来说,其医师质量并不算突出。从长期来看,更专业的医师力量,有助于平台吸纳更多优质资源,形成更强的协同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京东健康与平安好医生的发展,均离不开背后集团的“输血”。

从京东健康招股书来看,京东健康的最大供货商及最大客户均是京东集团,且京东集团向京东健康支付的交易金额从2020年的40亿将提高到2022年的80亿,而根据平安好医生财报,从2015年至2019年,平安好医生五大客户均为平安系公司,在2020年中期报告的与关联方的重大交易中,平安系的公司也基本占据提供产品及服务一栏。

京东健康招股书

在营收层面,京东健康最早实现盈利。招股书显示,净利润方面,京东健康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别为2.1亿元、2.5亿元、3.4亿元和3.7亿元。平安好医生则连年亏损,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平安好医生分别亏损3.24亿元、7.58亿元、10.02亿元、9.13亿元、7.46亿元,累计亏损超37亿元。

对一家陷入亏损泥潭的企业,资本市场或许不会抱有太多耐心,而敲响港交所钟声的京东健康,未来又将拿出怎样的成绩来回馈投资者,值得持续跟进与关注。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