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快5月了,大部分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基本都做好了2021年的财报,除了一些特殊的财务年,比如阿里巴巴。不过根据最近的前几个季度,基本可以算出来。那些没有列出来的,比如字节跳动,只能靠大家猜测了。私有化(退市)的,比如58同城,一般财报不会披露。为什么要看财报?
即使你不炒股,哪怕你作为一个螺丝钉员工,读财报,能让你打开新世界,特别是裁员相关的动向(当业务下滑严重,数字看不下去,距离部门裁撤就不远了),这些内容都藏在财报里。比如说,爱奇艺和腾讯几个月前大裁员,网上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的,但官方闷不啃声,最后,他们高管在财报发表会证实,我们之前写过的「腾讯在财报上回应裁员」「爱奇艺裁员事实写在财报里」。直接推荐大家看几张图吧,根据小编的偏好,搞了几个分组,都是按2021年营收收入排名,单位为人民币:亿元。如果觉得图里面的字小,你可以把手机横过来看。看完这些图,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
1.大赛道很猛。
好处是,容易诞生巨头,比如电商行业,像阿里和京东,估计2022-2023年收入突破万亿,在他们两中间,还有两个千亿级的玩家(拼多多和唯品会)。2.有许多新的赛道机会。
比如本地生活的滴滴和美团,商业模式非常像,收入水平也很接近,大量采用平台员工(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即使遇到反垄断调查,3-5年内,他们铁定是三四千亿的小巨头。3.小声道有点苦,
就说招聘吧,别看boss直聘在冬奥会花那么多广告费,实际上,整个top3招聘加起来收入盘子才100多亿,可能都比不过王者荣耀一款皮肤的收入(不是说这个行业不重要,我们只谈收入)。4.旧轨道是有风险的。
旅游(携程等几家)被疫情反复折腾,恢复元气都难,听说途牛开始大裁员;教育(新东方等)几乎团灭,不用说了;当然,有风险也有机会,像地产(贝壳)同样受到地产政策影响,但不影响它长成千亿级企业。30秒看完网易和阿里最新财报东特银财报中的HR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