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科学报记者韩杨梅
7月6日至14日,全球数学家云居主办了国际数学联盟第29届国际数学家大会。
2002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数学家田刚作为中国大陆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首位“一小时演讲者”,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在会上,他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基础科学研究中来,希望更多的中国数学家步入国际数学的前沿领域,获得更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20年后的202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数学联盟执委会委员田刚欣喜地看到,当年参加大会的学生中,有不少已经成为年轻的领军数学家。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数学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和巨大进步,这是所有中国数学家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结果。”
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田刚正在海外参加国际数学联盟执委会会议。
他说,他越来越感受到国际数学界对中国数学家工作的认可和重视。
20年来,中国数学“群星闪耀”,数学家们不懈努力,活跃在世界前沿,努力实现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
世界前沿的数学研究
被称为“数学奥林匹克”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是数学界最重要的学术盛会。
本次大会邀请了约200位学术界公认的“领军”数学家做学术报告,其中包括14位中国数学家。
在所有的邀请报告中,一小时报告是最受关注的一个。组委会特邀有重大贡献的数学家介绍最重要的成果,代表近期数学领域最重大的成就和进展。每届只有21人。
7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主任鄂渭南做了“一小时报告”,分享了他对机器学习的思考。
他也是继田刚和中科院院士彭士阁之后,中国大陆第三位“一小时演讲人”。
渭南是机器学习与应用数学结合的先行者和主要推动者。
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促进科学”的概念,并系统地推动了其在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流体力学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2004年左右,当时主要从事应用数学研究的Ewenan预见到大数据在未来将非常重要,尤其是新的数据分析算法将成为数据科学发展的关键。
2014年,Evenan下定决心投身于这个“陌生”的职业。
2020年,Ewenan的团队在机器学习的帮助下实现了上亿个原子的第一性原理精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获得了当年的戈登·贝尔奖,迈出了中国机器学习与应用数学融合的重要一步。
他告诉《中国科学报》,“目前,中国在机器学习和数学科学的交叉融合方面处于前沿。相当多的年轻人工作出色,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此外,我国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突破。
特邀演讲人的研究领域包括科学计算、控制理论与优化、概率统计、几何、拓扑、数论、Lie理论、偏微分方程等当前国际数学前沿领域。
“中国数学研究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是,高水平的前沿研究和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上的研究成果大大增加——从一两年前的每年一篇到现在的每年一篇以上。”给《中国科学报》记者田刚。
“新生代”潜力巨大。
20年前,数学家陈省身再次在北京表达了他的愿望:让中国成为一个数学强国。
新一代数学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如今,青年人才已经成为建设数学强国的中坚力量。
作为数论的领军代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田野将在第29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45分钟的讲座,讲述他近年来在数论中椭圆曲线算术理论的新研究进展。
田第一次给出了BSD猜想同余问题这个“千年难题”的线索,接近最终答案。被国际同行评价为“继陈景润之后中国最好的工作”,“将成为激励众多中国青年数学家的典范”。
当时他才40出头,为此获得了Ramanujin奖。
在野外,数学研究是一门艺术,充满乐趣和挑战。
在学习同余数的关键阶段,田野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经常凌晨4点起床,打车去香山,一边爬山一边思考问题。
有时候我突然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我会马上打电话给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张守武。这样的状态持续了近一个月,他终于想通了所有的细节。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以田野为学术带头人的“算术代数与几何卓越创新国际团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团队之一。
如今,年轻一代的数学家正在崛起,他们正朝气蓬勃地走向未来和新的高度。
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了45分钟演讲的13位中国数学家中,孙斌勇是2019年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中最年轻的,80年代出生的数学家超过一半。
这让田刚想起了20年前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
他说,代表大会激励了一批年轻人投身于数学研究,把数学作为终身事业。现在他们做出了杰出的工作。
“人才是建设数学强国的基础,中国数学‘新一代’的能力越来越强,潜力巨大。”田刚表示,青年数学家自身开阔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加上与国际数学界的密切联系,对提高我国数学综合研究水平,培养更多的数学后备人才大有裨益。
数学需要“沉浸式”学习。
如果说20年前,中国已经进入了数学强国的行列,那么20年后的今天,随着国家加大对数学研究的投入,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投身数学研究,中国离数学强国又近了一步。
“学术界应该以真正负责任的态度发展数学,真正重视原始创新和应用的问题。”渭南说。
田刚说,中国数学家是有竞争力的,他们中的一些人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奖项。被认可的方式有很多,不是一个奖项。最重要的是同行的认可和好评。”
“我们应该有信心,追求更高的目标。”在田刚看来,思考一些大问题,研究一些更具创新性和前沿性的数学问题,引领数学的发展,争取更大的成就,比获奖更重要。“你得奖只是时间问题。”
数学需要“沉浸式”研究,需要安静的研究环境,需要研究者的全心投入。
田野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让研究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重要问题的研究中去。
他还建议从中学阶段开始加强数学人才的培养,让学生更早掌握数学大师的思想,了解研究的前沿问题。
田刚说,要加强国际数学交流,这对产生灵感、激发新思想非常重要;为青少年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鼓励他们在未知领域大胆探索;减少不必要的考核评价,让年轻人不要急于追求文章数量,而是把眼光放长远,更自信更安心地挑战大问题。
【来源:中国科学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达更多信息。如有出处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电子邮件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