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支持、技术演进、内生发展需求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智慧城市建设正在中国快速发展。然而,智慧城市建设本身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资源面广,投资资源量大,时间跨度长,资金需求巨大,持续时间长。目前,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大规模开展。对于一线城市和较发达地区来说,资金和资源都很充裕,但对于二线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或欠发达地区来说,大多存在资金不足、资金来源缺乏甚至没有资金等问题。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一直是最大的难点。因此,迫切需要拓展投融资渠道和方式,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扶持资金,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和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减轻政府负担,实现资源最大化和资金节约,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建设模式。
根据投融资模式的常规做法,可以整理出以下四种模式,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地方政府平台融资
地方政府平台的广泛融资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向资本市场发行专项融资计划,用于智慧城市项目,包括公司债、私募债、基金债、专项融资、定向融资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融资。
新增基本建设专项债务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发文通过发行8只专项债券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建设,重点支持和推动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多元化主体的投资,单个企业很难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按照1:1的比例出资,设立产业基金,投资重点企业发展和专项项目建设,解决资金问题。
工业园融资
目前,各地建设工业园区主要有三种方式:地方政府自建、与社会资本合资、社会资本自建。后两种方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投资,比如工业地产开发商。政府通过土地出让获得财政收入,一部分覆盖园区建设前期基础设施、智能应用、配套能力的资金投入,一部分投入智慧城市项目建设。
承接地方银行不良资产
目前,银行不良资产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金融风险,巨额不良资产的消化和处置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地方政府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有助于动员全社会力量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可以实现银行不良资产最大化、最快化、最好化的消化和处置。
完整的分析材料包括优缺点、适用原则、盈利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