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报评论】
“将大学生创业园最长免费服务年限由2年延长至3年”“省级优秀创业项目可按规定享受5 ~ 20万元补贴”“支持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学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据悉,今年, 许多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服务。
梳理一下各地出台的这些政策措施,可以发现一个共性: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大。这些措施一旦落实,既能帮助大学毕业生轻装上阵,又能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比如,有的地方明确提出,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等因就业创业失败而陷入困境的年轻人,要及时纳入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这样,有了政府的“撑腰”,大学毕业生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创业了。
青年是全社会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力量,是社会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这种活力,体现在勇于战斗,体现在屡败屡战,体现在跌倒后勇于站起来,体现在勇于面对挑战,跳出“舒适区”,勇闯“无人区”。在诸多挑战中,自主创业更能考验大学毕业生的勇气和才华。
诚然,创业并不容易。很多“大咖”回忆起创业以来的艰辛,都是感慨万千。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由于缺乏人生阅历、社会经验和艰辛,创业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或许更加艰难。这就需要大学毕业生做好各种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对困难估计得更充分,对风险思考得更深入。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的帮助,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适当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地方出台的创业帮扶政策,并不是简单地把高校毕业生推向市场,而大多是经过精心设计、精心培养的。比如有的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有的支持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缺一不可。毕竟,创业需要勇气、远见、计算和没有准备的战斗。如果完全失明,就很难顺利行走;如果你不学水,你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旱鸭子。如果你立刻被扔进海里,你很可能会窒息。大学毕业生经过适当准确的培训,可以在创业时少走弯路。
前不久,光明日报报道了一个颇有启发的创业故事。八年来,故事的主人公从一个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家科技公司的领导者。公司成立不到三年就实现了盈利,现在估值上亿元。这一显著成绩来之不易,创业团队的综合素质显然是关键原因,当地政府的支持也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资金支持、政策兑现、市场拓展,还是人才创新创业中的‘堵点’、‘痛点’,都被精准破解。”甚至当地政府也积极解决居住、教育、医疗、人才住房等问题。员工关心的问题。换句话说,当地政府不仅给出了足够令人印象深刻的政策,还创造了足够肥沃的创业土壤和创业环境,来吸引优秀人才。
说到创业,就不能不提到创业生态。现在很多年轻人眼光敏锐,善于捕捉商机,懂得创造机会。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大树底下没有草。如果不更好地捍卫市场公平,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机会就会被压缩甚至压制。这需要更大程度地保护公平竞争和维护市场活力。国家有关部门也明确指出,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以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为重点,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的法律规范,保护平台经济公平竞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深化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深水中鱼归,水中鱼多”。在市场经济的活水里,大鱼可以快乐地游动,小鱼要有立足之地。那些刚刚创业的年轻人,有足够空的时间施展才华,有美好的未来去拥抱,才能坚定地走在创业的道路上,枝繁叶茂,走上越来越宽广的道路。
辛苦,辛苦。当前,青年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帮助,创新将成为青年远航的动力,创业将成为青年搏击的能量,青年将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奉献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