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成功者经验却创业失败取长补短前,先要校正“幸存者偏差”

核心提示大学同学刘峰前阵子忙得不行,几次聚会都给我们推了,打电话问他在忙啥,他说在准备二次创业,要开个网店卖货。我问他:“怎么这时候想起来做网店了?是找到了专门的货源,还是有靠谱的营销渠道呢?”“这些都不重要,我在学习一个特牛的课程,里面说,卖货最

大学同学刘峰前阵子特别忙,推了我们几个聚会。他打电话来问他在忙什么。他说,他正准备进行第二次创业,并将开一家网店来销售商品。

我问他:“这个时候为什么要做网店?有没有找到专门的货源或者可靠的营销渠道?”

“这些都不重要。我正在学习一门特殊的课程。上面说卖货最重要的是尝试和坚持。只要我照他说的做,我就不会有问题。当时我老师也有两只手空空。他白手起家,现在是年销售额几千万的大V!”刘枫自信满满的回答,“好了,不谈这个了。我要继续上课了。”他挂了我的电话。

三个月后,刘峰终于空下来请我吃饭。

“刘老板,你最近是不是赚了不少?”我开玩笑地问他。

刘峰非常沮丧,一口气喝完了手里的啤酒。“不要客气。我严格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做的。结果根本没卖出几张票,赚的钱还不够交学费!我不知道我是否应该用这么多时间和精力继续下去。你说为什么人家能赚很多钱,我却不能?”

其实为了开一家网店,刘峰认真学习课程学习别人的经验并没有错。现在让他左右为难的是,他忽略了一点:幸存者的偏差。

1.什么是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意思是你只能看到某种筛选的结果,而对筛选的过程并不了解,所以忽略了被筛选出来的关键信息。也称为“无声数据”。

幸存者偏差最早是由2000多年前古罗马一位名叫西塞罗的政治家提出的。西塞罗是无神论者。有人告诉他要崇拜上帝。他质问:“你为什么崇拜上帝?”

其他人回答说,他说,“所有海难幸存者都崇拜上帝。”

西塞罗对这个人说:“那就把溺水者叫来!”

虽然生还者的特点是崇拜上帝,但显然死者不会说话,更不用说验证他是不是无神论者了。如果有些溺水者崇拜上帝,说明崇拜上帝不是幸存者的特征。

刘峰的判断被网店大V盈利的宣传干扰,忽略了失败的可能,他认为自己可以复制成功。网店大V教的方法是对的,但是刘峰没有意识到,胜利者,首先是幸存者。当时间改变时,该方法可能不适用。

我们常常被自己的“想当然”所困,认为情况就是我们想的那样。由于对信息的获取不完全,我们的想法有偏差,陷入幸存者偏差。

第二,为什么我们会陷入幸存者偏差的陷阱?

经常有人抱怨:知道这么多道理,为什么还是过不好?

的确,没有人不渴望成功,不渴望升职加薪,不渴望理想的生活。为此,我们研究和学习更多的经验,但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我们错了吗?

为目标而奋斗。是的,错的是我们倾向于以偏概全。也许我们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但实际上我们陷入了幸存者偏差的陷阱而不自知。幸存者偏差有两个主要原因:

认为你所相信的就是真理。

世界上只有三种真相:真相,别人口中的真相,你愿意相信的真相。

大多数人更愿意相信他们认为的是事实。《芳华》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英雄一旦被发现,就会掉在井里,扔石头的人会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职场中有人辞职离职,必然会有很多流言,比如说他没能力,惹老板生气等等。其实人只是跳槽去了更高工资的公司,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相信有人更好。

职场的另一个现象,很多人总觉得别人的公司好,看到的永远是别人的各种光鲜亮丽和福利补贴。即使有人告诉你加班很辛苦,制度很严格,你也不觉得理所当然,因为你宁愿抱怨也不相信付出会有回报。

这方面最经典的例子就是读书无用论。北大才子卖猪肉的例子,很多人都说了又说,但有几个人知道,人家现在身价上亿。《卖猪肉》带来的是一种平庸感,让人高不可攀。把两者混在一起,正好满足了个别人可怜的妄想。他们试图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却无法相信现实,更不愿意知道事情的全部。认为他们相信它是可笑的。

刘峰也太相信自己的判断了,觉得别人开网店能赚钱,他自己当然也能做,最终还是亏了。

02受新鲜感影响。

受传统教育思维定势的影响,人们大多基于当前容易获得的情况做出判断。离开校园,他们觉得一切都只是换个环境做卷子,但现实不是考场,你在处理的问题也绝不是卷子。你接触到的事实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真相藏在你看不到的角落里。这就是生命力效应。

“活跃度效应”(Liveness effect)是指当面临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的情境时,人们倾向于使用自己“最生动”的记忆来做出决策。

翻开《Tik Tok》和《小红书》,你会觉得中国早已进入发达社会,有钱人比比皆是。

但是大数据会告诉你,中国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只有4%的人有本科学历。

在城市,一双鞋的价格可能要几千,而在农村,种一亩地一年的收入可能只有1000多元。

我们之所以认为大学生要毁大街,为什么Tik Tok和小红书都是有钱人,只是因为生动的效果,因为那些是你脑子里最生动的印象。

就像春运抢票年年难买,但一旦上车,你会发现身边的人都有票;在北京买一套房很难,但是如果你去房产交易所,你会发现每个去的人都至少有一套房。

多少人羡慕李佳琪,羡慕他年纪轻轻就能靠说话实现财富自由,于是毅然辞职,一头扎进直播大潮,如今却住在出租屋里。

受媒体宣传和好奇心的影响,人们倾向于青睐那些令人兴奋的东西。与其他事物相比,它们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更长。久而久之,潜意识里,他们认为那是事物的常态,从而影响我们看待外界的方式,陷入幸存者偏差的陷阱。

第三,如何避免幸存者偏差对我们的影响?

在职场中,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忽视幸存者偏差的误导。有三种方法可以避免幸存者偏差:

1.向失败者学习

要避免幸存者出现偏差,首先要打破成功学的束缚,明白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

马云曾在达沃斯演讲时说:“要想成功,就要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不要从成功中学习,也不要听成功的故事,因为成功的背后有很多原因。”

讲一个小故事:

有1024个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扇门。1024门是半生半死门。只有穿了命门的人才能进入下一关。一轮结束,512人继续实验,但面前的门也不知道是生是死。门很重,要花很大力气才能打开。以此类推,最后只有一个人成功了。

谈论成功的人相信,只要足够努力,不断前进,人是可以成功的。

而知道幸存者偏差的人,看到的是大局,知道人的努力不一定能成功,因为你不一定打开了生死之门。扎克伯格、马、王健林等。都被淘汰,最终入选。和他们同批次同类型的公司不计其数,但是这些公司因为开错了门而被世界淘汰。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那些幸存者,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以及幸存者背后被淘汰的人。你知道几个名字?也许你一个都不认识。成功的光芒太耀眼,掩盖不了潜在的危险。即使是现在,每天都有很多公司因为开错了门,做错了决定而面临破产,被大家遗忘。

一个成功人士的气场会放大他的一言一行。虽然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也要理性对待,不要盲目模仿。因为时间变了,环境变了,同样的方法不一定行得通。

罗尔夫·多伯格在《清晰思考的艺术》中写道:“在每一个受欢迎的作家背后,你可以找到100个作家,他们的其他书永远也卖不出去。在他们的身后,有100位作家还没有找到出版商,另有100位未完成的手稿在抽屉里积灰。

幸存者偏差告诉我们,因为我们更容易看到成功而不是失败,所以我们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重要的是要明白幸存者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胜利者。你永远不知道幸存者身后立着多少墓碑。

查理·芒格:如果我能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就永远不会去那里。

“死人不会说话。”大多数人总是把目光放在少数成功者身上,却忽略了成千上万没有被运气选中的失败者。多想想别人失败的原因。

2.注意“同时听”

全耳明,偏耳暗。避免幸存者出现偏差,需要我们多角度思考,避免简单的逻辑和被他人偏颇的观点影响。

生活的快节奏,工作的大压力,不可避免地让人焦虑,渴望找到出路,有的希望尽快成功,实现阶级飞跃,有的渴望情感上被认可,摆脱内心的不快。急躁的态度使逻辑简单化,盲目接受意见,一概而论,失去应有的判断力,反而走弯路。这是比尔定律。

林定律:人生一半的烦恼,都是因为说“是”太快,说“不”太慢。

之前的几千万官衔“咪蒙”是靠一系列卖焦虑的爆款文章成长起来的,凭借自身对人性的掌控获得关注,最后因为文章歪曲事实,以偏概全被封号而受到惩罚。传递错误的价值观导致最后的崩溃。

可以说是见他升到朱楼,见他宴宾客,见他楼塌。

也有很多大咖热衷于知识输出,做各种演讲,讲书等。,而且有很多追随者。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为那些渴望上进的人指明了方向,很多人更陶醉于名人制造的假象。其实本末倒置,知识的获取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用知识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与其没有书,不如相信书。当你盲目接受别人的意见时,你了解申请时间和范围吗?几分钟听完一本书,你知道这真的是书的初衷吗?没有被动的知识输入,真的能主动获取知识吗?

不要接受别人的意见,也不要太快下结论,只需要简单的四个步骤:

考虑所有初始因素。

推理之初,考虑所有的初始因素。只有当所有前提都正确时,推理才是正确的。

亚伯拉罕·林肯说过:“你可以欺骗所有人一段时间,也可以欺骗一些人一辈子,但你不能欺骗所有人一辈子。

当你提出“如果……”的假设时,大脑会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所以需要特别注意“所有”、“所有人”、“没人”这类煽动性很强的词。

不要盲从成功经验。

这种倾向在权威观点面前尤其明显。试想:如果一个创业者给你推荐一个投资项目,你会首先怀疑他们的话吗?

研究证明,人们很少质疑这些成功人士,把他们的话记下来作为经验。所以,理性研究才是硬道理。不要被所谓的权威所困。

注意你的情绪。

经济学家西德尼·芬克尔斯坦(Sidney Finkelstein)指出:情绪会给大脑一个提示,告诉它这些信息是否重要。

我们的兴趣会影响我们的决定,即使我们不是故意的,所以我们必须保持冷静和分析。

工作记忆训练

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对推理能力影响很大,工作记忆可以后天训练。

所以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训练工作记忆,处理逻辑问题,形成记忆。

如果遇到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有时候会慢一些,但是会快一些。不要拘泥于简单的逻辑,不要急于接受一件事,多角度批判性思考,什么都听,什么都听,但会一片黑暗。

3.用“六顶思考帽”整理思路。

我们受幸存者偏差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幸存者信息”是进入视野的信息。

这个营销,产品运营,尤其是创业者特别有经验。其实我们可以用“六顶思考帽”来做一个“转机”。

六顶思考帽,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博士开发的一种思维方法,或者说是一种综合的思维模式。六顶思维帽可以梳理思路,培养思维习惯,增强思维的整体性和逻辑性,有效提高思维效率。

“六顶帽子思维方法”的核心在于代表六种不同思维的“六顶帽子”的运用。以下列案例为例进行分析:

老张曾经运营过一款企业级移动办公产品。当时他经常收到很多热心用户的各种功能建议。这些建议五花八门,看起来五花八门。但是,相当多的建议是相似的,比如支持编辑在线表单。

但是,这些功能真的急需优化吗?事实上,移动终端并不适合与输入相关的功能,这引起了老张的警惕。重新查看后台数据后,他意识到软件被卸载的比例高达30%以上...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这30%的沉默用户可能才是老张应该重点关注的。

魔法帽:

白色思维帽:白色是中立客观的。代表事实和信息。

收到用户修改建议,卸载率30%。

红色思维帽:红色是情感的颜色。指出我们的感觉、直觉和预感。

对修改意见很迷茫,觉得真正的问题应该从卸载程序找。

绿色思维帽:春天来临时,绿色是竞争的奇妙颜色。那是创造性的颜色。

不能局限于得到的信息,要通过了解未知的信息来不断完善。

蓝色思维帽:蓝色是天空的颜色空,覆盖四野。掌控着事情的全过程。

开发软件,阅读反馈,改变研究方向,提高。

黄色思考帽:黄色是一顶乐观的帽子。它代表了符合逻辑的积极观点。

感觉真的有办法改进软件,积极寻找答案,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黑色思考帽:黑色是阴郁的颜色。它意味着警告和批评。

在不被关注的卸载率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及时处理,情况不会得到改善。

于是,老张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听取卸载者的意见,找出软件卸载的真正原因,及时弥补漏洞,收益大幅提升,领先于其他同行。

如果你是在为大众经营一个产品/业务,一定要着眼于整个池塘,而不是一小部分鱼在水面跳跃的涟漪。

写在最后:

有时候,我们以偏概全,更相信自己接受的事实,陷入幸存者偏差的陷阱,冒着极大的风险却未能察觉,为灵魂喝鸡汤,傻傻地等待进步。不要相信所有成功人士的经历。你要知道,听所有人的话会让你清醒,听别人的话会让你黑暗。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