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世界经济驶入数字经济快车道,生产、生活方式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支付方式以及支付手段数字化。数字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优先发行、使用数字人民币,构建一整套数字人民币发行、运营、跨境使用、风控的规则和标准,对于我国在全球货币金融治理中掌握更大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早在2014年就开始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对数字货币的性质、功能、运营体系、技术支撑、风险管理进行顶层设计,并与主要国家央行积极合作,共同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完善全球支付体系。经过多年系统研发,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相继在深圳、苏州、成都、雄安新区及北京冬奥会会场试点,2020年10月,第二批试点范围扩大到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和大连,应用场景从个人消费扩大到企业电子商务,从国内贸易扩大到跨境电商,从居民扩大到非居民。2021年底,数字人民币应用程序拥有2.61亿独立用户。由于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运营,央行先将数字人民币批发给工、农、中、建、交以及邮储、招商、微众、网商等银行,由这些银行以开立数字钱包的形式发给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这样的运营体系与现行金融体系保持一致,有利于调动银行经营数字人民币的积极性,针对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新渠道和新场景,扩大数字人民币使用范围、几何倍数增加数字人民币交易规模。
数字是人民币现金(M0)的数字形态,具有无限法偿性,任何人不能拒绝使用数字人民币。与比特币等加密资产相比,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有严格的发行规则和国家信用背书,不存在超发问题,币值稳定,不会大起大落,具有价值尺度、支付工具职能。尤其是,数字人民币根据不同类别,实行差异化的信息强度,可同时满足匿名与可追溯的不同要求,安全性高。注重人性化、个性化设计,具有离线、松耦合特征,在没有国内银行开户、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没有网络等情况下,也能使用数字人民币完成支付,这为老年人等群体使用数字人民币扫除了制度、技术、基础设施障碍。
目前,数字人民币还处于试点阶段,其扩大使用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平台在城乡广泛使用,在海外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已经形成了网络效应,要改变企业和个人的支付习惯和路径依赖,需要较长时间。其次,数字人民币使用主体仍较少,应用场景覆盖面较窄,尚无特定的只能使用数字人民币的刚性需求,增加交易规模还需要大量的应用场景创新。最后,成熟的数字人民币商业模式尚未形成。商业银行经营数字人民币不收取交易费用,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很难加大投入推进基于数字人民币的产品研发、营销和客户维护。
数字人民币的法偿性、稳定性和双层运营模式使其在普惠金融、跨境金融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商业银行应创新理念和业务,深入发掘、培育数字人民币的刚性需求,扩大、完善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功能,一是要丰富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支付功能,增加智能合约,扩大跨境电商支付范围,提高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同时强化数字人民币钱包的理财功能。二是要加强数字人民币运营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迅速扩大至现有的支付场景和应用渠道。三是要强化母子钱包的现金管理功能,用便捷的数字货币钱包取代复杂的账户管理,帮助企业内部母子公司之间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现金归集和划拨,为企业集团、跨国公司资金池业务开辟新的渠道。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