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县属于河北省邯郸市。
馆陶县,河北省下辖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毗邻。全县辖6镇2乡277个行政村,总面积4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万亩,总人口36万人。位于华北平原南部,河北省南端偏东,总面积456平方公里。
馆陶县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毗邻,西与广平、曲周、邱县接壤,南靠大名县,北连临西县。距济南、石家庄、郑州大约各200公里左右,南距濮阳70公里、北距衡水125公里、东距聊城60公里、西距邯郸65公里。
生物资源:
馆陶县境内自然植被类型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甸、沼泽植被、水生植被6种类型。馆陶县栽培植物资源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稻谷、棉花、花生等,是中国主要的粮棉、禽蛋、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土特产品有鸡蛋、黑小麦、晚秋黄梨、手工挂面、酱包瓜等。
馆陶县野生动物主要为陆栖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较少,较大的兽类几近绝迹;哺乳类有野兔、黄鼠狼等;鸟类有麻雀、鸽、喜鹊、燕子、鹌鹑、啄木鸟等;鱼类有鲤鱼、草鱼、鲫鱼等;爬行类有壁虎、蛇、蜘蛛等。
百度百科—馆陶县
请教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的历史沿革
公主湖湿地公园
公主湖湿地公园占地面积1100亩,其中水域面积470亩,位于县城规划区中心金凤大道与英才路交叉口西北角。景区设计突出“自然+湿地+人文”特色,以公主湖、广场、展馆为重点,以驸马古渡、黄花故台、“竹仙苑”茶社、“长门赋”诗碑为载体,利用现有地貌和历史遗迹,依托馆陶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游览风景区。
粮画小镇—寿东村
寿东村位于馆陶县西部,距县城3公里,寿东村建成了集加工制作、交流展示、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粮艺文化中心,家家户户开始制作粮食画,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画制作基地,荣获“中国粮食画研究会”称号。寿东村以粮画产业为依托,由粮画工作室、粮画坊、粮画农家餐厅、粮画胡同、午后咖啡屋、荷塘月色、麦秆画工作室、古韵葫芦坊、蛋雕画坊、豆腐坊、酒坊等构架了一处以生态观光、度假、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开创了乡村游的全新模式。2015年度,馆陶县寿东村被确定为CCTV美丽乡村拍摄基地、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并入选“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这也是河北省唯一入选村。
黄瓜小镇—翟庄村
翟庄村位于馆陶县西北部,距县城10公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大棚黄瓜,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黄瓜种植专业村,现拥有温室大棚800多个,荣获“中国黄瓜之乡”的美誉,“馆青”牌黄瓜获得全国金奖。这里青砖小巷、曲直交错,农家小院,民风淳朴,自然生态、景色静美,建有黄瓜博物馆、黄瓜大学、黄瓜美容院、黄瓜酒坊、黄瓜食府、黄瓜饮吧,黄瓜主题采摘公园即将对外开放。一个商业业态的黄瓜小镇正在逐渐展现出来。
教育小镇—王桃园村
王桃园村位于馆陶县城北部,距县城20余公里。全村125户,520人,自恢复高考以来,先后走出123名大学生,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王桃园村是自然之赋,也是劳作之美。桃花深处有人家。灼灼桃花,简约村庄,淳朴民风,重教传统,再加上昆虫馆、农耕园、桃园庙、泥巴馆、铁匠铺、织布坊、金榜、光荣牌、学子墙等等,让游客无时无处不感觉到她的古朴高雅与现代唯美。
羊洋花木小镇—李沿村
李沿村位于馆陶县标以南3公里处。全村共110户,419口人,小镇以传统养羊业、花木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养羊产业方面,为实现分散养殖到集中养殖的转变,已建成占地14亩、羊存栏2000只的养羊园区;养羊户和贩羊户自发建成了全市最大的活体羊交易市场,日均交易量500只以上。花木产业方面,全村土地即将流转完毕,已种植各类花木550亩,并已打造形成了占地40亩的月季园。按照地缘近、人缘亲的原则,将邻村赵沿村、鲍沿村、尚沿村一并纳入羊洋花木小镇建设总规划,与李沿村一起重点打造。立足村情实际,计划在村东建设占地150亩的原始森林,同时重点谋划实施花鸟鱼虫市场、月季树培育温室、盆景、海棠、金叶榆种植园,空中餐厅、花木客栈、木子居、花坊、儿童游乐园、亲子体验园、垂钓休闲园等项目建设,努力建成冀南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环境最美的农民花博园公园。
杂粮小镇—郭辛庄村
郭辛庄村位于馆陶县城北15公里,永济河贯穿南北。这里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杂粮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和生态、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杂粮小镇。有高低错落、颜色各异的云梯式田园博物馆,多姿多彩的杂粮种植园区,令人神往的高粱迷宫,唤起乡愁的土场,还有高粱地里长出来的庄稼字。古朴的牌坊,独特的勤劳亭、神农广场,凸显了五千年农耕文化,也有杂粮博物馆,在杂粮煎饼铺子品尝杂粮煎饼,在杂粮营养体验中心品尝杂粮营养餐。另外,还组建了骑乘俱乐部,吸引了热爱马术的游客前来体验,建设百鸟馆,喜爱鸟类的孩子大饱眼福。郭辛庄村将成为中国北方杂粮营养体验中心,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观光基地。
黑小麦农场
馆陶县黑小麦农场位于柴堡镇东广才村,106国道东侧,距县城12公里,东临卫西干渠,林柴线在农场中间通过,地势平坦,耕层深厚,水利条件优越。黑小麦农场建设面积1000亩,主要用来繁育冀紫439黑小麦良种,年可生产黑小麦种子50万公斤。场部位于农场中央,集中建设黑小麦展厅、黑小麦磨坊、餐厅、粮仓、晾晒场等设施,占地6500余平方米。该农场是邯郸东部集品种繁育、示范推广、观光品尝、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文化景点。
卫运河—馆陶段
中国大运河发轫于春秋,建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卫运河是中国大运河通渠较早的一段。卫运河—馆陶段起始于馆陶县徐万仓村,终于山东德州市四女寺镇,县境内河道长52公里,是冀、鲁两省边界河道。左岸途径河北省馆陶县、临西县、清河县、故城县;右岸途径山东省冠县、临清市、夏津县、武城县,到四女寺枢纽分流入漳卫新河和南运河。依河而居,卫运河畔的人们伴随着卫运河的变迁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丰富的民俗习惯,在衣、食、住、行、文化生活等方面展现了冀南风情。
王占元宗祠
王占元(1861—1934),字子春,馆陶镇陶西村人,1920年任两湖巡阅使、湖北督军兼省长,1934年病死在天津寓所,后归葬南馆陶镇西。王占元宗祠始建于1915年民国时期,原建筑群为南北中轴线布局,左、右对称。主体建筑均建于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牌坊、大宫门、过厅、园门、大殿、后殿等建筑。在中轴线两侧为耳房、东西厢房、西小门、西大门、东大门、东小门等建筑。建筑结构严紧,规模宏大,是一座典型的中轴线建筑布局。可惜的是,这些古建筑和牌坊在上世纪,多被拆除,1996年夏,因修永济路从院的中央分开。目前,周边均为居民区。王占元宗祠现存宗祠西厢房两座6间,耳房两座2间,现存建筑共8间,南北长29.2米,东西宽8.16米,占地面积约252平方米,因年久失修,部分建筑瓦顶脱落,门窗出现裂纹。该宗祠2008年10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馆陶镇村庄有哪些
春秋时为晋国冠氏邑。西汉平帝二年(公元2年)置馆陶县,属魏郡,因其城西北七里有陶丘,赵置驿馆于其侧,故名馆陶。隋大业二年(606),徙治于北馆陶(山东省冠县),属武阳郡。唐大历中期改名永济县,不久又复名馆陶县。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馆陶县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管辖。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馆陶县仍属河北省邯郸专区。此后,又改属过德州专区、聊城专区。1958年并入山东省冠县。1961年复置馆陶县。1965年以卫运河为界,将原馆陶县河东部分划归山东省,河西部分仍名馆陶县,改属河北省邯郸地区(1970年改称邯郸地区)。1993年邯郸地区与邯郸市合并,馆陶县属邯郸市管辖。 1997年,馆陶县面积456.3平方千米,人口27.1万,辖4个镇、4个乡:馆陶镇、魏僧寨镇、房寨镇、柴堡镇、南徐村乡、路桥乡、王桥乡、寿山寺乡。县政府驻馆陶镇。西汉置馆陶县,属魏郡。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80877人,其中:馆陶镇55030人,房寨镇25149人,柴堡镇40043人,魏僧寨镇31097人,寿山寺乡38278人,王桥乡34117人,南徐村乡24582人,路桥乡32581人。 2002年底,馆陶县面积456.3平方千米,人口28.76万。辖4个镇、4个乡,277个行政村。县政府驻馆陶镇政府街159号。 馆陶镇 镇政府驻姜沿村。面积41.0平方千米,人口5.27万。辖31个行政村:姜沿、刘沿、赵沿、阎沿、尚沿、郑沿、李沿、鲍沿、陶南、陶北、陶西、吕庄、车疃、杨庄、安静、李庄、孙庄、西苏、东苏、东宝、蔺村、谭庄、、大刘庄、后刘庄、中马固、北马固、南马固、许路疃、刘路疃、后徐庄、社里堡。 房寨镇 镇政府驻房寨村。面积47.0平方千米,人口2.76万。辖28个行政村:南房寨、北房寨、南韩庄、西浒演、东浒演、郝后街、郝前街、河寨一、河寨二、河寨三、河寨四、河寨五、韩徘徊头、郭徘徊头、罗徘徊头、王徘徊头、西孟良寨、中孟良寨、东孟良寨、北拐渠东、北拐渠西。 魏僧寨镇 镇政府驻魏僧寨村。面积55.0平方千米,人口3.17万。辖31个行政村:魏僧寨东、魏僧寨西、王草厂、范草厂、杨草厂、前符渡、后符渡、任门寨、安雷寨、往雷寨、孙雷寨、高雷寨、赵官寨、马栏厂、申街东、申街西、十里店、南榆林、丁圈、陈庄、高庄、滩上、刘圈、山才、吴庄、肖村、铺上、阎寨、周庄、史庄、张庄。 柴堡镇 镇政府驻柴堡村。面积76.0平方千米,人口4.12万。辖49个行政村:柴堡南、柴堡北、柴堡东、柴堡西、后罗头、前罗头、东广才、后市庄、北阳堡、东苏堡、东刘庄、西刘庄、马张屯、武张屯、牛张屯、阎张屯、北萧寨、后胡堡、前胡堡、前刘堡、后刘堡、西孔堡、东孔堡、前曹堡、后曹堡、八义庄、邢张屯、王二庄、中富庄、东富庄、西富庄、郭马堡、宋马堡、前市庄西、前市庄西、林北、马店、天河、要庄、萧屯、匣庄、西庄、刘村、申林、柴庄、樊堡、齐堡。 寿山寺乡 乡政府驻寿山寺村。面积61.3平方千米,人口3.93万。辖35个行政村:寿山寺北、寿山寺南、寿山寺东、西庄固东、西庄固西、东庄固、常儿寨、南辛头、韩高庄、东朱庄、西朱庄、后宁堡、前宁堡、北董固、南董固、西董固、古高庄、武高庄、张高庄、南肖寨、麻呼寨、护法寺、陈范庄、武范庄、蔡范庄、韩范庄、塔头、浅口、翟庄、沿庄、拐寨、南郑、北郑、西宝、息元。 王桥乡 乡政府驻王桥村。面积56.0平方千米,人口3.56万。辖39个行政村:王桥、平庄、西盘、东盘、李桥、路庄、安庄、旺庄、罗庄、贾庄、郝庄、鸭窝、北孙店东、北孙店西、南孙店东、南孙店西、北留庄东、北留庄西、西留庄南、西留庄北、西芦里、东芦里、南留庄、南郭庄、冯井寨、张井寨、李井寨、董井寨、和尚寨、前姚庄、后姚庄、吉固庵、王齐固、刘齐固、赵齐固、徐万仓、梁齐固、姚齐固。 路桥乡 乡政府驻陈路桥村。面积78.0平方千米,人口3.38万。辖39个行政村:陈路桥、李路桥、刘路桥、太平庄、本司寨、北曹庄、南曹庄、张官营、自新寨、北榆林、高桃园、王桃园、刘桃园、安桃园、大寺堡、丝窝寨、果子园、王二厢、清阳城、满谷营、前时玉、后时玉、宋尔庄、郑黄营、铁佛堡、木官庄、刘黄营、刘庄、平堡、油寨、蔡口、潘庄、花园、马寨、梭庄、蔺寨、侯庄、庄科、蒋庄。 南徐村乡 乡政府驻南徐村。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2.55万。辖25个行政村:南徐、东徐、冀浅、郭庄、卢头、东厂、西厂、康庄、河套、毛圈、营盘、马头北、马头中、马头南、北韩庄、前许庄、东马兰、西马兰、郭辛庄、马沃头、颜沃头、后李八寨、前李八寨、后许庄东、后许庄西。 2003年底,馆陶县辖4个镇(馆陶、房寨、魏僧寨、柴堡)、4个乡(寿山寺、王桥、路桥、南徐村),1个居委会、277个行政村
记得采纳啊
邯郸馆陶县名字的由来?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馆陶镇村庄:陶南、陶北、陶西、社里堡、东宝村、车疃、北马固、吝村、许路疃、刘路疃、中马固、吕庄、南马固、安静、东苏村、谭庄、杨庄、后刘庄、后徐庄、赵沿村、西苏村、闫沿村、尚沿村、姜沿村、李沿村、鲍沿村、刘沿村、郑沿村、李庄、孙庄、大刘庄31个村委会。
馆陶镇位于馆陶县境南部偏东,卫运河西岸。面积47.4平方公里,人口4.7万。106国道和309国道交会过境。有“七一”卫运河大桥,是连接河北省、山东省的重要通道。
扩展资料:
文化历史
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000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距今7000年以上的仰韶半坡彩陶艺术的衰落,中国文化历史上孕育出了“ 黑陶文化 “ 。
1928年春,济南龙山镇城子崖一处崖坡坍塌,使一处距今四千多年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得以重见天日,也确凿证实了龙山文化即黑陶文化的存在。馆陶黑陶文化博大精深,是原始社会后期龙山文化的代表。
参考资料:
追溯秦汉,查阅古籍,多称:“陶山名邑,自战国时赵置馆于陶丘,馆陶盖于此得名,其地枕陶山襟卫水,处齐鲁偏西,为燕京通衢……”。还有一种说法,与此大致相同“馆陶古为冀州地,春秋时,晋国冠氏邑,后属赵国,城邑西北七里有陶丘,赵主下降时,置馆于其侧,因名馆陶”。说到这里馆陶的由来就算是说清楚了。这样,按照古籍和馆陶县志的记载,解释馆陶由来,完全可以说得通,信得过。不好解决的问题是“陶山”。馆陶的由来里面不是有一句叫做“其地枕陶山襟卫水”吗?卫水好说,至今还在馆陶境内流着,水上还有雄伟壮观的“七一”大桥,对它的解释无需多用笔墨。难解释的是众所周知的“陶山”(或丘)。说起“陶山”这个名字来,几乎人人知道,而且还有馆陶“八景”之一“陶山夕照”之说,若要问起“陶山”的所在,却无一人能知其地。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工业发展,不少名优产品以古地名“陶山”为商标,不断打入国内和国际市场。诸如“陶山陈酒”、“陶山酩”、“陶山春”等遐迩闻名的好酒,商标上都印有“陶山”;馆陶县“馆陶”现代陶艺公司生产的陶器,也有“陶山”字样,还有旅馆饭店等服务设施的招牌,用“陶山”命名的更多。这就足可说明“陶山”在馆陶县人民中间,影响之广泛,印象之深刻,历史之久远了。但是,馆陶人有谁能把“陶山”的真实所在,具体方位以致四旁村庄说清楚呢?多少年来,还没有找到真正能够彻底解决这个疑团的人。对于“陶山”的解释,从古到今,众说纷纭:一说,“陶山”在县城西南五十里有一土丘,即“陶山”;二说“陶山”故老相传,在馆陶镇西南七十里许,微有土阜;三说,“陶山”在张沙村南,存有狭长沙丘;四说,“陶山”在馆陶城西北七里有陶丘;五说,“陶山”在山东定陶,而不在馆陶县等等,以上所说,参差互异,唯独大明一统志载:“陶山”在馆陶县之西南五十里,馆陶镇之西北七里,有陶丘,战国时赵主下降到此地,置馆于其侧,因名馆陶。这一记载与第四说法和几种版本的馆陶县志对“陶山”的叙述较吻合。所以,在一九三六年续修馆陶县志时,认定大明一统志所定“陶山”方位、距离为准,其它诸说为误。“陶山”就此定为在馆陶城(今山东冠县东古城)西北七里处,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陶山”所在。至于现在为何不见“痕迹”,因历世久远,陵谷沧桑,高山已成大川,就不再多作解释了。
以上就是关于馆陶县属于哪个市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