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数信息:保险反欺诈的核心,在于提升欺诈风险识别与防控能力

一直以来,保险欺诈都是全球保险行业的重大风险挑战。

据国际保险监管者协会(IAIS)测算,全球每年约有20%-30%的保险赔款涉嫌欺诈。在中国,至少有10%-20%的赔付属于保险欺诈。如果根据银保监会数据计算,2021年全年我国保险公司各类保险赔款与给付支出为1.56万亿元,那么全年保险欺诈规模可高达1600-3000亿元。

如此严峻的趋势之下,保险业提升反欺诈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骗保+薅羊毛,保险业面临两大业务欺诈场景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持续发展,保险欺诈手段也在花样翻新,给保险机构反欺诈带来了巨大挑战。

瑞数信息技术专家黄志敏表示,近年来保险线上业务逐渐增多,保险理赔逐渐从过去的线下人工核保转变为线上系统核保,用户营销活动也从线下门店转向APP、H5、小程序等线上渠道,这就引发了目前保险行业主要面临的两种线上业务欺诈场景:骗保和薅羊毛。

骗保

骗保主要是指通过制造保险事故、编造虚假事故原因、伪造并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凡是骗取保险金的欺诈行为。一组行业数据显示,车险欺诈是我国保险欺诈的重灾区,占比高达80%,保守估计每年涉案金额高达200亿元。从被曝光的车险骗保行为来看,包括4S店故意损坏车辆完好零件骗取保费、“以租代购”退保骗佣、虚拟定位骗取高额理赔金等多种手段。

瑞数信息近期发布的《2022Bots自动化攻击报告》中就介绍了一类以虚拟定位骗取保险保费的典型案例——

某保险平台APP支持用户在车辆发生事故后线上理赔,由于不同城市的保费金额不同,因此有些用户在理赔时利用技术手段篡改GPS定位、所在地IP地址、实时拍照照片等,制造一系列假信息提交审核信息,以获取到比实际应理赔更高的保费。

薅羊毛

在薅羊毛方面,黑产大面积地使用虚拟机、改码设备、批量养号等各种高科技且逼真的造假手段,“薅”走保险平台发放给正常用户的大量优惠券、红包、补贴、实体商品,再将这些优惠券和实物进行转卖获利。数据显示,每年被黑产“薅”走的金额高达1000亿,给产业造成的损失超过1万亿。

保险欺诈手段升级,传统安全产品已失效

线上业务欺诈行为给保险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保险机构也始终在打击类似欺诈行为,但效果却不尽人意。“难发现、难打击、难根除”成为保险反欺诈工作的痛点。

在瑞数信息技术专家黄志敏看来,保险欺诈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黑产作案方式逐渐专业化、隐蔽化、团伙化,作案手段更多元、更隐蔽

相比于过去人肉作假,现在黑产更多采用Bots自动化工具,批量实行攻击行为,进一步提升保险欺诈效率。同时,黑产攻击手法更加拟人化,足以模拟正常用户的行为、设备、身份等一系列特征,并以低频多源多特征的方式来绕过企业现有安全风控机制,作案手法更加隐蔽。

2.保险数字化业务快速增长,APP、小程序、H5、微信等多种业务接入渠道产生;API接口大量被调用,带来巨大的敞口风险

一方面,小程序这类新兴线上渠道被攻击者逆向难度很低,只要调取代码就可以直接获取微信用户身份认证信息,完成登录、下单、查询等用户行为,而很多保险机构针对小程序的防护手段很薄弱,甚至基本没有防护能力,因此黑产很容易实现保险欺诈。

另一方面,API接口承载着大量客户信息、业务和交易数据、认证信息等关键数据,经常面临接口越权、信息越权等安全威胁。黑产不仅可以利用Web应用漏洞进行攻击,各类拟人化Bots自动化攻击、API业务攻击、0day攻击对保险数字化业务的影响也在快速攀升,为保险欺诈提供了新的攻击路径。

3.面对不断升级的新型保险欺诈手段,基于固定规则和签名的传统安全/风控产品已然失效

传统安全/风控产品的关注点在于账号、IP、设备信誉以及固定规则,从而需要频繁地更新数据库和规则来应对黑产攻击。但如今的黑产已经可以通过丰富IP、使用肉鸡、设备root、手机群控等手段,让传统的安全/风控系统疲于应对,甚至无法察觉黑产的存在。

不难发现,保险业面临的业务欺诈挑战,其实来源于攻防双方技术能力的不对等,导致保险机构欺诈识别率低、反欺诈防护能力弱。

正如2022年IDC《中国金融行业反欺诈市场研究》报告指出,目前金融机构的反欺诈能力体系存在诸多痛点,如:对欺诈的感知不及时,对欺诈信号捕捉的灵敏度有待提升;针对新型变异化欺诈行为的应对能力覆盖与迭代较慢,策略迭代不灵活;在网络安全与终端安全部分对风险标签的探查能力存在一定局限等。

瑞数“动态安全+AI”技术助力对抗保险欺诈,实现“风控前置”

作为在线反欺诈领域的代表厂商,瑞数信息在2021年入选Gartner《在线反欺诈市场指南》、2022年入选IDC《中国金融行业反欺诈市场研究》报告,技术实力备受肯定。

针对传统安全/风控产品的弊端,瑞数信息以独创的“动态安全+AI”技术,彻底变革了传统安全基于攻击特征与行为规则的被动式防御技术,提供面向应用和业务层面的主动防御能力,有效打击伪装成正常交易的业务作弊、利用合法账号窃取敏感数据及假冒终端应用的各类网络欺诈,实现“风控前置”,保护在线交易、数据与企业应用的安全。

例如,针对某保险APP领券活动,黑产先以匿名状态提前爬取了活动信息,后通过脚本工具访问活动接口,实时获取活动信息,并主动推送给微信或者QQ群,设置活动提醒。领券活动一旦开始,黑客就通过脚本工具访问页面直接请求活动接口,通过高频访问,自动上传活动ID信息,从而抢先自动领取大量优惠券。

面对这种自动化方式的高度拟人操作,传统风控产品需要后台做大量的数据分析,识别相对滞后,但保险反欺诈的一个重要诉求就是需要实现风控前置和精准采集,即刻识别是工具还是真人的操作行为。

对此,瑞数信息采用了动态安全技术应对欺诈,有效实现“风控前置”:终端采用动态验证以及动态混淆,部署在终端与Web服务器之间的动态服务与业务感知系统采用动态封装以及动态令牌。其中,动态验证确保运行环境,进行人机识别,对抗浏览器模拟化以及自动化攻击;动态混淆将敏感数据混淆变化,防止中间人攻击;动态封装隐藏攻击入口,防止一般扫描以及爬虫;动态令牌则防止重放攻击和越权,确保业务逻辑正常进行。

经过检测,瑞数信息很快就发现了在该保险APP领券活动中,某高频访问手机账号长时间有访问记录,但页面停留时间、陀螺仪、传感器、设备电量字段值均保持不变,并同时在多个手机上不断发起请求,属于典型的业务欺诈行为。基于瑞数信息提供的异常账号信息,该保险业务部门针对账号进行了参与活动的限制,后续相同账号登录次数和异常告警次数大幅下降。

可以看到,瑞数动态技术对业务反欺诈的价值,在于“风控前置”以及数据的“有效采集”。

通过将风险控制前置,保险机构可以不依赖传统风控规则的实时人机识别和拦截,不依赖定制的业务逻辑欺诈识别,以及对业务异常行为的实时识别和阻拦,在安全防护方面将更主动和灵活。

同时,相比与传统安全厂商,瑞数信息的数据采集点更加丰富,可同时覆盖Web、H5、APP、小程序、API等多种业务渠道,实现线上业务全渠道以及客户端、数据传输、服务器端全方位的数据关联。通过对数据的有效采集,补充安全威胁数据与人机识别数据,保险机构能够具备针对已知和未知自动化攻击的防御能力。

作为从Bots自动化攻击防护起家的专业安全厂商,瑞数信息多年来始终站在与黑产攻击对抗的一线,深刻地了解黑产攻击技术、攻击链条,因此能够更好地从产品和技术层面规避业务欺诈风险。

结语

数字化时代,保险反欺诈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而技术的日趋成熟为保险业提高风控能力带来了新契机。瑞数信息基于多年来对黑产业务欺诈的深入研究,打造出全方位的反欺诈技术和产品,为保险业提供更高水平的安全边界。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