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互联网的发展为整个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9.89 亿人,普及率为 70.4%。
网络的不断普及使得互联网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活力,“网”促发展、“网”罗科技,我们已经迈入新媒体时代。
第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占 21.0%,是整个职业结构中占比最大的群体。互联网的普及率再上新高,手机网民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我国已经进入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时代。作为从出生起就伴有网络的新一代青少年,互联网对中学生所产生的现实影响不容小觑。
在道德方面,互联网也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人格观念、责任感等产生了影响。
因此,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当前中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查中学生在新媒体时代道德责任感的现状。根据调查,新媒体介入中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特点概括如下。中学生信息获取途径网络化中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体途径的调查结果显示:53.20%的中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这一途径获取信息;有 22.20%的中学生选择了“书本、报刊和杂志”;16.40%的中学生选择了“广播、电视”;还有 8.20%的中学生选择了“电影”这一选项。
由此可知,网络以极大的比例占据了中学生信息获取的途径,依托网络而运转的大量信息突破了传统的书本等知识载体传递的信息量而强势影响着中学生。另外,在信息传递的形式方面,网络也以极大的优势占据了半壁江山。
中学生信息获取途径网络化一方面使中学生拥有了更开阔的信息通道,打破了网络时代以前获取信息不畅的壁垒,同时中学生针对个人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借由网络进行深入了解,由此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或者激发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能够为未来中学毕业后升学和选择专业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信息的繁多,信息质量的良莠不齐也逐渐成为一个突出问题。面对中学生信息发展观、人生价值观还尚未完全形成的现实情况,质量较低的网络信息极易引起中学生道德价值观扭曲、人生观散漫甚至出现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的萎靡情形。因此,针对网络化的信息获取方式,社会需要加以关注和引导,使其对中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发展产生更多积极和正向的作用。
中学生接触的新媒体设备多样化作为未成年人,中学生能够接触的新媒体设备也较为多样,根据调查显示,有43%的中学生能够使用“手机或平板”来进行日常沟通交流和信息的获取;26%的中学生能够使用“电脑”这一媒体设备;22%的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网络电视机”。相对来说,功能比前三者少但日益科技化的“手表电话”也有 9%的中学生能接触和使用。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新媒体设备日益呈现出大众化、普及化、平民化的特点。作为中学生上网的重要载体,新媒体设备承担着中学生了解世界的工具一职。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父母工作的繁忙以及家庭作业的需要等中学生多样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或平板设备等。在日益畅销的电子产品背后,社会和家庭需要认真思考:中学生使用新媒体设备在多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业需要?又如何确保中学生大部分使用该设备的时间是用于学习的?接触到的多样化的新媒体设备是否会对中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应该是新媒体时代对于中学生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媒体设备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中学生网络参与常态化中学生的升学考学任务较为繁重,进入中学后学习课程的增加、在校时间的延长都使得中学生的休闲娱乐时间大为压缩。除去在校上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外,中学生个人平均休息时间基本为二到四小时。
根据下图的统计显示:57.40%的中学生花费“0—90 分钟”上网;25.10%的中学生有“90—150 分钟”的上网时间;9.0%的中学生花费时间为“150—210 分钟”;还有 8.50%的中学生花费“210 分钟以上”。由此可知,网络占据了中学生日常生活中较多的时间。当前中学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中学生作为正在发展中的人有着多方面的发展需求。较长的上网时间可能压缩了中学生学习之余的体育锻炼、人际交往以及其它爱好发展,长此以往可能会让中学生陷入网络迷恋,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而不可自拔,这不仅对其身心有很大的损伤,更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到中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
因此,需要及时关注中学生上网娱乐的时间及其关注的媒体资讯,并且加强对中学生上网的监督,尽可能地减少上网对中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发挥网络对中学生道德发展的积极引导。中学生关注的资讯内容娱乐化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丰富多彩,各大新媒体信息版块的充实也使得中学生的信息关注和选择变得更加多样。根据下图可知,中学生关注的媒体资讯内容繁多:15.40%的中学生关注“娱乐新闻”;13%的中学生关注“游戏影视”;12.30%的中学生关注“段子小说”。
11.80%的中学生关注“国内时政”;11.50%的中学生选择关注“教育学习”;9.30%的中学生关注“国际新闻”;8.10%的中学生关注“社会民生”;7.60%的中学生关注“体育赛事”;4.50%的中学生关注“健康养生”,还有分别不到 4%的中学生关注“美妆时尚”和“财经政治”版块的内容。根据数据对比可知,在上述媒体资讯中娱乐新闻是最受中学生关注的,段子小说则居于第二,游戏影视也是当今新媒体社会中学生的偏好之处。综上可知,在各类媒体资讯中,中学生更加关注形式生动新颖、内容丰富、画面饱满、体验感较强的偏娱乐性内容。
随着明星产业的不断营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以及大型游戏的开发和更新换代,这些内容以极强的吸睛性吸引了当代中学生的目光,占据了中学生关注资讯的很大部分。此外,教育学习、国内时政、体育赛事等与中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也较受关注,作为中学生生活的补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整体比例而言,中学生的媒体资讯关注方面更偏向于休闲化、娱乐化和轻松化的内容,中学生更在意的是媒体资讯为自己带来的放松感。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放松感的背后是否涉及到道德责任方面的原则和立场问题,需要对于娱乐化和轻松化的实质进行深层分析。
媒体信息对中学生的影响双重化在调查新媒体信息对中学生的影响方向时,根据下图显示:33.4%的中学生选择了“正面影响为主”这一选项;6.3%的中学生选择了“负面影响为主”这一选项;53.8%的中学生则认为新媒体信息对其影响是“正负面各半”;只有 6.5%的中学生认为新媒体信息对其“毫无影响”。可见,新媒体对于中学生的影响各自不同但是对中学生有影响的比例占绝大多数,因此需要对新媒体信息加以辨别,使其对中学生能产生更加正面的作用。另外,在四个选项中占最大比例的选项是“正负面各半”,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新媒体信息的杂糅和复杂使得它对中学生产生了双重化的影响。
而这种双重化的影响会在具体的情况中对中学生的道德责任感起到不一样的作用,需要予以注意并给予及时的引导和规范。总结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巨大活力使得当今社会迈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所具有的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快捷性等特点也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道德观。中学时期是个体道德责任感发展完善的关键期,对其进行教育影响和干预能够产生显著作用。作为从小接触互联网的新时代青少年,中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在新媒体时代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新媒体时代,中学生的信息获取途径网络化、接触的新媒体设备多样化、网络参与常态化、关注的资讯内容娱乐化、媒体信息对中学生影响双重化是新媒体介入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显著特点,这种介入对中学生的道德责任感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中学生道德责任感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分析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其原因,提出一些可行的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