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模式背后:互联网公司应及时按下暂停键

核心提示文/张靖超今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新增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履行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义务”等规定,对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经营报》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发现,青少年模式是各大互

文/张靖超今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新增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履行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义务”等规定,对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发现,青少年模式是各大互联网平台为履行上述义务而采取的主要举措,该模式可总结归纳为“在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时,通过对访问内容、使用时长、消费三个方面进行限制”。

这一模式实际上早在2019年就已问世,但内容中仍充斥不良信息、可轻易关闭青少年模式、以及仍可充值消费等漏洞,让“儿童锁”形同虚设,时至今日,仍有部分APP存在此方面的隐患。与此同时,有的互联网公司则为了规避责任,其青少年模式下,索性只有“数理化”等学习内容。内容无趣,自然没有未成年用户愿意光顾,“在这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维下,或许能够避免一时的意外,但这种“死堵”的做法,不仅无法解决未成年人在娱乐、成长等方面的需求,使其中部分人“另辟蹊径”,带来其他方面的风险,而且站在商业的角度,意味着无法满足家长、学校以及监管部门的需求,更不利于公司自身的未来发展。

治理生长时的“野蛮”青少年模式从诞生至今,几乎映射了国内互联网公司在过去十年从“野蛮生长”到“行业格局稳定”,再到“乱象治理”的历程。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用户即流量,流量即数据,数据即金矿。纵观当今的几大互联网巨头,在发展早期时,如何快速吸引用户入驻、并形成黏性是核心目标。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泥沙俱下,一些低俗、劣质的内容和商品服务也与高质量、先知先觉的探路者们一并存在。

良莠不齐成了互联网早期的特征之一。而随着用户逐渐增多,对优质内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诸如“大胃王吃播”等哗众取宠、甚至“未成年妈妈”等低劣的内容不仅无法满足正向的需求,更引起了各方的反感、触犯了道德与法律的底线。

于是,争夺优质内容和商品资源,成为了这一阶段的主题。

在这一阶段,我们看到了旷日持久的价格混战、专利与渠道的拉锯战。而拥有足够资金、渠道资源支撑的公司走到了最后,成为了所谓行业头部。商业化也在这一时期逐步落地,曾经免费的服务开始收费和抽成,低价的开始提价,已经形成黏性的用户,互联网公司试图进一步增强黏性。

例如在2017年时,社会各界针对“王者荣耀”沉迷上瘾的声讨,便是这一时期矛盾的体现。当互联网公司站稳脚跟,互联网行业形成稳定格局,无论是为了品牌形象、巩固行业地位,抑或是社会责任、相关配套法规的完善,在发展过程中遗留的历史问题已成为各方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其中,有的是商业模式方面的缺陷,例如部分网络平台,其商业模式一度倚赖广告,用户只需打开APP,广告即可触达,对于用户是否需要登录无刚性要求。然而在这一模式下推出青少年模式,即使对内容、使用时长和消费进行了严格限制,并设置了二级子密码以确保该模式不被轻易破解,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旦采取卸载重装的方法,就能轻易绕过互联网公司设置的重重防护。

反观如抖音等采用个性化推荐的平台,出于智能算法服务的特点,需要针对用户的喜好来推送相应的内容、商品、服务,因此要享受这种个性化的推送服务,用户必须登录,而在这些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下,即使更换了终端,采取了卸载重装方式,依然能发现上次未关闭该模式的用户登录,进而能更大限度地避免疏漏。与此同时,记者也注意到,如一些拥有数亿用户大型国民应用,由于用户群体过于庞大,千人千面之下,也使得功能复杂繁多,每一次功能的升级和完善,都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灰度测试以确保正式上线后无虞。不过,对于已经上升到社会责任层面的问题,仅用商业思维、产品思维或许已不再适合,需要这些大公司、大平台积极地去探索和完善更加快速、高效的解决机制,方能更加名副其实地配得上行业领头羊的地位。只堵不疏导也是逃避责任对于青少年模式,记者注意到,各个互联网公司虽然都推出了青少年模式,但所呈现的内容和方式则出现了微妙的差异。

有的仅有“数理化、语数外”等学习内容,青少年模式似乎成了应试教育、校外培训的延伸;有的则要丰富一些,内容库中还涵盖体育、音乐、科普、动漫、亲自、安全、人文社科等方面。在这背后也体现出不同公司对于青少年模式的不同态度。不可否认的是,未成年人的甄别、防范等能力均不成熟,需要平台、学校、家长等各方筛选适合的内容。“数理化、语数外”虽无害,但无论是从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商业角度,抑或是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类互联网平台的表现不积极,甚至不称职。

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未成年人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也就需要尽各自之所长。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意义深远,已经是当前乃至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刀切般的围堵与隔离,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未成年人对于互联网没有参与感,渐行渐远,甚至会有部分人为了参与而选择其他不当的方式。这样的围堵,显然也违背了社会各界的初衷。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的内容池,诚然需要额外的前期投入、以及后期的运营。但未成年人背后是一个个的家庭,从这一角度来看,未成年人的需求也是家庭的需求,有需求也就存在市场。于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互联网公司,在对一些内容严防死守的同时,也在做疏导的工作。

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遇到了几位在抖音等平台创作、发布亲子、科普等方面内容的博主。从他们的口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平台为鼓励这些博主创作、发布亲子、科普等方面的内容,都推出了相应的创作者计划,帮助这些博主进行内容创作、商业变现等。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协常务副秘书长吴宝俊还透露,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官方账号刚入驻抖音之初,由于缺乏剪辑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抖音甚至提出了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提供视频素材、抖音提供专业剪辑团队的方案。从短期看,类似于抖音的这类创作者计划或许存在内容风险和商业风险,但完全惧怕风险而毫无作为,则会一点一点地造成长期落后。

一家负责任的企业,不应只看到眼下的商业利益,在狂奔的同时,也应及时按下暂停键,看向远方,着眼于未来,方能走得更远。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