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正变得和以前不一样

核心提示中秋快乐!节假日随便聊聊我最近的一些思考。我最早上网的时候,是本世纪初,那时候Google是可以直接打开的,那时候中国的网民也不多,那时候,上网的很多讨论质量是很高的。当然那时候我也年轻,所以每次上网都感觉能学到不少东西。所以在我的认识里,

中秋快乐!节假日随便聊聊我最近的一些思考。我最早上网的时候,是本世纪初,那时候Google是可以直接打开的,那时候中国的网民也不多,那时候,上网的很多讨论质量是很高的。

当然那时候我也年轻,所以每次上网都感觉能学到不少东西。

所以在我的认识里,互联网的光彩性是很强的,就像是一个新世界,每次都给我很多启发。所以在我的认知里,会把互联网与高价值划上等号。也许是首因效应,这个锚定就一直在我心里。

不过,我最近却感觉到,这个认知需要调整。

互联网以前是一个虚拟的网络,现在是一个全面嵌入到社会的存在。互联网就像社会一样,是多面的、复杂的。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在互联网上,也会出现。

记住这个基本原则,就可以用于应对当今看到的很多问题。比如,在网络上,不管你上任何网站,平台都会出于利益的考虑,吸引更多的流量,而这必然会造成内容的倾向性,说一些你爱听的话,给你看一些你想看到的内容,或者激发一下你的情绪以得到更多的互动,这样每周的运营指标才能完成。

而长期以往,我们自己的认识也会被带偏。

比如现在网络平台上关于男女对立的各种讨论,就是背后有一群人带着特定的目的在带节奏,激化社会矛盾。由于这些账号的存在,已经把网络搞得乌烟瘴气,网络生态环境恶化。长期看来,就会对国人关于男女问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战略的实施。

互联网现在的用户数快10亿,已经与我国的国民体量相当了。这么多人在网络空间生活,形成的业态和以前就有很大不一样了。但是对我们个人而言,可能我们上网刷新闻的习惯,和十年前其实是差不多的,就是打开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看一看,但是你要是看云端、看供给侧、看整个网络的结构与成分,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了。这就像你小时候有个玩伴,你以前叫他狗蛋,三十年后你还叫他狗蛋。

但是以前你们是一起穿开裆裤,但是现在对方已经是高大上的总裁了。不过,以前的互联网那一侧,可能是很多能够与你理性讨论问题的网民,现在与你吵架的,可能是名初中生。互联网这一点深刻变化,给我的启发是:互联网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就是为了上互联网。以前我们会把互联网当成一个新事物,认为从中能汲取到不同的力量。

比如互联网业的高薪,就是一种优越感,一种弯道超车的时代福利。但是以后这个效应,有可能会弱化。互联网会变成融入生活的工具,我们要回归到“好好生活”的大前提下,再来思考互联网。用好互联网工具,会做加法,也会做减法。

互联网是强大的工具,工具要会使用,但是用完了就放好,不要变成工具的粉丝。利用互联网做加法,帮助我们在个人成长与发展上,获得更多的机会。但是要严控监控我们的认知、情绪、状态,让我们从成瘾反应、强迫行为等不良的行为中脱离。

这就涉及到做减法。不要寻求全局最优解,寻求有限条件的合理解。互联网由于信息虚拟性,我们总会想要“穷尽”某个领域的信息与资讯,这个想法会让我们沉溺在信息搜集中,从兴奋到迷茫再到压抑。

在很多情况下,信息的边际效应可能是递减的,而行动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踏实。所以不要对自己有完美主义的苛求,不要总想着穷尽、遍历,而是在有限的条件下,找到对自己合理,合适的就好了。想想你买菜的时候,你是不是家里门口有菜市场就可以买了。你会不会因为要买两颗白菜,而开车五公里找一个小贩,就因为他有卖菜个人品牌?那上了互联网以后,你为什么要费劲寻找那种“最好的”方法,最优的信息,而不是先解决你自己的问题呢?远水救不了近火,那些在网络上,不了解你的人,即使是大牛、大佬、大V,也很难帮你解决你眼前的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我这里说互联网变得不一样,是基于这近二十年的变化与感知。对于从小到大就长在互联网上的人来说,他们一生下来,互联网上就充满了网民,林林总总,也许他们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想法。而搞清新生代在想什么,搞清整个互联网在发生什么变化,这也许是互联网从业者们面对的最大挑战。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