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上网的时代 平等共享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核心提示来源:中国青年报  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

来源:中国青年报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深刻影响着当代社会的生产生活。

这一代青少年之所以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就是因为他们的成长与网络紧密相伴。《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已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远远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未成年人首次触网的年龄不断降低。

但是,互联网在给未成年人带来学习、生活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网络信息泥沙俱下,部分不良内容影响着青少年的认知。此外,网络欺凌、未成年网红、短视频沉迷等问题也是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因此,对于“网生代”来说,如何减少互联网的不利影响,引导他们更好地用网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鼓励他们用上网、用好网,则显得更为重要。互联网社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网民规模的扩大,更表现在互联网应用的深入发展。

在线办公、在线医疗、在线学习、网上政务越来越普及,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领域,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深刻地受到网络的影响。

离开网络,人们在现代社会几乎寸步难行。但是,老年人对新信息、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比较低,学习能力较弱,加上视力下降等健康因素,他们可能无法像自己的孙子辈那样快速学会用网,甚至可能产生抵触、畏惧等情绪。这就需要家人、社会的耐心引导。

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和工信部门也应积极推动互联网的“适老化改造”,让智能生活的门槛进一步降低。此外,这些年来,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城乡上网差距日益缩小,过去对新技术相对不那么敏感的农村,在上网“冲浪”中表现越来越亮眼。2021年,我国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宽带”,2022年上半年,我国又实现了“县县通5G”。数字技术在农村生产领域广泛应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一批新农人、新业态、新模式在农村涌现。当然,敢于“尝鲜”的首先是知识水平较高的年轻人,而对于更多刚刚“触网”的乡村用户来说,如何运用现代技术,促进农业的生产、销售,仍然是个难题。相关部门应采取更多措施,让互联网技术进一步下沉,更加贴近农村用户,满足农业需求。让“互联网+”深刻融入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各个领域,有力推动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乡村振兴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应该助力弥合数字鸿沟,而不是加深鸿沟;应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不是制造不平等;应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而不是带来更多阴影。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技术向善向上,需要我们秉持更多人文关怀,让更多人共享现代社会技术成果。这样的“全民上网”,才是更有温度也更有质量的发展。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