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工业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有哪些?总的来说,“机制”是指有机体本身具有的相对稳定的组成方式与其相互作用的规律,工业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机制就是透过表象,去探知系统运行的本质。接下来从产业集群机制、产业融合机制和创新赋能机制三种机制来分析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作用。产业集群机制最早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的是马歇尔,他将相同或相似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在某一空间或地区所发生的大规模集聚现象称作为“专业化工业区”。
在产业集群中,这些产业统一或类似、彼此关联和补充的企业集中某一特定的区域内,既有竞争关系同时也存在着合作关系,产业内部的各个企业具有明显的分工,共同协作,这种产业的集聚会带来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劳动力及人才资源,也会发挥知识溢出效应,促进各个企业之间的技术传递与交流,进行协同合作优势互补,提升集群产业的创新收益和效率。第一,产业集群提升制造业规模。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大量的数据汇聚、建模计算与工业经验知识结合,可以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催生全新变革,使标准化生产逐渐趋向于规模个性化生产,制造和服务模式向智能化、高级化发展,企业的组织模式跨越地理集聚的限制走向网络协同化集聚。
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带动广大制造业企业共同形成对产业集群的内生驱动,进而减少了产业之间的贸易与成本,从而打破产业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供需不匹配,从而提高了集群产出效率。
打破地理位置上的束缚,实现了有效的资源整合利用,“抓主导,促新兴”,通过工业互联网形成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不断提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提高产业增加值,扩大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使工业互联网逐步成为制造业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极具内在原动力的载体。通过北京的资本辐射、创新驱动及产业引导,京津冀经济圈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北京作为京津冀经济圈中工业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地区,已率先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并成功产业集聚了多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细分市场的龙头标杆企业。
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通过实行工业互联网融合示范区,已初步建设成产业互联网产业平台,借助头雁效应的激发带动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尤其是苏州已形成近400家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和科研院所;粤港澳大湾区现阶段已实现制造业和互联网的产业集群,其产业集群工业区和互联网区依据产业链协同而建设成,并在产业集群内一批高水平企业所发挥的头雁效应带动引领下,上中下游关联制造业和工业互联网企业逐渐引进并成功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的产业集聚通过扩大制造业企业的规模,为打造全球化智能化制造示范区奠定了基础。第二,产业集群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
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产业集群传统的地理位置的约束,使制造业企业不再受地理空间的约束,通过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大规模协作生产,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相结合会提高所形成的的产业集群的水平,使制造业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释放资源配置的高效性和人类的技能与天赋,最大程度地激发制造业企业利用资源进行自我创新。
另外,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推动制造业资源要素的开放共享,帮助企业利用云化制造技术跨行业、跨地区获取生产资源,改变以往生产-消费单线模式,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再像以往那样间接和垂直化,而向着越来越直接和扁平的方向发展,最终使制造商不再占据生产价值链的主导地位,而使消费者逐渐拥有知情权和主导权。进而引发制造业资源配置的新方式,增加高技术制造业的占比,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并不断升级,提升产业链附加值。第三,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分工协作。
依托工业互联网形成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打破了地理位置的约束,全方位、多层次地在全球范围进行制造业要素资源的共驻共建共享,同时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成员提供便利互通的沟通交流平台,延伸人的社会性并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人才及其携带的知识通过人的流动遍及全球各个角落,又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再次集聚在同一个产业“园区”。工业互联网还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组织模式,消费者或生产者个人不再局限于当做信息的传递者,还可以通过云平台直接参与到生产经营的全流程中来,使得产业集群内的整个价值链条上的企业都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良性分工协作,随着工业互联网云平台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使得制造业企业之间的协作方式和交易在空间上延伸,信息不对称问题也会不断得以缓解,获取要素的机会成本和沟通运输成本降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合作效率更高,减少纵横向企业之间的分工更加协调,使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发生质的飞跃,加强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反过来也会促进企业间得分工更加明确、高效,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产业融合机制在工业互联网导向下,制造业原有的行业边界逐渐被淡化,边界变得愈来愈模糊,互联网与制造业或是其他企业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各个行业之间的生产要素资源在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的新生态中进行分解并整合重构,制造业与某些行业或是制造业的子行业进行交融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体系。随着工业互联网的逐渐发展并渗入,通过自身的知识技术的溢出效应和扩散效应间接地融入制造业企业,使制造业的生产流程逐渐智能化和自动化。
制造业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能够在生产制造业环节打通企业内部设备、生产线和生产经营全流程。首先在企业初期的研发设计层面,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分布式计算技术,构建虚拟研发环境,打破距离限制,节约企业获取要素资源的时间、人力和运输成本,利用远程计算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并通过工业互联网云平台的专业软件工程,完善企业的研发环节并进行优化,最后以云平台为载体,对产品供给与需求进行精准匹配并完成对接;在制造业生产流程中,工业互联网主要通过在制造业环节运用其技术实时检测生产流程中的状况,帮助制造业企业通过远程控制和精准预测等手段更高效地完成制造环节的转型升级。随着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程度的不断深化,在提升制造业生产经营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业互联网本身的粘性,为工业互联网赋能我国制造业有效攀升至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可靠路径。创新赋能机制第一,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工业互联网是各种信息技术集大成的重要载体。工业互联网平台自身依托的大数据计算和传输,可以整合智能产品的关键数据信息并提供给企业进行使用,在制造业生产的整个流程和制造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内,实现整个流程的数据采集与共享,提升制造业企业产品的附加值,改变价值链低附加值现象,促进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发展和产品的高端化,同时为企业品牌的高端打造和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第二,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创新模式转变。依托于工业互联网可以实现人、机、物三者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与互联,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与制造业企业之间进行协同发展,共同构建云协作平台,打破行业和空间的约束,使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并联合其他行业、科研院所及用户等进行协同创新,使之从独立的个体变为整体,打破原先的独立封闭状态,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生产运作。
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在制造业的运用范围越来越来越广泛,涉及的层面也越来越多,有效的促进了生产要素的配置,实现了更加自由的流动,在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上成效显著。当前我国制造业创新效率低,虽潜能巨大但缺乏契机,工业互联网的出现对制造业而言则是一个重大机遇,加快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赋予生产制造以信息化、智能化,打破刚性的组织管理而转向柔性化,提供具有个性化的生产服务,打造能够实现企业要素资源共享工业互联网体系,并带动制造业持续高效的运作,进而提升制造业的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