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我们:进化,融合,还是统治

核心提示来源:创事记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文/Lachel来源:L先生说2019年10月29日,是互联网的50岁生日。有些朋友可能会意外,互联网居然已经50年了?但更多的朋友也许会惊诧:互联网居然才50年?的确

来源:创事记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文/Lachel来源:L先生说2019年10月29日,是互联网的50岁生日。有些朋友可能会意外,互联网居然已经50年了?但更多的朋友也许会惊诧:互联网居然才50年?的确如此。

如今,2019年,每一天,几乎在我们醒着的每时每刻,我们都时刻保持在线。

手机,电脑,微信,QQ,社交平台……到任何一个新的地方,第一件事永远是“找WIFI”。互联网早已成为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早已不存在“上网”“下线”这种说法——我们难以想象没有互联网的日子。仿佛从文明诞生之日起,它就一直存在。

一切如此自然。

50年实在并不是一段很长的岁月,但已足够让这个世界发生巨变。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在中国,那时间还要再缩短一点。中国第一次接入互联网,是1995年,也就是24年前。

当时,上网还没有宽带,叫做“拨号上网”,需要装一个“猫”,并占用电话线。拨号时需要听一段十几秒的拨号声——这段拨号声我到现在还记得。

上了网,网速也只有56kbps,打开一个网页都要几分钟。

上网久了,电话线会发烫,并且别人打不进来,所以得赶快下线。上了网能干什么呢,其实什么都干不了,因为那时连都没有,只有极少数几个门户网站和BBS。最早的一个BBS应该是经典的“水木清华”,当时还没有图形界面,屏幕上面是一片字符。

那个时代还有网游,当时叫做文字MUD。同样没有图形界面,系统会用文字告诉你,你在哪里、周围有什么,需要输入命令进行交互。比如打怪就要输入“/kill”,交谈就要输入“/talk”,诸如此类。很有趣的是,1999年,北京还做了一个实验,叫做“互联网生存挑战”。

要求参与者住在一间酒店里,足不出户,只依靠一台联网的电脑度过72小时。一切日用品和食物都需要在网上购买。显然,放到现在的话,如果换成72小时断网挑战,估计很多人连第一天都撑不下来。随后,网络在国内流行起来,开始出现OICQ,聊天室,网络文学,个人博客,开始有简单的Flash动画,出现各种各样的论坛。

也开始诞生诸如“GG”“MM”“冲浪”……这样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网络语言。再然后,就是BAT的时代,淘宝,网游,移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手游,短视频。时间像潮汐,一转眼,就是20年过去了。无论如何,我无比感恩互联网。

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们很难像如今这样,接触到如此浩瀚的信息。信息和知识仍然会被垄断在少数人手里,我们只能从教材、书籍、电视里,去汲取别人想让我们知道的东西。知识分子会成为人群的极少数,大多数人仍然也许会困在自己的环境里,终其一生。

互联网第一次打破了信息的壁垒,让全世界每个角落的人,都有机会获悉全球其他角落正在发生的事情,看到更大的、闻所未闻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讲,说互联网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毫不为过。但正如我很喜欢的一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2018年克拉克奖颁奖礼上面的发言:“但另一方面,世界却向着与克拉克的预言相反的方向发展。

在《2001太空漫游》中,在已经过去的2001年,人类已经在太空中建立起壮丽的城市,在月球上建立起永久性的殖民地,巨大的核动力飞船已经航行到土星。而在现实中的2018年,再也没有人登上月球,人类的太空中航行的最远的距离,也就是途经我所在的城市的高速列车两个小时的里程。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却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网络覆盖了整个世界,在IT所营造的越来越舒适的安乐窝中,人们对太空渐渐失去了兴趣,相对于充满艰险的真实的太空探索,他们更愿意在VR中体验虚拟的太空。这像有一句话说的:“说好的星辰大海,你却只给了我Facebook。

””当然,我本人也是赛博朋克的狂热爱好者。如果抛开科幻,来看现实,我们似乎不得不面对这么一个问题:像如今这个时代,每个人在一天所有的时间里,要么盯着电脑屏幕,要么低头盯着手机,把自己的生活、时间和思考,全都交给这么一片小小的、发光的荧幕—— 这究竟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还是不小心拐进去的一条岔路?怀有同样忧虑的,还有互联网的创立人之一,Leonard Kleinrock。1969年10月29日,正是他亲手发送的第一条消息“Login”,宣告了互联网的诞生。

但在互联网50周岁之际,他的观点却是:“我们正在失去思考的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互联网成了我们的延伸。我们通过互联网看到外面的世界,这是眼睛的延伸;通过互联网进行协作,提高生产效率,这是手的延伸;藉由互联网购物、工作、社交、互动,这是脚的延伸。这些都很好。

但一个趋势是:互联网似乎正逐渐成为我们大脑的延伸。我们每天借由互联网获悉信息,构成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观点”。我们通过互联网搜寻答案、解决问题,让互联网代替我们去思考,然后接受这个思考的结果。

我们不再关心自己想看什么、需要什么,而是交给聪明的算法帮我们决定。我们把自己的记忆,储存在各个APP里,在需要的时候,再分门别类地翻找。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