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网络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警惕网络对我们的改变!

核心提示思考题:网络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或许十几年前的我们全然都是对科技便利的感慨,我们何曾敢想老子当年“不出户,而知天下”的说法竟成为了现实。但时至今日,恐怕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免对网络生出些许忌惮了吧。为什么?因为目前代码构建起来的网络世界,其发

思考题:网络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或许十几年前的我们全然都是对科技便利的感慨,我们何曾敢想老子当年“不出户,而知天下”的说法竟成为了现实。但时至今日,恐怕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免对网络生出些许忌惮了吧。

为什么?因为目前代码构建起来的网络世界,其发达程度已经足以使之被称为一个“社会”了。

且这个“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正在朝向失衡的方向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下的“现实社会”已经形成了对“网络社会”的高度依赖性,如果我们骤然失去“网络”,那么“现实社会”中很大一部分运转机制恐怕都要瘫痪。当然,这一点不是我们普通人该操心的,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网络在人伦范畴造成的影响。

比如,“网络”为人与人之间建构了物理隔离,在手机或电脑屏幕前的我们,可以成为“另一个人”,甚至“很多个人”。

当然,这是网络的一种基本特性,也是其魅力所在,我们本必对此大做文章。但从近年来的发展来看,网络显然正在一步步侵占“现实社会”,并大有反客为主之态势。人们渐渐感到现实是虚伪的,而网络才是真实的。

或许这么说来依然没什么大不了。但若以哲学视角来看待这个现象,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因为这种现象的本质是网络对我们人类的绑架。

在哲学界有一个词,叫“异化”。这个词人们普遍认为是马克思发明的。指代在资本主义之下,劳动成为商品,而劳动人民则失去了作为人的能动性,以致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且畸形的发展。

但实际上,这个词是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借来的,这个词本意指主体创造了一个客体,但客体却反过来控制和支配主体。就好比网络本是我们人类通过自我能力创造出来的,它本应服务于我们,但现在却渐渐在控制和绑架我们。我们不妨具体来看。首先是网络游戏,这是个让无数家长恨得牙痒痒的东西。

网络游戏本质上是在给我们提供一种抽象的精神享受。尽管游戏世界的角色、皮肤、分值、段位等等都是是虚拟的,但这些虚拟数据给我们带来的成就感确是真实、直观的。而且网络游戏是“无限”的,简言之这种游戏你永远玩不完。但现实终归是“有限”的,所以在这种反差之下游戏的“无限性”便足以麻醉你的精神,让你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而当你脱离游戏之后,你会发现自己除了一个空落落的内心,什么都没得到。于是,你便又想要重返那个虚拟世界,那里仿佛成了你的“心灵避风港”,这也就是“网瘾”的开始。而网络异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网络社交”的泛滥。随着网络社交软件的不断完善,人们越发开始逃避真实社交了。

我们不妨反思,我们当下是否是能打电话就不愿见面,能微信就不打电话?为什么会这样?起初我们或许仅仅是觉得网络社交很方便,可后来渐渐发现,相比网络社交,现实社交似乎多了很多麻烦的地方。比如网络社交我们可以字斟句酌,而且我们不用太过在意对方的情绪,不愿聊了大不了找个借口不回消息就好。这是现实社交不可能实现的。

为此有人可能认为网络社交是一种“社交进步”,它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简单化了。这种说法其实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种网络社交的本质其实是“不完全社交”,它在将正常社交“残缺化”。所谓“简单化”也不过就是对真实生活的逃避罢了,它最终会损害我们健全的人格。

借孔子一句话说: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就是周全,“比”就是情私、偏私。简言之孔子告诉我们,真正有修养的人,在与人交往时考虑的是十分周全,用当代词汇来讲就是情商很高、做事到位、豁达坦荡。而小人与人交往,则是流于偏私,只与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

就比如很多人交朋友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别人让自己顺心就把别人当朋友,稍有不顺便要绝交,内心容不下别人。其实,网络在社交方面对人的异化,就是不断将人往“比而不周”的“小人行径”引导。长久如此我们民族自古传承的豁达坦荡的优秀品质恐要丢失。

而第三种异化则是对人思想的异化。网络为人们的信息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最初是好的。但渐渐人们抛弃了书本,且丧失了自我思考的意识。我们现在的人们张口闭口似乎什么都知道一些。

但其实我们不过是被网络异化成了信息“跑马场”。我们有着很多的观点,但没一个是我们自己的,我们看似越来越聪明,但实则思维惰性越发严重。而且有一点更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那就是作为当代主流信息载体的“短视频”,背后是一个非常绝妙的算法,它只会为我们提供我们喜欢的观点。所以你自以为通过“短视频”学习了很多知识和观点,其实你是被算法禁锢了认知!你接受到的信息一定无法。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