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董事长雷军曾说过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毫无疑问,智能汽车是继5G之后又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风口,因此从今年年初以来,包括、小米、滴滴以及华为等互联网科技巨头,都相继加入“跨界造车”的赛道。可以说,“造车”似乎已经成为各大科技厂商保持竞争力的主要发展方向。那么,有哪些关键因素在推动这一浪潮的形成?这些科技巨头的加入,将会对智能汽车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风口出现,互联网企业掀起“造车热潮”
通过对整个科技行业的分析来看,在基于5G所衍生的“万物互联”时代,智能汽车大概率会是科技领域未来数十年新的终端,如果无法掌控甚至丢掉这个科技终端,企业未来的发展势必不容乐观,同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将大打折扣。
根据中汽协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3月,智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6万辆和2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尤其是从今年1月份至3月份以来,智能汽车的产销分别完成53.3万辆和5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倍和2.8倍。最重要的是,随着智能汽车产业链逐渐成熟,未来将有望继续保持超预期的高增长。这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无疑是全新的引流机会。
所以,在传统汽车转型电动化的浪潮下,科技企业转型的意志要比很多传统车企更加坚决。而这,也就是互联网科技巨头入局智能汽车领域的核心原因之一。
其次,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推进,数据、算法等软件技术逐渐成为智能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于传统车企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因为传统车企在这些方面普遍都存在着一定的短板。但对于互联网科技企业来说,软件技术恰恰是他们的立身之本,在这方面具有着很大的优势。5G、物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将会赋予智能汽车全新的服务能力,为消费者带来更具极致出行的划时代产品。
科技巨头争相入局,跨界融合是趋势
、小米、华为等互联网科技企业入局智能汽车领域,会对汽车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更多科技企业或者其他“造车”新势力的加入,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汽车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不过,目前互联网科技企业的造车计划还没有完全成型,对其他传统车企造成的市场冲击也是微乎其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趋势。
这一趋势,会进一步促进智能化赋能电动化,有利于加快构建新型创新生态,将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势与电动化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提升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是说,互联网与智能汽车的跨界融合,将会为用户带来更为智能化的驾驶体验,从而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下享受更为舒适的生活。
造车or“赌车”?有人欢喜有人忧
随着各路造车新势力加入战场,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已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盛况,但造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功成名就,也有人黯然退场。
比如说,号称“电动三剑客”的蔚来、理想、小鹏,经过前期的完善布局后在2020年迎来了爆发,不仅销量如日中天,股价也是接连上升,并且目前均已成功上市,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造车浪潮的形成。
反观国产纯电动跑车前途K50,高达75.43万元的定价可以说妥妥的豪车级别,但无论是性能还是体验都不尽人意,最终带着惨淡的销量走向倒闭。除此之外,曾经高举造车大旗的拜腾、绿驰等车企也基本没有了声音。由此来看,造车不仅是一个风口,也是一个挑战,更是一场“赌博”。
造车新势力肉搏战,谁能笑到最后?
通过分析各个互联网公司在市场上的布局可以发现,以、小米、滴滴为首的企业,均希望能够像理想、蔚来一样,造出自己的整车。
其中,和吉利合资注册了集度汽车有限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入局智能汽车行业,合作主要是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全球领先纯电动架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展开。此外,还拥有强大的人工智能平台Apollo自动驾驶功能、全面且完善的地图等核心技术,将更有利于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转型,进一步助力其在智能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以及运营服务等方面大展身手。
与不同的是,雷军将小米造车看作是一个创业项目。创业常常伴随着高风险,尤其是对于技术和资金都有着极高要求的汽车行业更是险象环生,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功亏一篑。对此,雷军曾表示:“我深知做出这一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压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荣誉,为小米汽车而战”。目前,小米已经正式成立智能汽车子公司,预计十年内投入100亿美元。除此之外,小米还拥有万人研发团队、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以及全球最好的生态业务,小米汽车可以说未来可期。
另外,华为和大疆也宣布入局智能汽车行业,只不过与、小米不同的是,华为和大疆并不是选择直接造整车,而是选择成为车企的供应商。
比如说华为,当其他科技企业的造车计划还在准备阶段时,“华为汽车”已经量产落地。4月17日,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豪华纯电轿车极狐阿尔法S在上海发布,其不仅搭载了华为鸿蒙OS操作系统和华为HI解决方案,还是首款搭载华为激光雷达方案的智能电动汽车。并且,基于华为HI解决方案,阿尔法S还拥有了自动驾驶技术,在技术上已经可以达到车辆自行判断路况、自动驾驶的级别。最重要的是,华为还提供了业内独家AI闪充全栈动力域高压平台充电解决方案,10分钟最高可充197公里的续航里程,有效缓解了智能电动汽车“充电慢”的焦虑。
随后,另外一个汽车品牌也发布了和华为合作的新品,它就是赛力斯华为智选SF5。与极狐阿尔法S不同的是,赛力斯SF5引入了华为全套动力设计系统,能够实现纯电和汽油发电两种功能。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纯电续航里程可达180公里。满电满油条件下,续航里程更是达到了1000+公里。除此之外,赛力斯SF5还配备了华为HI解决方案,能够实现人车一体化的驾驶体验。
结语
总体来看,对于以上已经加入造车大军的企业,他们无论是在技术领域还是资金层面,都有着非常雄厚的实力。而要说到谁最有可能在这场造车战役中胜出,华为无疑是最受大家看好的企业之一。
我个人的看法是,在造车阵营的选择上华为是非常聪明的,从“侧面”入局智能汽车领域,远比以整车制造商加入这场“肉搏战”要好太多。如果能够以技术能力成为汽车行业中的“intel”或者高通,不仅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还不用担心“制裁”问题的再次上演。最重要的是,无论是智慧终端、还是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这些都是华为所擅长而传统车企没有的,双方合作的结果可以说是双赢。
伴随着跨界造车浪潮越来越热,相信会有更多企业陆续入局智能汽车领域。想要在这场博弈中笑到最后,稳扎稳打很重要。那么,在众多造车新势力中,你们更看好哪一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