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黄麻养活近千万人,欧洲人大量购买,为何我国却早早淘汰

核心提示黄麻地,是很多老一辈人的记忆。黄麻是一种又高又细的植物,我国南方曾经广泛种植,田间地头绿油油的,宛如一片绿色海洋。但是现在,黄麻已经很少见了;绿色、浩瀚如海洋一样的黄麻地也消失了。不知道大家上一次看到黄麻,是什么时候?然而,在中国早早就被淘

黄麻地,是很多老一辈人的记忆。黄麻是一种又高又细的植物,我国南方曾经广泛种植,田间地头绿油油的,宛如一片绿色海洋。

但是现在,黄麻已经很少见了;绿色、浩瀚如海洋一样的黄麻地也消失了。

不知道大家上一次看到黄麻,是什么时候?然而,在中国早早就被淘汰的黄麻,却被印度当成“金饭碗”大量种植,黄麻制品也被欧洲人大量购买。在印度有近千万人从事黄麻产业,年产值高达33亿。既然黄麻还能有不错的产值,为何我国很早就将其淘汰了?印度又为何还在种植呢?黄麻属椴树科黄麻属,韧皮纤维作物,一年生直立木质草本,高1-4米,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纤维作物之一。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农村地区很多人种植黄麻。

它喜欢高温湿润的地区,南方环境刚好合适。播种过程不用太费力,种下去施肥就能长得很茂盛。对抗病害能力较强,即便是遇到洪涝,也不用担心倒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黄麻都是最便宜的天然纤维之一,种植面积和用途只广泛仅次于棉花。黄麻还在广泛种植的时候,有不少东西都以它为原材料;比如最常见的麻袋、麻绳,就是用黄麻编制而成的,甚至还可以用来做衣服。

如今,我国基本没有人再种植黄麻了,相关数据统计表明,2014年到2020年,我国黄麻年产量大约在3万吨左右;而在1984年,这个数字是148.9万吨。

印度是目前世界第一大黄麻生产国,种植面积77万公顷,年产量195.1万吨,远超如今的中国。印度的黄麻产量约占全球的50%,也催生了一大批相关的产业;约有400万个家庭和将近1000万人口以种植黄麻为生。为了保护黄麻产业的发展,印度政府制定了很多措施。

比如规定90%的粮食和20%的糖产品要用麻袋包装,以此来提高对黄麻的需求,保证行业发展。除此之外,印度黄麻还织成各种工艺品出口海外,受到欧洲诸多国家的欢迎。不少去印度旅行的外国人,也会购买黄麻编织成的工艺品,当做纪念。发展到今天,印度黄麻相关产业的年产值,已经高达33亿人民币,虽然不算特别高。

但对于印度农民来说,能获得一点收入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既然黄麻的市场潜力还有,为什么我国不种了?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合成纤维的出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合成纤维冲击天然纤维的市场。合成纤维可以机械化生产加工,量大管够,价格更加便宜。

而黄麻相比之下,费时费力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与合成纤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于是慢慢地就被淘汰了。另一个原因,则是黄麻的污染严重。想要获得黄麻,需要要经历“沤麻”这个阶段。

沤麻就是把黄麻杆浸泡在水里,让其自然腐烂降解,促使纤维和茎分离。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水质污染,黄麻沤烂的时候会产生黑水,还伴随着难闻的臭味,对水里的鱼虾造成严重危害。完成沤麻之后,还得进行剥离和清洗,不仅需要耗费大量人工,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破坏。

所以,费时费力且伴随着环境污染的黄麻,就逐渐被我国淘汰了。而印度政府当然也知道,黄麻产业会造成水污染,但当地贫困百姓要通过黄麻产业维持生计,没办法直接禁止。而欧美各国,他们只关心消费环节是否环保,比如麻袋、纺织品、手工平能否自然降解。

至于生产过程的污染,只能由生产国来买单。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