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和:连战连捷再战“茶王”|中国十大茶王参评茶企巡礼(120)

核心提示编者按:7月8日,中国首届斗茶大赛暨2022中国十大茶王评比活动在北京老舍茶馆拉开帷幕。东南西北四大赛区同时启动报名,全国各主要茶叶产区协会积极发动,茶叶企业跃跃欲试,为茶品而斗,为茶王而战。本次活动将持续至11月,现南方农村报推出“中国十

编者按:7月8日,中国首届斗茶大赛暨2022中国十大茶王评比活动在北京老舍茶馆拉开帷幕。东南西北四大赛区同时启动报名,全国各主要茶叶产区协会积极发动,茶叶企业跃跃欲试,为茶品而斗,为茶王而战。

本次活动将持续至11月,现南方农村报推出“中国十大茶王参评茶企巡礼”系列报道,提振中国茶产业,让年轻人爱上中国茶。

在这里,有中国茶人对土地的深情,有中国茶人对茶这一片树叶的精心呵护,有中国茶人对产业的努力探索。“建阳茶盛名由来已久,韵味更是自成一派。”福建武夷天地和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周众斌如是说。

建阳位于建溪上游,武夷山南麓,是“小白茶”和“水仙茶”的发祥地,北宋时期名噪一时的“北苑贡茶”,其核心茶区就分布在如今的建瓯、建阳一带。

在建阳茶业协会的发动下,此番入局“茶王争夺战”,天地和携“当家花旦”建阳水仙乌龙茶、建阳水仙白茶强势登场。周众斌坦言,希望全力以赴赛出好成绩,用最佳茶品角逐茶王称号,同时“坚持己心,用心做茶,做家人也放心喝的茶,做朋友也爱喝的茶”,让大家了解并喜欢建阳茶,逐步复兴建阳茶业。守住绿水青山,寻得好茶真谛“从前我是一名军人,现在大家都称呼我为周师傅。

”1992年,周众斌退伍回到建阳,彼时无论是种茶的人还是做茶的人都相当多,但“能做出好茶的人却寥寥无几。”周众斌回忆称,当时建阳茶的种植和管理都比较粗矿,设备也趋于落后,“这样下去,是做不出好茶,也不可能做出规模的茶。

”看着这片绿水青山,因种茶标准、制茶技术等条件的限制被抛荒闲置,周众斌心里既是万般无奈,又是万分着急。

他告诉记者,建阳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湿润度高,常年云雾缭绕,自古以来就是白茶生产大县,而在20世纪末,建阳白茶在全国销量占有80%,“这在当时来说是相当可观的。”2008年,周众斌回归本心,着手重拾断代的制茶传统。2011年,天地和生态茶园落地建阳区将口镇,按照有机、生态、美丽的标准建设管理。

在周众斌看来,“天地和”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寄语。自创办以来,天地和坚持打造高标准生态茶园,茶园中套种紫云英、油菜花、行道树,形成自有原生态绿肥,增加茶山的有机质含量,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加强茶叶绿色标准生产。周众斌说:“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茶园的生物多样性,自然调控茶园的生态系统,减少病虫害发生。”功夫不负有心人。

近年来,天地和先后被评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企业、福建省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基地,并于2022 年被评为“首批南平市绿色生态茶园示范基地”。潜心钻研制茶,屡获“茶王”殊荣以往,天地和主要制作乌龙茶,但茶青嫩度对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十分考验茶农对茶青采摘以及制茶工序的把握。为最大化利用茶青,经过反复考量和试制,周众斌决定错峰采摘茶青分别用于制作白茶和乌龙茶。在两年前,天地和建成了高标准白茶制作厂房,做到源头可溯,品质可控。

水仙白是周众斌近两年力推的创新茶品,也是天地和传承与创新中摸索的新路径。以水仙茶的茶青为原料,传承中国白茶传统制茶技艺,自然萎凋并干燥制成水仙白。“关键在于独特的晾摊风干萎凋工艺。”他介绍,在建阳5月昼夜温差较大时,采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等多种形式,让茶青慢慢风干,“这样才能实现建阳白茶醇厚甘爽的口感。

”“茶和天下。”在周众斌眼里,天地和打造最有诚意的“和茶”,传递最温暖的“和气”,尽己所能将建阳茶推广出去。近年来,通过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购使用生产材料、统一时间喷药、统筹销售茶叶,邀请国内茶学专家、农业技术人员集中培训或指导观摩,天地和辐射带动周边村镇近1800户茶农。

张天福杯暨第十八届闽茶杯乌龙茶评审活动“一等奖”、海峡两岸茶文化季之两岸春茶茶王擂台赛“金奖”、南平市建阳区第六届斗茶赛“茶王”……在历年政府及民间举办的斗茶赛中,天地和茶品殊荣众多。周众斌表示,品质优异的秘诀是先进的设备、科学的管理、严格的品控,“做茶如做人,要善于总结、学习和创新,要不断进步,去改进一些不足的地方。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