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医美野蛮生长之下,平台良莠不齐,这引发了消费者严重的信任危机,导致整个网络医美行业走入了死胡同。文丨BT财经 游璃为了变美,你愿意花多少钱? 这个问题在面向不同人群的时候,显然会得到不同答案。
医美项目寻找目标受众需要细致切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都有可能作为参考标准,但不可否认的是,至少在前几年,没有人会怀疑这门生意前路无光。
残酷的是,目前网络医美行业,已经渐渐走入了死胡同。 近日,中国最大的医美平台新氧发布2022年半年报。 报告显示,新氧截至6月30日的季度营收为3.10亿元,去年同期为4.52亿元,同比下滑31.4个百分点;归属于新氧的净亏损为3230万元,而上年同期,新氧创造的净利润是5760万元。
这样的成绩单对投资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财报释出后的首个交易日,新氧股价跌幅达到5.63%,收盘时股价为0.87美元。
这场风雪到了今天也仍在肆虐。截至10月10日美东时间下午四点,新氧股价继续下探至0.64美元, 巅峰时20亿美元的市值到如今缩水九成有余。有媒体指出,近年来,互联网医美行业突然暴发,呈上升趋势,但野蛮生长之下,平台良莠不齐,出现整形日记造假、产品真假混用、非法手术伤身等乱相,引发信任危机,这导致整个网络医美行业走入了死胡同。
烂摊子铺开,新氧代表的网络医美行业,靠什么来突出重围?转瞬即逝的风口?医美行业如火如荼时,新氧CEO金星曾经预判过:“中国医美市场整体环境已成熟,未来5年中国医美仍将保持20%以上的年增速。对标韩国,中国医美消费仍有近6倍增长空间。
”他认为,90后已经成为医美消费的主力军,而00后正汹涌而来,医美势必会成为年轻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之一。
新氧数据颜究院发布的《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印证着金星的说法,报告指出,25岁及以下人群是医美消费的绝对主力。同行更美APP发布的《更美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也显示, 年轻人占据了医美市场的半壁江山,医美消费市场中95后、00后的占比达到54%。但另一方面,新氧截至6月30日两个季度的营收为6.09亿元,同比下滑24.9%,是新氧近5年来第一次收入下跌。
整个2022年上半年,新氧归母净利润转盈为亏,出现了9913.7万元缺口,对比2021年上半年的1260万归母净利润,亏损幅度同比扩大了886.99%。 把目光调回到新氧目标受众身上,出现营收利润双降的局面其实不是毫无征兆。 医美行业资深从业者许晨曦观察到,今年以来不管是老主顾还是新客户,到店消费的频次都肉眼可见地在变少。 “医美生意本质上做的是颜值焦虑的买卖,经济环境上行、老百姓热衷消费的时候,盈利当然要轻松很多。
但现在所有人都在有意识地勒紧裤腰带,闲钱变少了,需要形象管理的场合也不多,美容院的钱当然更不好挣。”许晨曦还补充道,以前肯为颜值“氪金”的年轻人,今年钱包多数都瘪了,“好一些的遇到了降薪,差一点的直接裁员,饭都吃不饱,谁还在乎自己这张脸啊?” 已经在职场打拼的95后被生活胁迫,新氧原本看好的00后也没赶上趟。 根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高校毕业生秋招行情》,本科毕业生表示有考研打算的超过一半,成功考上研究生后,还有30%左右会考虑继续读博。毕业后“逃避”就业转向深造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来自《扬子晚报》的另一份报告还指出,选择考公考编进入体制内的毕业生比例也继续走高来到了29.92%,总体看来,选择就业或创业的毕业生或许还不到三成。
当然,把新氧业绩不佳的原因全都归结给环境也是有失偏颇的。2022年半年报中,新氧披露了自己的月活跃用户数,第一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440万,同比减少47.62%,二季度继续下跌至350万,较2021年同期的1000万,用户流失率高达65%。与此同时,在新氧平台上购买预约服务的用户总数为12.95万,相较于2021年二季度的24.48万,下滑幅度为47.10% 如此陡峭的下滑曲线,实际上已经是新氧努力后的结果。2022年第二季度,新氧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22亿元,虽然41.4%的同比降幅证明了新氧在试图减轻营销比重,但在当季度总运营费用中的占比仍然接近一半,在当季度总营收中占据的比例也达到39.48%。
重营销基因仍在,换增长的策略却失效,新氧真的需要停下来想想,自己下一步棋该往何处落子。愁云笼罩的不止新氧今年7月,由于连续30个交易日股价收盘价低于1美元,新氧收到了纳斯达克发出的退市警示函,要求其在2023年1月11日前,也就是180个自然日内恢复合规。如果到2023年1月11日没有重新符合纳斯达克上市规则,新氧也存在再次申请额外的180日合规期的可能。
但不管怎么说,留给新氧操作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去年11月22日,新氧曾发布公告,表示收到了CEO每股ADS 5.3美元的私有化要约,在资本看来,这释放了对自身业绩的自信,以及对市场股价的不认可。 如今新氧股价继续下探,几乎只有私有化价格的十分之一,无形中印证了二级市场投资人对新氧的看法,股价自6月跌破1美元后再未攀登至更高价位,对CEO及其背后投资人来说,推行私有化已经不再是最优解。
新氧现下进退两难,跟它两大业务板块营收缩水脱不开关系。按照财报口径,新氧主要依靠信息服务收入和预订服务带来营收,前者包括商家进入新氧平台需要缴纳的入驻费和投放费,后者则是新氧从用户与机构达成订单后抽取的佣金。 如前所述,使用预约服务业务的用户数大幅下滑,营收受其影响,也比去年同期下滑了66.4%,只为新氧带来了3060万元收入。 在新氧盈利结构中,贡献率更高的是信息服务。
今年第二季度,新氧平台上付费医疗服务提供商和订阅信息服务的医疗服务提供商,数量都有上涨,只不过对拉升营收的作用实在有限。 目前来看,新氧信息服务及其他服务的收入在3.09亿元营收中占据了2.13亿元,但同比降幅达到39.2%,未能挽回总体颓势。 新氧提出,出现营收下滑,主要原因在于疫情反复,宏观经济疲软,许晨曦对此提出了质疑。
“疫情出现以来,医美行业一直在拿它挡枪,疫情不一定真的造成了多大影响,但企业们真的很需要它来做遮羞布。”许晨曦表示,疫情形势没有如此紧张的2021年,一样有大批机构选择暂停跟新氧合作,“最重要的是新氧的流量越来越贵,针对到院后反复消费的老顾客,新氧也想反复收取服务费,这对商家和顾客来说都是伤害。” 许晨曦观察到,脱离新氧后,更多商户转向了美团、天猫等覆盖了生活服务的大平台,而不是只关注医美的垂类平台。 在这个层面来看,医美平台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其他巨头,新氧遭遇缺氧,同行业的其他玩家也没好到哪儿去。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本该是旺季的暑期,新氧医美APP月活停留在396.97万,虽然与过往的火热完全没有可比之处,但距400万大关也只差临门一脚。反观更美APP和悦美整形APP,月活已经连续多个月没能冲上百万,同期月活数量分别只有82.23万和7.79万,从百万级到十万级甚至以下的滑坡,似乎在昭告投资人,这个赛道已经错过了飞速发展的红利期。 网络医美走入死胡同?更确切的讲,是互联网医美行业走进了死胡同。
近年以来,网络医美行业呈现爆发式的发展轨迹,但是野蛮生长必定带来诸多问题,比如平台良莠不齐就饱受外界诟病,此外网络医美还被媒体曝出产品真假混用、非法手术伤身、整形日记造假等丑闻,引发了消费者严重的信任危机。 据电诉宝平台信息显示,网络医美投诉主要集中在整形失败、使用“三无”产品、产品真假掺杂、返现诱导、整形日记造假、无证行医、“美容套路贷”和售后问题这八个领域。电诉宝特别指出了作为网络医美行业样本的新氧、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