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之于传统文学

核心提示网络文学,泛指新近产生的,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的,借助超文本连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网络文学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互联网络为上亿网民提供了多如恒沙的各类文学资料信息,

网络文学,泛指新近产生的,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的,借助超文本连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网络文学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

互联网络为上亿网民提供了多如恒沙的各类文学资料信息,与此同时,一种以这种新兴媒体为载体、依托、手段,以网民为接受对象,具有不同于传统文学特点的网络文学悄然勃兴。

网络文学主动横接传统文化宝库和古典文学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结合。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网络作家的自觉追求。经由网络文学再加工,跨越历史长河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有了新的抵达。

深挖传统文学资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文化能有更广阔的天地。

”网络作家阎ZK说。他的小说《镇妖博物馆》从《搜神记》《山海经》《聊斋志异》等古典神话传说、志怪传奇汲取写作灵感,曾连续5个月稳居起点中文网悬疑类月票榜第一。在笔者看来,将古典文学资源融入网络小说,如同“踩着巨人的肩膀重现风云激荡”。

《西游记》就是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基础上改编创作而成,鲁迅《故事新编》借远古神话题材“旧酒入新瓶”,通过化用和改造来致敬文学经典,这些前人的做法,同样也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网络文学的历史参照系与文脉发端日益清晰,有学者指出,网络小说上承变文、志怪、传奇、话本、明清小说、鸳鸯蝴蝶派传统,创作方式及传播媒介虽有不同,却并不妨碍它将中国古典文学基因发扬光大。

《风起陇西》《雪中悍刀行》《后宫·甄嬛传》《绾青丝》《琅琊榜》等网络文学口碑佳作,都是对古典文学高超的艺术手法进行承袭和沿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寂寞空庭春欲晚》等名称直接取自古典文学;《完美世界》《斗破苍穹》《这个人仙太过正经》或借华夏神话演绎雄奇诡谲、情节跌宕的故事,或以网络文学的诙谐幽默对古代传说作出新解。

网络文学对中国传统故事的创新表达,不仅停留在文字和故事层面,更深入到精神内核中。如以《诛仙》为代表的仙侠及玄幻小说,为传统“侠文化”注入新内涵;《将夜》主人公承袭传统文化人格,为天下苍生不避艰险;《紫阳》弘扬忠义、孝道、仁善等至高精神境界,于传统故事精神纵深处用足笔力。总体而言,网络幻想、历史类题材作品依凭古典传统文学文化品格,正向影响日益凸显。

20年前较有影响的第一代文学网站和网络图书有"文学城"、"榕树下"、"中文网络文学精粹"、"黄金书屋"、"碧海银沙"、"莽昆仑"等网站。当年出版的较有影响的网络文学作品有《斗破苍穹》《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小妖的网》、《告别薇安》、《旧同居时代》、《智圣东方朔》,《点击1999》,"网络之星"丛书3卷、"网络文学"丛书10本。当时前瞻评论就形容图书市场将由"读图时代"进入"读网时代"。延续前文,“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以二十四节气歌谣为灵感,“00后”网络作家慈莲笙创作出小说《海晏河清四时天》。在这部作品中,二十四节气被设定为不同人物,随主人公一同经历四季流转、游览大好河山。“我平时就对传统节气、节日文化感兴趣,把这些内容写入作品,是想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慈莲笙说。

节气之外,刺绣、曲艺、茶艺、中医、制瓷、园林园艺、服饰饮食等传统文化元素竞相成为网络文学“座上宾”,在网络作家笔下,以各种方式重构组合、活化创新,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以苏叶、甘草、怀香等28种中药材作为小说章节标题,介绍中医文化;《登堂入室》将传统陶瓷文化融入主人公成长故事,从选材用料、温度控制、技术手法对制瓷工艺进行详解;《我花开后百花杀》融香艺、美食、妆容等传统元素于一体;《恋恋匠心》呈现不同领域非遗传承人“匠心群像”;少数民族文化、商业文化等也不断增添网络文学厚度,使网络小说有更突出的知识文化属性。网络作家坐酌泠泠水是茶艺老师,近年利用专业知识创作出《穿越之茶言观色》《茗门世家》等多部茶文化小说。她自述,许多读者通过小说爱上茶、研究茶,作品对茶文化的传承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研究》显示,诗书剑酒茶、琴棋书画、江湖人生等文人传统意趣,同样借网络文学焕发新活力。自幼在敦煌长大、美术史专业出身的网络作家漠兮说:“中国绘画史上为什么在特定时间出现了山水画?为什么明清时期花鸟画开始向纵深发展?本质上都有文人意趣的影响。”其作品《枕水而眠》以国画为题材,让传统文人笔墨情怀跃然纸上。

网络小说《上品寒士》从《世说新语》《晋书》“就地取材”,清谈、游学等内容尽显魏晋风度;《后宫·甄嬛传》中温婉含蓄的“甄嬛体”,被广大读者认为颇有温柔敦厚的传统气息。网络文学以艺术手法亲近传统文化,把中华文化特性转化为吸引读者的魅力。《狼毫小笔》主人公用祖传之笔穿越时空、纵横九州,带领读者亲临中国历史上著名文化事件的发生现场;《海晏河清四时天》由梦境起笔,“四时天仙境”里的节气和节日仙子们各具性情、栩栩如生,伴随读者轻盈入“梦”;《书灵记》以喜剧文风再话《聊斋志异》角色传统,为古典文学资源接通地气。

网络文学以IP链条盘活传统文化,相互催发,产生“化学反应”。《2019-2020年度网络文学IP影视剧改编潜力评估报告》显示,该年度网络文学IP拉动下游文化产业总产值累计超过1万亿元。《赘婿》《雪中悍刀行》《上阳赋》《风起洛阳》等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生动讲述中华文化,成为“最受用户关注的文化传播形式”。动漫、有声、短剧等不同艺术形式联动,也促成传统文化多形态输出的“破圈”之旅。

当下疫情宅家办公愈来愈多,受到大众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阅读习惯影响,以及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爱丽丝·门罗的启迪,让中国批评界和读者重新认识到短篇小说的独特魅力和存在意义。为此,当当网宣布试水短篇小说"单篇销售",并与国内短篇小说作家合作签约。"这一举措于作家而言,对作者的写作具有指导意义,能够帮助作者第一时间抵达读者。

于企业而言,则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互动性,读者可以与作者和其他读者互动,随时评论分享,不断丰富了用户的阅读体验。“公众号”就是微信“短文学”平台成功范例之一。就故事情节而论,网络文学更注重故事的可读性,而传统文学更注重故事内在的意义。事实上目前网络文学的主流是非常符合传统的大众小说,它坚守着宋元话本以来的娱乐性传统与法国作家大仲马开创的通俗小说传统,本着将文学作为商品售卖的模式进行创作。

每次写到这里我都得贴一些防杠例证来说明大众文学不可耻或者可鄙,例如赵树理的作品、托尔金的作品等等,实际上可以看到大众文学的上限是很高的,但是与传统文学,或者纯文学、严肃文学相比又有所欠缺,毕竟不是主要追求艺术性的。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