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争当中学老师惹争议,如果这都选不上才是悲哀

核心提示近日很多博士争进深圳“四大”中学老师的新闻报道引发很多热议,有人说这是教育浪费,博士不做科研却做中学老师;也有人说这是时代的悲哀,说明大城市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以前没读几年书的人都能做大老板,现在博士都只能当老师了……其实这些观点都有些偏颇。

近日很多博士争进深圳“四大”中学老师的新闻报道引发很多热议,有人说这是教育浪费,博士不做科研却做中学老师;也有人说这是时代的悲哀,说明大城市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以前没读几年书的人都能做大老板,现在博士都只能当老师了……其实这些观点都有些偏颇。首先,深圳,四大这两个关键词很多人还是没搞明白,这可是特区最好的中学了,何况待遇又好,薪酬水平就算拿到互联网大厂相比也不差,更何况每年还有160多天假期,这可比互联网天天996性价比高太多了。

就算在内地,重点中学老师的竞争门槛也很激烈,谁家不想让孩子去重点中学读书?哪个学习门口不是教培机构扎堆,房价房租比其他地方明显高一截?所以用这种小数就定义城市,甚至时代,明显就是制造焦虑。

其次,博士为什么一定要做科研?我理解的博士应该是人类智慧最掐尖的一部分人,应该说高学历人才做科研成功率更高,但不代表每个人都是全才,通才。如果这样所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专家教授都应该是企业家和世界首富。这里面有太多的决定因素了。

再次,很多人吐槽博士去考公务员,去做老师,更大的原因是光学历对比自己就输了。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努力的目标无非是谋求一份待遇好,受尊重的好工作。至少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觉得公务员才是最好的工作,待遇好,稳定,压力小,受尊重……所以考公务员,考事业编才会年年创新高。现实是中国有14亿人不可能人人都有公务员编制,只要资源存在稀缺性,就必然导致竞争很激烈。

如果博士都考不上,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