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亚栋报道6月18日,京东上市的钟声在港交所响起,成为2020年继网易之后第二家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企业。与此同时,、百胜中国等中概股企业也陆续传出赴港上市的消息。
如何看待这一波中概股“回流潮”?投资者为何看好香港资本市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访了证监会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前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谈从炎。
中概股企业在香港二次上市,是为了打造多元融资渠道、分散风险问:网易、京东等为何回港上市?中概股回归港股上市,主要基于哪些考虑?谈从炎:目前,不少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市,这些企业股票通称中国概念股,也就是现在社会上比较关注的中概股。据统计,不包括香港上市的,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现有379家,总市值达13.5万亿元。美国是中概股主要市场,有252家在美上市,市值达1.8万亿美元,约合12.6万亿人民币,占到海外中概股总市值的九成以上。
最近一批中概股回归香港,在香港市场第二次发行股票,称为“第二上市”。
这个现象反映了这些企业打造多元融资渠道的商业需求。企业上市,重要目的是融资,为了企业的持续经营或做大做强募集大量资金。这批中概股企业在香港二次上市,使他们可以在美国、香港两个市场募资,实现了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这背后的考虑,一是能募集更多资金支持企业发展,二是增强了融资渠道方面的安全性。从近期中概股香港二次上市的情况看,这些企业成功募集了大量资金,为日后发展扩宽了空间。
这也得益于香港市场投资者对这些企业的认可。
一方面,区别于首次上市的企业,这些二次上市的企业已在美国市场证明其自我价值,所以香港市场投资者愿意买他们的股票。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内地资金已成为港股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国内投资者对这些企业的业务情况比较熟悉,尤其是业绩好、规模大的中概股更能轻松获得更高的估值,也压低了股票发行融资的成本。此外,香港已经拥有了成熟的二次上市机制与成功先例,对企业而言有章可循,不确定性也较低。
6月11日网易在港上市,首发募资211亿港元,目前在香港股市市值近4200亿港元,已经超出了它在美股的市值。它的招股书说明,计划将所募集资金的45%用于全球化战略及机遇,45%的资金用于丰富及提升网易的创新内容,剩余10%资金用于一般企业用途。京东此次赴港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运营效率。在香港上市还可以降低融资渠道方面的风险。
在海外市场上市,不可避免会受到所在国社会政治大环境的影响。近期中美经贸摩擦等一系列事件,造成了投资者对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担忧情绪升温,造成了许多美国中概股估值下滑,对这些企业在美融资带来了不利影响。虽然美国相关部门表示,不会限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融资,但预计美国监管持续收紧和总统大选前政治局势不稳带来的不确定性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这个时点上,保障融资渠道的安全性对企业来说愈发突出。
做出香港二次上市的选择,“不将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是符合大型企业分散风险的商业逻辑的。香港资本市场的两大优势:受到国际机构和资本认可,又了解中国企业问:如何看待这一波中概股“回流潮”?香港资本市场的独特吸引力在哪里?谈从炎:首先,这个现象的出现得益于近年来香港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企业选择在哪里上市,要综合考虑上市目的地市场的多种因素,包括市场的估值高低、资金容量、包容性、便利性、认可度及法制环境等等。美国资本市场是不少互联网公司、新经济公司的上市首选地,国内最早的一批互联网公司新浪、网易、搜狐等均选择赴美上市。
过去十年赴美上市热情不减,包括阿里、京东、拼多多等互联网企业纷纷登陆美国市场。一个关键因素是因为美国市场长期以来对这些新业态的包容度是最高的,尤其是允许此类公司“同股不同权”的特殊股权安排和VIE的公司架构。2018年4月,港交所发布上市新规,放开了对“同股不同权”和VIE架构的限制,同时允许以大中华为业务重心的公司在港实现第二上市,为在美上市的大型中概股企业回归港股二次上市扫清了制度障碍,相关规则的豁免和简化也大大缩短了上市时间。
香港市场有了这方面包容度的提升,自此便对美国中概股企业第二上市打开了大门,才有了去年阿里巴巴在港二次上市,以及今年以来的这波港股第二上市潮。其次,长期以来作为联通内地和全球资本的枢纽,香港的市场具备不少独特优势。一是国际机构和资本认可。
中概股的投资者很多都是国际机构和国际资本,二次上市的选择也需要考虑股东和投资者的认可程度,而香港市场作为全球最为成熟、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市场之一,自然是许多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首选。二是了解中国企业。市场对企业情况的掌握越深入,就越能更加充分发挥价格发现的功能,让企业得到更好的估值,获得更大的流动性和融资机会。香港市场与内地密不可分,多年来内地企业活跃于香港股市,市值已占到七成。
不少金融业务是紧紧围绕着这些企业开展的。反观美国市场,由于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品牌价值不尽了解,大多中概股难以获得高估值。数据显示,200余家美国中概股中,超过半数企业出现过股价跌破发行价的现象,还有大量小市值中概股市场交易低迷、关注度较差、估值折让。
由于在美估值低,在美中概股曾经掀起一波主动私有化退市的热潮,先后有约40家中概股宣布私有化,包括分众传媒、360、巨人网络等。问:此前已经回归港股的中概股表现如何?谈从炎:总的来看,回归港股的中概股巨头融资表现强、股价表现佳。在2018年4月港交所发布上市新规后,已有3家美股上市中概股公司在香港上市。2018年8月,百济神州实现港股上市,成为港交所上市新规之后首家上市的中概股;2019年11月,阿里巴巴正式在港股挂牌,从发布聆讯资料到上市仅花了10个工作日,并以1012亿港元创下当年全球以及港交所9年来最大规模IPO。
目前,阿里巴巴港股市值达到4.55万亿港元,和其在美股的市值相当,股价较发行价上涨了约20%。2020年6月11日,网易在港上市,首发成功募资211亿港元,目前港股市值近4200亿港元,已经超出了它在美股的市值。中概股企业境内发行上市的“最后一公里”已打通问:随着更多中概股回归港股,下一步它们会登陆我国A股市场吗?谈从炎:近期中概股企业境内发行上市的“最后一公里”已打通,允许中概股多种渠道登陆A股市场。
自2018年以来,监管机构已在制度层面推动多项改革,为注册地在境外、主要经营活动在境内的红筹企业登陆A股扫除障碍,其中核心就是允许红筹企业通过存托凭证或发行股票的方式在A股上市。今年4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降低境外上市红筹企业回归境内上市的门槛,确定存在VIE架构的红筹企业在相关主管部门审批的前提下可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