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了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的联合发展提供了哪些措施

核心提示引言我国为了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的联合发展提供了哪些措施?总的来说,本文对工业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现状、路径和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数据样本做的实证分析与检验,研究结论如下:一、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进军之路离不开工业

引言

我国为了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的联合发展提供了哪些措施?总的来说,本文对工业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现状、路径和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数据样本做的实证分析与检验,研究结论如下: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进军之路离不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其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并攀升全球价值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工业互联网通过赋能,推动我国制造业创新融合发展并形成产业集群,使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由组装代工环节向上攀升至研发设计或品牌营销环节,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
在工业互联网的引导下,我国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需要国家和企业两个主体分别采取政策措施,为制造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在政府层面,应在政策法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提供保障;在企业层面,加快形成产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系统,尽快形成完整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构建产业互联网产业集群。

两主体都应加强制造业的技术创新驱动能力,将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使我国在工业互联网革命中抢占先机,助力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加强对工业互联网的政策扶持我国现阶段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建设成果虽进展较快,但距离形成完整的工业互联网顶层政策体系仍有一段距离。工业互联网是我国的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政府要看到工业互联网导向下的巨大投资需求和庞大的消费市场,审时度势利用好工业互联网的乘数效用和边际效应。

政府应着重关注工业互联网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工业互联网的扶持力度。

一方面,应建立相关的财政政策。建立健全产业基金政策、信贷扶持政策,并有效发挥产业转型基金和精准信贷扶持在制造业产业要素集聚中的带头引导和深入优化效用,提高基金的利用率,加大精准信贷的扶持力度和融资服务效率,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工业互联网、制造业企业三者间的推介,精准对接。另一方面,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应深入落实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并将发展战略贯彻到底。

根据发展状况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和安全体系能力建设,引到并扶持建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致力于降低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成本和工业互联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本,支持并推动制造业和工业互联网企业进一步融合发展,促进二者深入耦合,通过鼓励智能化制造等新型融合发展项目,带动制造行业的整体提升,让数字化带动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助力信息化和工业化向着良性融合发展的方向迈进,致力于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建设更多国际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加快产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创新应用,促进制造企业智能转型,为攀登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基础。推动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现阶段,我国已形成几大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如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为全国的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示范作用,但目前仅有几个发展势态良好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在未来中国制造的发展中,要致力于发展具有地理集中性的制造业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利用空间范围的产业高集中度实现跨时空和跨区域的数据要素资源共建共享,降低企业的生产交换经营成本,最大化实现规模经济,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因地制宜结合各个地区的制造业产业的经济发展特点优势,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让制造业和工业互联网联合发展。

鼓励制造业在自身数字化基础之上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所提供的技术相结合,互通工业系统内数据,发挥工业互联网的规模效应,通过集群效应解决工业数据采集和大数据建模分析等“卡脖子”难题,摆脱制造业“孤岛式”数字化转型,为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新动能。加快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体系企业应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入手,将重点放在促进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整合上,让互联网激活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潜能,大力推动平台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促进共同进步、兼具开放性和共享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缩短平台培育周期,以点带面,打造一批企业级跨行业、跨领域、安全可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标杆平台,推动周边小企业形成数字化的产业生态,改变以往技术水平低、生产要素深度融合性缺失的状况,为制造业企业搭建完善的工业网络技术信息平台。

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协调发展,使工业互联网产品平台以更快地速度进驻制造业的各企业,进而形成全国性、世界级的工业互联网产品聚集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地方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各种扶持政策,以大数据赋能的方式带动各地区通过地方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工业互联网企业下沉至地方传统工业聚集地,最大程度地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将其建设为工业互联数字化产业聚集区,从而突破传统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时间限制。建立工业互联示范基地、建设工业互联产品聚集区、搭建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发共享平台,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导作用,强化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企业,推动我国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实现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联合发展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时代快速席卷而来,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大数据的发展更是快速。

中国制造企业的业务水平提升,定然离不开企业数字化这一核心问题。借助5G、人工智能等技术重构区域制造业的价值链,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因地制宜促进地方工业制造企业与工业互联网企业一体化共同发展。技术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创新是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支撑技术创新并保持活力的主要举措之一,便是与具有强劲实力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或者院校、科研机构保持密切合作,用数据创新为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必然离不开作为主体的企业的自发力驱动,为更好地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必须要提升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主体地位,从企业内部深入开展制造业和工业互联网两产业的联合开发。

以海尔为例,其打造的具有海尔特色的创新网络体系为海尔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不断促进企业实力的快速提升,这离不开海尔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与全力支持。当前人才已成为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瓶颈,企业自身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且长期的培养机制,不断为企业注入活力。同时,在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并行、融合双轮政策驱动下,加强对制造业和工业互联网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引进。此外,制造业企业和工业互联网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可以借助股份制联盟或契约式联盟来实现。

近年来,上汽合资企业和阿里巴巴共同打造高端智能化新能源“互联网汽车”和“智己汽车”;宝马加入阿波罗平台,携手开展智能出行和无人驾驶;和北汽集团组建“跨界cp”,联合研发生产无人驾驶汽车......以上实例都是制造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强强联手的优秀成果,产业联盟推动了制造产业更进一步发展。这些企业的发展战略不再是以往单纯纵向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合,而是创新进行跨界横向整合发展,工业企业和科技企业共建共享数据和客户资源,不断壮大实力,以此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用数据汇聚集群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实现制造业产品的革新与业务的转型。在制造业的生产线全流程中,利用工业传感器、处理器等企业技术资源,并可通过二维码、“扫一扫”、条形码等现代化技术,让制造业生产全过程中的任何物理设备都与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使得工业互联网渗透到制造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通过在制造生产线上添加传感设备,将温度、压强、动能等信息传输至企业的系统,以实现信息的可操作性,使数据变得公开共享和透明化。这些信息还能够汇聚并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与多变的需求,让制造业的生产节奏与动态的市场需求相吻合,给用户带来更好、更方便的应用体验与售后服务,从而有效消除价值链“低端锁定”的现象,真正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