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物流业运行情况分析及2022年展望

核心提示中商情报网讯:2021年,我国物流呈现坚实复苏态势,实体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拉动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物流供给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供应链韧性提升,有力地促进宏观经济提质增效降本,物流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2022年物流业务活动仍将趋于活跃,物流产

中商情报网讯:2021年,我国物流呈现坚实复苏态势,实体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拉动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物流供给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供应链韧性提升,有力地促进宏观经济提质增效降本,物流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2022年物流业务活动仍将趋于活跃,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加速,预计全年物流有望延续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物流支撑经济稳定恢复,构建新发展格局物流需求增势良好,支撑经济稳定恢复2021年,物流需求规模再创新高,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恢复至正常年份平均水平。

全年社会物流总额335.2万亿元,是“十三五”初期的1.5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2%,两年年均增长6.2%。从年内走势看,由于受下半年散发疫情和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走势前高后低。

一季度同比增长24.2%,上半年增长15.7%,前三季度增长10.5%。

数据来源:中物联、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社会物流总额与GDP对比来看,与疫情前的2012019年不同,2020年以来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长,物流需求系数持续提升,显示在疫情压力持续存在的情况下,生产、出口、消费等实物物流恢复保持良好势头,实体经济是物流需求复苏的主要支撑。数据来源:中物联、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社会物流总额结构看,物流需求结构随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同步变化。工业物流总体稳中有进,国际进口物流下行压力较大,民生消费物流保持平稳增长。

产业升级带来的高技术制造物流需求发展趋势向好,引领带动作用增强。创新动能有效增强,工业制造物流需求较快增长。

全年工业物流需求总体保持较快增长。

2021年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年加快6.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1%,增速接近疫情前水平。其中制造业中出口相关以及高新制造业物流需求发展较好,全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物流需求比上年增长12.9%、18.2%,增速高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3.8.6个百分点,是工业物流恢复的主要拉动力。进口物流下行压力趋升,高新技术类产品进口稳步增长。

四季度以来高基数效应叠加国内需求减弱,进口物流量下行压力趋升,2021年进口物流量由上年的增长8.9%转为下降1.0%。从年内走势看,上半年各月保持平稳增长,三季度以来由增转降。从结构来看,主要大宗进口量有所趋缓,其中铁矿砂及其精矿、原油需求延续下跌趋势,同比下降3.9、5.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量则保持较快增长,有力支撑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全年机电产品类、集成电路进口量同比增长38%、16.9%。

消费物流保持恢复性增长,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增长。2021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0.2%,连续多月保持10%以上。从年内走势看,民生物流总额增速有所趋缓,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3.6个百分点。疫情影响下,电商、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渠道,带动电商快递业务量加速扩张。

中国电商物流指数显示,2021年总指数平均值为110.3点,较2020年回升2.4个点,需求端总业务量和农村业务量增速超过20%;供给端恢复较快,库存周转指数、人员指数、实载率指数、成本指数均值均超过2019年疫情前水平。全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0%,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全年快递业务量完成1085亿件。顺应需求升级新变化,物流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物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适应市场物流需求变化,物流供给服务保持快速增长,支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全年物流业总收入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1%。

从年内走势看,各季度物流业总收入均保持15%以上增速,两年年均增速在8.5%以上,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物流行业实现快速发展,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行业集中度提高。物流产业经受了国际严峻环境和国内疫情等多重考验,服务能力有所增强,头部企业竞争力提升。

截至2021年末,全国A级物流企业近8000家,50强物流企业收入合计1.4万亿元,同比增长16.6%。物流行业各领域龙头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和上市步伐,央企物流“国家队”重组整合拉开序幕,中国物流集团正式成立。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50强物流企业收入合计占物流业总收入的比例提升至13%,是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二是物流活动恢复势头良好,行业处于高位景气区间。2021年全年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53.4%,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物流企业业务量及订单指数均位于较高景气水平,且总体水平有所提升,物流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从年内走势看,一季度景气指数平均为53%,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回升至55.9%的高点,下半年指数出现一定波动,三季度回落至51.3%,四季度缓中趋稳回升到53.2%,物流业韧性提升,实现良好开局。

物流供应链韧性提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2021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多重因素倒逼我国物流运行效率、供应链响应水平加速提升,物流在畅通经济内外循环,保障产业链畅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单位物流成本稳中有降。从物流成本统计来看,202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6.7万亿元,与GDP的比率14.6%,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在连续三年持平后首次回落。结合近年经济数据同时对比美日等国分析显示,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对物流成本下降存在边际递减效应。

“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下降仅为0.1左右。2020年疫情以来,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至其比重有所趋缓,对我国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影响进一步减弱。在此背景下这一比率的下降,更多来自物流供应链自身运行效率的改善提升效应:一是物流畅通性提升,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服务在协助产业链的流程优化的基础上,更是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物流成本稳中有降。

从运输环节看,运输物流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保障了国内产业链、国际贸易循环畅通。多式联运业务加速发展,运输方式间的协同性提升。全年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620万标准箱,开通联运线路450条,年均增速在15%左右,明显高于港口集装箱增长水平。

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畅通保障水平、国际运输协同性、便利化水平均有稳步提升。全年中欧班列开行约1.5万列,同比增长22%,开行国际货运航班7.4万班,同比增长。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