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房车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4.1 房车旅游背景简介
目前,全球房车市场大致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北美市场,二是欧洲市场,三是目前规模现状虽小但销售网络成熟的亚太房车市场。在美国和欧洲,经济型和平民化的消费定位使房车的保有量和普及程度都非常高。国外房车的生产和销售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2022年全球疫情仍然焦灼,国内则已进入后疫情时代,常态化疫情防控或将持续数年,以放松休闲为主,基于自驾、自助方式的家庭及亲友休闲娱乐产品成为市场需求热点。中国已经成为继北美、欧盟、澳大利亚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房车市场,同时也成了亚洲第一大房车市场。
2019年自驾游承继多年来的趋势,保持了稳定增长,自驾游比例达到64%。2020年3月以来,多地省内游陆续恢复,国内旅游市场逐步进入复苏期。截止至2022年6月,国内旅游出游14.55亿人次,同比下降22.23%,其中自驾游客占比70%以上。
观知海内信息网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趋势研究分析报告》涵盖行业最新数据,市场热点,政策规划,竞争情报,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等内容;报告针对旅游行业产品分类、应用、行业政策、产业链、生产模式、商业模式、行业发展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和进入壁垒做了详细分析。
2014年-2022年6月国内旅游及自驾游情况统计图
资料来源:文化和旅游部、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4.2 国内房车旅游数据
据统计2014年我国房车旅游出行次数为9.07万次,2020年我国房车旅游出行人数为71.81万次,2021年受疫情影响,在整体旅游业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我国房车旅游市场依旧保持快速增长,年度出行次数为96.22万次。
2014-202
1
年我国房车旅游出行次数统计图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我国房车旅游市场分为自有房车旅游及房车租赁旅游市场两大类别,2020年我国自有房车旅游出行为上升至64.81万次,同期租赁房车旅游出行次数下降至7.00万次;2021年我国自有房车旅游出行增长约88.64万次,同期租赁房车旅游出行次数上升到7.58万次。
2014-202年我国房车旅游细分市场出行次数统计图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05 旅游行业热点——网红旅游
网红旅游就是“网红+旅游”的模式,是利用网红带红旅游景点的商业形式,利用网红直播等,进一步扩大景点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5.1网红旅游景点
网红变现方式有“网络红人”、“网红奶茶店”、“网红商品”、“网红城市”、“网红景点”等形象,通过打造“物”的网红影响力来直接变现。
火爆的网红旅游景点是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业态,为旅游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2年中国十大网红旅游景点排行版
制图:观知海内信息网
5.2网红旅游与网红关系的本质
网红旅游通过对旅游地资源和旅游者需求的深度挖掘,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辅以短视频、直播等网络媒体,带来惊人的流量以打造网红旅游地、网红旅游产品,吸引来一大批旅游者进行游览参观、体验休闲、网红打卡等旅游模式,从而实现旅游产业的变现。网红旅游所具有的特征符合当下大众猎奇、从众、追求新鲜感的心理,激发了旅游者强烈的旅游动机,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打卡游”范式,其本质上网红旅游是网红经济产业链的衍生物。
2022年网红对网红旅游的影响框架模型
制图:观知海内信息网
5.3网红旅游失序行为及治安治理对策
不同于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管理模式的传统知名旅游景区,网红景点往往不具备有效应对游客量激增的能力,因此,伴随游客到来的还有各种旅游失序行为,存在的治安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网红旅游失序行为:
1.客流量大,人员混杂,侵财类案件频发。
2.责任意识弱,旅游服务差,治安纠纷常见。
二、网红旅游失序行为的治安治理对策:
1.严厉打击景区依靠“网红”滤镜开展虚假宣传的行为,保证宣传内容的符合景区实际。
2.建设科学的景点运营体系,发掘自身旅游特色,不能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开发景点,注重景点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化发展道路。
3.引进科技智能的安保设施 ,加强景点的治安防范宣传创新警民联合的旅游警务模式,发动景点当地商户、居民和景点经营者共同参与景点的治安维护。
5.4网红旅游打卡地的营销策略
网红旅游打卡地的策略营销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传统的旅游营销方式,已经很难吸引新一波年轻人,尤其在移动化、碎片化阅读时代。以上案例在创意上,融合了旅游、IP、跨界等元素,同时传播载体上,借助互联网、视频直播、新媒体的创新营销形式和内容,打造了新的爆点,吸引社会聚焦关注,面向越来越年轻化的主流客群,网红旅游营销推广上,起到四两拨“千金”的效果。
5.5网红旅游发展建议
一是开拓自身新媒体阵地,构建移动互联网传播体系;二是利用新媒体营销,形成网民打卡参与传播的浪潮;三是以疫情为“契机”,推动旅游业数字化升级;四是拓展线上业务,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第五,注重舆情监测和舆情应对,维护景区网络形象;第六,保证景区质量,创造适当的饥渴效果。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06疫情影响下旅游产业投融资情况
在新冠肺炎的打击下,国内企业停工停产,企业面临诸多压力,而行业巨头抓住时机扩张,抢占市场份额,创业环境恶劣,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中小企业被迫退出市场,据人民法院公告,截至2022年6月,以百程网为例的近百家旅游企业宣布破产。在新冠疫情和行业垄断的双重打击下,我国旅游业创业环境艰苦,发展困难。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旅游行业投融资事件共2974起,披露融资金额近8000亿元。2021年受到疫情影响投融资事件降为123起,投融资金额1267.6亿元,成为2015年以来新低,资本市场对于旅游行业的“热情”整体而言也有所降温。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酒店领域相关企业融资事件有32起,占比26%;民宿领域相关融资事件有20起,占比16%;旅行社企业相关融资事件有22起,占比约18%;线上旅游平台相关融资事件有8起,占比约1%;B端服务企业有18起,占比约15%。
企查查数据显示:已披露的投融资事件显示,融资金额过亿的共有40起、融资金额超千万级共有31起、融资金额超百万级共有6起。这其中融资过亿的头部企业有KLOOK客路旅行、道旅、泊心云舍、携住科技等。
2011-2021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融资情况
资料来源:企查查 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07 疫情下旅游产业发展热点——文旅地产
旅游地产是以旅游度假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营销模式,其开发项目全部或部分实现旅游功能,旅游地产的开发对象是旅游物业。
旅游地产上游主要是土地、材料供应商、建筑公司等,下游主要是居民自主、养老居住、度假居住、商务等。
2022年旅游地产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旅游地产参与主体主要是三类企业,一类是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商,代表企业有万科、万达、富丽等。二类是传统的旅游企业,代表企业有中旅、国旅、港中旅、华侨城等。三类是传统制造企业,代表有金杯、联想、用友等。
现今随着旅游和地产两大行业的不断发展,以旅游吸引物及其配套服务设施为导向,结合文化、休闲与度假等多功能。新型“文化+旅游+地产”开发模式形成,文旅地产是未来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影响巨大,文旅产业更是首当其冲。但与此同时,我国文旅产业在危机中孕新机,在“战疫”中悄然巨变。文旅产业数字化进程大幅加快,数字文旅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相较于国际消费而言,我国国内文化旅游市场率先复苏,引领消费大规模回流,推动形成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文旅新格局。
在国家出台相关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政策以后,我国文化旅游以内循环为主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目前国内游客甚至开始挖掘中国版海外游替代景区,如中国版66号公路、中国版恶魔之眼、中国版羚羊谷等,部分中国版替代景区依靠中国中西部独有的地貌特色鲜明,进一步助推中西部自然风光热度持续升温。恒大、碧桂园、万科等综合性房企巨头,主打产品体系,呈现布局广、项目多、单项目投入大等特征。如恒大旅游打造了“恒大童世界”和“恒大水世界“两大产品,其中童世界已布局15个,水世界未来2-3年计划布局20-30个。而发迹地域资源、文化富集的房企,如实力集团,则聚焦区域深耕,挖掘在地文化,打造生活方式引领旅居、康养项目,竞争优势凸显。
据数据显示:2021年文旅投融资事件新增549起,较2020年增长3.61%;文旅地产行业整体投融资总金额11435.53亿元,较2020年下降29.25%。投融资行业主要集中在文旅综合体、景区、酒店等。文旅制造领域投融资数量及金额大幅攀升,投资总额同比增长28.4倍,成为新型投融资新导向。而旅行社、在线旅游等领域投资金额大幅缩减。
2012-2021年中国文化旅游地产行业累计项目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新世界 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2
016-202
1
年中国文化旅游地产行业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 新旅界 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根据2021年文旅投资项目分布情况来看,云贵川渝板块为文旅投资的重点集中地。2021年重点文旅项目数量排名前五省直辖市分别为:四川、海南、重庆、云南、江苏。其中重庆市是重点文旅项目数达129个,以总投资899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2021年各地重点文旅项目数量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从文旅地产的区域发展格局来看,文旅项目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北部湾、粤港澳、长三角、环渤海、中部、云贵川渝这六大区域。每个区域依托其独一无二的气候、山海、生态等自然资源,以及人文、经济等社会生活形态,对置业消费者构成了独有的吸引力。其中,旅游资源丰富且游客知名度较高的地区集聚了大量文旅项目,如长三角、云贵川渝、粤港澳及海峡西岸。随着北部湾自贸区建设、中部经济大发展、环渤海冰雪经济的持续带动和影响下,其也必将是文旅投资高地。
文旅项目分布区域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08 后疫情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云旅游”的机遇
后疫情时代是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基本控制的基础上人类进入的新时代。 所谓基本控制, 意味着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有间断散发的小规模流行和暴发,从国外回流或季节性发作。在这一特殊阶段,随着中国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旅游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旅游产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旅游市场热度将高于境外旅游
我国已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阶段,旅游消费需求在不断释放,境外游受限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善,国内游成了中国旅游行业中占比最大且发展趋势最好的市场。
二、短途游、散客旅游快速增长
面对疫情,旅游者表现得非常谨慎,基于对自身健康的考虑和各地疫情管制政策变动的担忧,短途游将是国内旅游的首选。
短途游即在周边游、近郊游、省内游。短途游时间短、花费少,可以迅速决策,迅速实施。人们通过短途游暂时走出熟知的环境,融入大自然, 有利于获得身心愉悦,满足心理需求。因此,城市本地游、周边游包括乡村游会发生明显增长,区域内场也将最大限度地被激发。
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散客自由行、小团化、定制化也将成为主要趋势。相比于跟团游,人们更愿意单独行动,或带上家人和朋友,自主选择旅游线路和活动,或定制旅行社更小的团队进行出游。由于安全系数高,自驾游、亲子游、家庭游、私人订制游将是大众旅游的主要模式。
三、“云旅游”成为拉动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复苏的“优选项”
“云旅游”产生背景
1.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 + 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改善“互联网 + 旅游”环境,有效整合旅游互联网线下旅游的市场资源、需求和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 + 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行业与各行业的融合,培育新型的旅游互联网线下旅游服务龙头企业,扩大产业效应,加强在信息科技技术方面的创新,增添互联网技术的动力,构建旅游相关产业的综合大数据服务平台,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疫情对国内旅游价值链的固有结构及其价值创造过程均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疫情之前,旅行社在价值链结构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决定了旅游产品的性质、特征以及中下游营销渠道的选择。疫情爆发后,旅行社作为旅游活动中间商与团体旅游产品生产者的角色被强烈弱化了,旅行社需要在旅游价值链重构的过程中对其功能与市场角色进行再次定位。此外,疫情爆发后,单体酒店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抗风险能力更强的连锁酒店将获得更为快速的发展;国内航空公司重组,新的航空公司联盟出现;数字内容与平台的共建等也导致了国内旅游价值链的认知革新。
后疫情时代国内旅游价值链重构的内生驱动路径模型
3.5G时代+VR 引发直播新革命,大幅度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云”旅游的实现离不开 5G、VR、AI、数字化技术。 数字技术有助于推动实体产业转型,是带动产业转型的重要创新战略力量。数字技术为旅游企业赋予了新的发展空间,促使旅游企业转型以便更好服务旅游者,更好应对时代挑战,助力旅游产业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云旅游”的独特优势
“云旅游”,说法有很多,较为普遍的观点是游客通过基于云计算的旅游应用体验,对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智能感知、方便利用,更为充分地享受个性化旅游活动及个性旅游定制服务。它融合了现代高科技技术的智能化旅游系统,包含了 导览、导购、导游和导航四个基本功能。 与传统旅游活动相比,“云旅游”把旅游活动从实地体验上升为“在云端”的一种体验,突破了地理和时间的限制,通过云计算的功能,让游客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地享受旅游的乐趣。借助数字技术发展起来的云旅游形式,为消费者搭建了实现对美的渴望的平台,架起了通向“诗”与远方的桥梁。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文旅企业的“云旅游”实践
疫情期间,多家文旅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云旅游”探索活动。
后疫情下的
“云旅游”
活动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信息咨询整理
通过“云旅游”这类“无接触”旅游,是适应当下新冠疫情及之后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式,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维持了企业在旅游者面前必要的“出镜”率,为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复苏集聚了能量。
“云旅游”对传统旅游行业的冲击的思考
“云旅游”对旅游行业的冲击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