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蓝莓全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核心提示来源:中国果树作者:郭旭,史官清,吴黔川,夏大胜,孔平平,梁娟,田媛容。蓝莓又称蓝浆果或越橘,为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多年生低灌木,为“十大健康食品”中唯一的水果。蓝莓起源于北美洲,分布于美洲、欧洲、大洋洲以及中国的西南和东北等地。作为一种精

来源:中国果树作者:郭旭,史官清,吴黔川,夏大胜,孔平平,梁娟,田媛容。
蓝莓又称蓝浆果或越橘,为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多年生低灌木,为“十大健康食品”中唯一的水果。

蓝莓起源于北美洲,分布于美洲、欧洲、大洋洲以及中国的西南和东北等地。

作为一种精品水果,蓝莓富含大量的营养成分,且具有较好的保健价值。头条免费图片1999年贵州省麻江县引种第一批蓝莓,填补了我国西南地区没有蓝莓的空白。贵州省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一县一业”等政策,为蓝莓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贵州省麻江、丹寨、黄平等县将蓝莓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打造蓝莓原料交易和全产业链信息交易大数据中心。

贵州省蓝莓产业发展对促进山地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完成农村产业革命和实现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全产业链为观照视角,对贵州省蓝莓产业进行系统调研和梳理,分析贵州省蓝莓全产业链的发展现状,提出促进贵州省蓝莓全产业链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贵州省蓝莓产业发展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从企业战略到国家战略的“全产业链”2009年,中粮集团首次提出构建“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的战略目标。

意图以消费者为核心,构建涵盖从“田间”到“餐桌”各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系统。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一经提出便受到理论界的关注。

全产业链的核心在于“全”,亦即对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介入,构建从源头到终端的产业链条。

全产业链的构建主体包括介入产业链条的各参与者和利益相关方,包括基地、平台、政府等,其行为模式和利益考量各有不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延续了大家熟知的“一体化”发展模式而又有新的特征,故解释力较强。经过学界的研究和实务界的不断探索,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21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全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素质跃升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提出,贵州省要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包括蓝莓在内的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路径,在贵州省尤其受到高度重视。贵州省蓝莓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将其放置于全产业链视角下进行考察,具有现实意义。

头条免费图片全产业链视角下贵州省蓝莓产业的发展特征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贵州省蓝莓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位居全国第一。2018年贵州省蓝莓种植面积达16.5万亩,较上年新增10万亩左右;2019年贵州省蓝莓种植面积达16.8万亩,居全国第1位;2020年贵州省蓝莓种植面积达18.2万亩;2021年蓝莓种植面积为19.4万亩,种植面积仍居全国首位。形成了以麻江县和黎平县为主的蓝莓种植基地,其中麻江县蓝莓种植面积7万亩,有机认证14600亩。麻江县立足于所拥有的独特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将蓝莓作为县域主导产业,不断探索蓝莓产业链条中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取得较好成效。

贮藏保鲜技术取得进展蓝莓浆果在夏季成熟,彼时天气炎热。蓝莓采摘后呼吸速率变强,代谢增加,不易贮藏。特别是蓝莓浆果表皮容易破损,导致整颗蓝莓腐烂变质。蓝莓存储主要是从抑制呼吸作用出发,达到保鲜的效果,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减少损失。

现阶段蓝莓浆果贮藏技术主要有低温贮藏、气调保鲜、化学保鲜、物理保鲜等。首先是低温贮藏。在其他条件一定的前提下,蓝莓品质与贮藏温度高低呈负相关。

蓝莓采摘后主要通过冷链运输,以1~3℃低温保持其营养价值和风味。其次是气调保鲜。即在蓝莓密封包装中充入气体,抑制其呼吸作用以减少内部营养成分的损耗。

目前最常用方法是填充高浓度CO2和低浓度O2,抑制蓝莓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生存繁衍,减少营养的损失。再次是化学保鲜。有熏蒸保鲜和化学剂处理保鲜2种方法。熏蒸保鲜技术就是将采摘的蓝莓通过化学原料进行熏蒸,熏蒸的气体主要成分有SO1-MCP和乙醚等。

合理温度和浓度的熏蒸会让蓝莓的抗性提高,从而达到贮藏效果。蓝莓采摘后表皮容易遭到病原菌的侵染而导致腐烂,可以通过无毒的化学试剂如水杨酸处理来达到保鲜的效果。第四是物理保鲜。

物理保鲜是通过一些物理方法对蓝莓进行杀菌处理,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辐射保鲜,即用X射线处理蓝莓。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高压静电电离空气产生的离子雾和臭氧分子处理蓝莓,以增强保鲜效果。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不断完善在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的同时,贵州省蓝莓产量也逐渐扩大,2020年达8.5万t,位居全国第一。

随着蓝莓种植规模的扩大和蓝莓产业的发展,蓝莓加工技术不断进步。对蓝莓中花青苷、绿原酸、黄酮素、亚麻油素、二苯乙烯、白藜芦醇及不同维生素的研发取得重要进展。蓝莓产品加工技术的逐步成熟,促进了贵州省蓝莓加工产业的发展。

贵州省蓝莓产品开发较晚,创新产品品种、丰富产品结构是贵州省蓝莓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蓝莓初加工产品、蓝莓饮料、蓝莓发酵品、蓝莓糖制品、蓝莓护肤品及蓝莓保健品等领域,。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