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河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河南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抢抓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河南省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将河南省打造成为全国卫星及应用产业高地。《行动计划》指出,联合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地质研究院、嵩山实验室、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中电科二十七所、航天宏图等科研力量,争创国家级卫星技术创新中心。
支持推动组建河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学会,培育省内卫星应用技术机构,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展应用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联合研发,拓展卫星创新应用。
推进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与重点企业、产业园区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共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相关人才培养基地,支持省内高校开设卫星及应用产业相关专业,承担或参与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培养、引进卫星专业人才及团队。河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直有关单位:卫星及应用产业是指以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技术及应用为基础,从事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为抢抓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省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卫星及应用产业高地,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立足我国通信卫星、遥感卫星以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强创新、夯基础、育企业、布场景、促消费,紧盯重大项目实施,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卫星及应用产业体系,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卫星及应用产业高地,为建设现代化河南提供支撑。——卫星运营服务。
重点发展面向全球市场的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信息服务,打造航天测运控中心、航天数据交易中心、空天数据应用中心。卫星通信方面,深化与中国星网集团、中国卫通等央企合作,加快布局国家卫星互联网系统运营服务,推动亚太、中星等系列卫星在河南的运营落地。
卫星导航方面,建设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河南分中心,加强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的社会化服务能力,面向各类终端和应用系统提供高精准位置服务。
卫星遥感方面,通过自建遥感卫星系统及其地面系统,建设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运营服务平台,面向全国提供商用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卫星制造及配套。围绕特色卫星系统建设,带动卫星总装、平台及分系统研发、载荷研制、航天配套等产业落地发展。
探索商业卫星批量化设计、研发与低成本制造,开展智能化卫星研制,打造模块化、柔性化的商业卫星制造工厂,形成低成本、高可靠、大批量卫星生产能力。围绕卫星推进、遥感测控、姿轨控制等主要分系统,开展智能化、低成本新型卫星平台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制试验。发挥河南在高端液压气动、新材料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强化卫星制造、火箭制造和发射的配套能力。——地面设备制造。
抢抓北斗定位、卫星通信与5G、物联网、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机遇,研发船载、车载、机载等新型卫星终端。加强高精度、低功耗、低成本、小型化的北斗芯片及关键元器件研发和产业化,开发卫星通信、导航、授时等多功能通信模组和智能终端产品。加快布局信关站、新型航天测控数传一体化站、光电监测系统等地面系统制造。——融合应用。
推动卫星遥感、通信、导航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5G、无人机等加速融合,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卫星软件、大数据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围绕自然资源、气象、生态环保、水利、应急、农业、林业、地质、能源、交通、物流等行业打造特色应用。到2025年,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建立,产业综合实力在中西部地区领先,建成立足中部、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卫星运营和应用服务中心,形成国家级商业空间信息枢纽,成为特色领域卫星应用的策源地。——形成发展特色。
发挥星间通信、卫星测运控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区域性天地互联枢纽节点,成为国家重要的航天测运控和数据交易应用中心。联合国内优势单位,共建遥感星座,面向全球开展遥感信息服务。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以交通、气象、农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卫星应用领域为重点,打造国家级卫星应用示范基地。
——壮大产业规模。引进培育20家以上卫星相关的骨干企业,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建成10家左右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在数字化治理、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信息消费领域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形成50个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卫星示范应用。——夯实发展基础。以即时遥感星座、混合遥感星座、郑州航天枢纽港等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完善空间基础设施和卫星地面设施建设;以航天数据交易中心、空天数据应用中心建设为重点,统筹建设国家级空间大数据中心。力争到2025年,完成10颗以上卫星部署。
充分发挥郑州、鹤壁在卫星及应用产业中的先发优势与引领作用,支持各地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集群和应用示范,统筹规划卫星运营、卫星制造及配套、地面设备制造、卫星应用服务等产业,打造河南卫星及应用产业“2+N”的空间布局。——打造郑州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高地。强化郑州高新区北斗产业园、河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园等载体支撑,推进基于“北斗”平台的应用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发展面向农业、气象、交通、物流、能源等行业的卫星融合软件与服务;规划建设郑州航天枢纽港,推动遥感星座建设及遥感数据应用服务,带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河南省卫星产业园,打造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载体。——发展鹤壁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集群。支持河南航天宏图等企业建设中低轨混合遥感星座,加强鹤壁空间地理信息与5G融合应用试验区建设,带动卫星上中下游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整体格局。——创建一批卫星应用示范区和产业配套基地。
支持各市结合本地特点,打造一批数字化治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及信息消费领域的卫星应用示范项目。推进许昌卫星终端模组产业园、平顶山卫星互联网区域数据中心、焦作地理信息产业园、北斗卫星服务豫北分中心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发挥郑州、洛阳在特种泵阀、特种管路、航天级元器件、终端设备方面的产业优势,加强卫星平台制造配套及卫星应用能力,发挥三门峡、商丘等地材料产业优势,扩展铝基、铜基、钨钼、钛基以及碳纤维等新材料在卫星领域应用,支持许昌、新乡、信阳、驻马店等地市做强卫星制造配套产业。
重点任务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完善创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