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考察了全球产业在地理上的变化以及全球价值链在不同地理范围的运行发展,是基于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面来研究产业全球或区域网络组织化问题的理论,其中产业是竞争力的“舞台”,而国家与企业是参与竞争的行动者。从经济全球化趋势以来,全球价值链的空间布局演化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模块化到垂直专业化。
由于在全球价值链中,产业是发展舞台,企业和国家是发展主体,没有一个国家或企业能在全球产业分工所有环节中占据绝对的竞争优势,并提供所有价值模块的生产或服务。
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被“分割”成不同的生产环节或工序,然后被跨境外包到能够最有效完成该任务的“地点”进行,因而企业或国家提升参与全球化分工能力的途径,必须按照模块化发展理念,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和能力专长,找准自身在全球产业链条中的角色定位,专注于某个擅长价值模块开展生产经营,即实施“垂直专业化”发展战略。Baldwin将产品生产的“区域化”和“全球化”分离过程描述为全球化进程中的第二次“解绑”。这种全球产业分工的深化,导致“地点—产业价值模块—企业”间的单向包含关系被打破,产业垂直一体化模式从相对分割的方式转向以核心环节和全球外包融合的方式转变,驱动全球价值链构建与运行的主导企业,将核心关键环节更多地布局在“微笑曲线”两端的高附加价值环节。
而将中间附加值相对较低的制造环节以外包的方式向外转移,并依据国家间比较优势的差异在全球寻找“地点”进行动态最优资源布局和配置,大量“价值岛屿”类似漫天繁星一样分布于全球空间范围,最终形成“全球产业分散、模块区域集聚”的分布格局,越发凸显了经济全球化中“地点”对于价值创造的作用:国家或地区是否具有强大的“垂直专业化引力”,是其成为产业价值模块特别是高端价值模块“扎根地”的关键。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伴随着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以及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体,全球经济重心和消费市场逐渐“东移”,亚太地区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区域。原本在发达国家布局研发、营销、服务等环节、在发展中国家布局生产制造、加工组装环节的格局悄然变化,由于服务、研发更倾向于接近消费市场,跨国公司开始将更多研发、服务活动布局发展中国家,加速了创新要素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和分工协作,形成区域创新链或全球创新链。在此全球产业分工模式变化新趋势下,以自身消费市场为基础,通过向发达国家“逆向发包”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成为后发展经济体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赶超的重要动力。
学术界对主动整合和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研究增多,比较有影响的是刘志彪提出凭借庞大的经济总量和内需市场,中国应从加入全球价值链转向嵌入全球创新链,在全球范围内搜寻先进研发资源,再利用中国庞大内需市场进行“逆向发包”,实现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轨道发展,是中国新一轮全球化战略的实现路径选择。然而,国际分工协作还是具有很强的属地性质的,大多发生在地理邻近区域和交通便利连通区域。
根据空间地理学和国际贸易理论,由于全球贸易分工精细化程度加深,一个产品的中间品要多次跨越多个国家,每一次信息交换成本都具有“乘数效用”,导致国家地理边界分割成为国际贸易信息传输的重要阻隔,对不同地区间的协调沟通提出了更高要求,跨区域信息及时传输变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中美经贸摩擦和脱钩持续加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跨区域经贸合作快速增长势头被扭转,全球不同“地点”将产业链物理时空分割得支离破碎,被分割后的“价值岛屿”信息连接和上下游协作大幅受限,全球产业布局衡量标准由效率优先逐步转变为效率与安全兼顾,倒逼全球价值链由全球化向区域化、本地化和多元化转变。因而,尽管嵌入全球创新链为后发地区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提供了可能路径,但实现更大范围和更精细化的分工协作,将会产生更高的跨区域协同成本,在尚未实现突破性技术支撑的情况下,这条路径难以实质性推进。第二阶段:从垂直专业化到对外连接。
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数字化变革加快孕育兴起,对生产模式的影响日益加深。据中国信通院研究报告显示,G20国家数字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数字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其中产业数字化占比由2016年的84.18%增加到2017年的84.47%。“互联网+”推动信息技术和制造方式、服务模式、营销手段深度融合,改变了商品交易场所,拓展了交易时间,减少了中间环节,疏通了信息流通的“脉络”,为不同地区提供了“线上化”的协调沟通路径,实现了不同“地点”和产业价值模块间的要素实时交换,大幅降低了时空距离带来的“地点”间信息传递成本,导致跨区域产业协同不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为“地点”间的价值模块分工提供了“虚拟”平台空间与组织支撑。为此,“互联网+”连接改变了全球价值活动的连接机制、生产机制和扩散机制,使得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各个价值环节能够实现紧密联系,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并向高端攀升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
一个国家或地区借助“互联网+”强大的“连接”功能,能够打破物理时空的壁垒约束和信息阻隔,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协同结网,虚拟连通相关的产业价值模块,实现更广经济时空范围内的要素资源整合,促进资源向更大范围、更合理配置方向流动,实现地理空间上被块状“分割”的各“价值岛屿”能重新“连接”起来,形成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模块地理分散、信息平台连接”的格局,促进产业发展并迈向中高端。全球价值链“互联网+”连接的定义。从全球价值链的空间演化趋势看,从模块化、垂直专业化到“互联网+”连接,价值模块从一个区域集聚,到模块化离散至多个区域,再到将多个区域连接为一个整体,背后是全球价值网络分工模式和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空间区域的“垂直专业化”解决的是“进”的问题,而空间区域“连接”则关注的是“出”的问题;垂直专业化带来的是价值模块被不同国家或地区块状“分割”,那么“互联网+”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被分割的价值模块间又重新“连接”起来了,这种连接就类似人类肌体的关节筋骨,将相关功能器官有机连接为一体,从而实现额外的价值增值,最终形成基于虚拟空间邻近、价值模块功能互补的全球价值网络。
基于此,一个国家/地区特别是后发展地区能否嵌入全球价值链并实现跨越赶超和价值模块环节跃升,不仅要考虑“垂直专业化引力”所带来的要素“流入”和企业“扎根”地点聚集效应,也要考虑“互联网+”连接所带来的要素“连通借势”,最终形成“内引外连”的发展战略模式,从而大幅增强“地点”的竞争优势。为此,将全球价值链“互联网+”连接定义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依托“互联网+”连接功能,不同“地点”的价值模块建立起基于虚拟空间的价值关联,进而实现跨区域价值创造额外增值和竞争力提升。全球价值链“互联网+”连接的分类。根据全球价值链分工环节划分标准,从研发、制造、营销三个主要价值模块来看,不同“地点”、不同价值模块间的“互联网+”连接模式,主要包括6种组合,按类别划分,可以分为“梯度连接”和“互补连接”两大类。
其中,“梯度连接”主要是指同一价值模块的要素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传导,最终形成地区之间各自在不同模块上的动态合作运行;“互补连接”则主要指不同价值模块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传导,最终形成上下游之间分工明确的整体。1.梯度连接。全球价值链“互联网+”梯度连接,指后发展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同一价值模块间的“互联网+”连接,包括研发价值模块间的连接、制造价值模块间的连接、营销价值模块间的连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同“地点”同一种价值模块的发展水平往往存在梯度差异,即一个地区的某个价值模块很可能具有其他地区不具备的竞争优势,如领先技术、规模经济、成本优势、管理方式、组织架构等,各地区独自发展时,往往是竞争关系,且后发展地区处于劣势低位,转型升级发展和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相对困难,跨区域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格局难以形成。然而,两个不同发展水平的“地点”,建立“互联网+”连接后,由于发展水平存在梯度势差,“地点”各自的竞争优势在价值网内部能够双向转移,不同优势的企业相互分享各种优势资源与信息,优势从高处向洼地流动,成为产生协同效应的内部驱动,从而实现良性循环,达到价值网优势的帕累托优化。因而,这种不同“地点”同一种价值模块间的梯度连接,是一种优势势能的跨区域转移。
从一个“地点”所处势能的不同位置来看,又可以分为两种维度,第一种是一个“地点”的某个价值模块与更发达地区进行“互联网+”连接,对接更加优质先进资源,借助外智提升本地区竞争力;第二种是一个“地点”的某个价值模块与后发展地区进行“互联网+”连接,通过价值模块的辐射扩散,使本地区优质资源外溢产生效益。2.互补连接。全球价值链“互联网+”互补连接,指不同“地点”的不同价值模块间的“互联网+”连接,包括研发价值模块与制造价值模块的连接、制造价值模块与营销价值模块的连接、营销价值模块与研发价值模块的连接。在传统地理租金影响下,一个“地点”核心企业取得竞争优势,需要在本地布局大批配套企业,并进行模块化分解和专业化分工,核心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流程化管理,提供低成本的标准化产品,因此传统意义上产业的区域分工是有明显地理属性的,往往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向周边一定地理空间内辐射,产业发展和向价值链攀升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周边区域的资源优势和配套能力,区域分工格局以圈层结构为主。
由于“互联网+”无边界化的天然属性,能推动处于“分割”状态的价值模块突破物理时空约束,并在无限延展的经济时空中建立联系,不同“地点”间建立“互联网+”连接后,上下游价值模块间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幅降低,信息实时性增强,信息透明度更高,信息不对称减少,推动更大范围分工合作成为可能。因此,一个“地点”核心企业能在更广的经济时空范围内选择比较优势强的上下游企业合作,通过这种连接红利实现额外增值,改变自身处于区域的资源局限性,并依托连接红利改变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位置,提升本地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