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说,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分为两类,一类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典型代表如腾讯、等。另一类提供“零售”产品和服务,典型代表如阿里、美团、京东等。
“零售”类服务往往比“信息”类服务的模式更重,往往成本更高,毛利更低。
而在“零售”类的代表企业中,美团无疑是最重的一个。但重力越大,惯性越大。过往的商业经验告诉我们,商业模式越重的企业,往往更具韧性,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公司始终能保持自身节奏,实现稳定增长。
美团也多少体现了类似的特点。
尽管遭遇疫情,流量到顶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美团仍交出一份稳健的二季报。报告期内,美团营收实现509.4亿元,同比增长16.4%,经营亏损为4.9亿元,同比收窄84.8%,调整后净利润实现20.6亿元,同比扭亏。财务表现稳健,得益于基本盘稳固,以及新业务增量的开辟。
基本盘方面,美团外卖、到店酒旅等构成的核心商业板块表现稳健,其年度活跃用户、活跃商家等保持着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即时零售业务二季度实现突破,美团闪购日均单量达430万,用户数及交易频次也显著增加。
那么,美团是如何实现各项业务的稳健增长呢?美团在二季报中,调整了业务分部披露,在新的业务板块化划分下,我们能更好的找到答案。
/ 01 /业务基本盘稳固财报是了解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窗口。在二季报中,美团调整了业务分部披露。在新的业务板块划分下,投资人能更清晰地洞察美团整体业务的推进。
具体来说,美团将外卖、到店酒旅、美团闪购、民宿及交通票务业务构成核心本地商业板块。新业务则包含美团优选、美团买菜、电商、快驴、网约车、单车、电单车、充电宝、餐厅管理系统等。应该如何理解美团调整业务分部?新业务分部,更符合每个业务的发展阶段,也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的业务战略。从业务发展阶段看,核心本地商业分部下的业务,大多是成熟的轻资产模式业务,为公司贡献稳定的经营利润和现金流。
而新业务的商业模式仍在探索,需要更多时间优化商业模式。新的业务分部下,可以更清晰了解各项业务进展,并进行针对性资源投入。从业务战略看,新分部下,公司各项业务有一定的关联性,其将业务分部整合到一起,更能完整地反映公司各商业板块的业务战略进展。以本地商业板块为例,其各项业务均具备协同性。
其中,外卖是美团用户的主要来源,能够为到店酒旅业务带来交叉销售机会,到店业务中的商家又能转化为外卖商家,夯实平台的供给优势。而作为外卖业务的延伸,美团闪购能够共享外卖的用户基础和配送网络。上述业务组合共同为用户构建了完善的本地服务体系,将上述业务的经营数据统一整合,能更全面地反映本地服务业务的经营成果。对于投资人来说,美团重新调整业务分部后,投资人可以更清晰的观察美团成熟业务和新业务的发展状况,以更全面的了解美团基本盘。
从新的业务分部下观察,不难发现,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和新业务均实现较好表现。数据显示,二季度,美团本地商业板块营收368亿,同比增长9.2%,经营利润实现83亿,同比增长39.7%。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说明本地商业板块盈利能力出现较大改善。
盈利改善固然有行业短期因素的影响,疫情使中小型餐馆大多暂停营业,低客单价订单的供给减少带来的订单结构优化。但更重要的还是,美团业务效率的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外卖和美团闪购的单位经济效益逐渐改善。
以外卖业务为例,美团在二季度电话会议中提到,公司专注于高质量增长和运营效率提升,使外卖利润率同比、环比均有所提高。本地商业板块表现稳健的同时,美团新业务也表现不俗。二季度,公司新业务营收实现142亿,同比增长40.7%,经营亏损也有一定收窄。其中,新业务增长主要由美团买菜等商品零售业务驱动。
报告期内,美团买菜用户及订单数量均创新高。展望未来,美团买菜也有望与闪购、外卖形成协同,共同满足用户即时零售需求。/ 02 /即时零售开辟新增量优秀企业往往在主营业务站稳脚跟后,找到新的商业增长点。
美团亦如此,即时零售正在为美团开辟新的业务增量。美团即时零售板块的重要业务-美团闪购日均订单量有大幅提升,并且盈利模型改善。财报显示,美团闪购日均单量达430万,用户数及交易频次也显著增加。此外,公司在二季度电话会议中提到,美团闪购的经营利润非常接近收支平衡。
谈及未来发展时,公司提到,美团闪购有潜力实现更高的订单价值和广告收入。而美团之所以能够依靠即时零售开辟新增量,不仅得益于即时零售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公司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先天优势以及持续投入。从行业发展看,疫情催化了即时零售购物需求。
在紧急管控措施下,用户需要在短时间内从本地商店快速储备生活必需品,需求端带动也使更多商家上线平台。而长期来看,"时间成本 "日益成为购物的重要考虑因素,用户更加青睐即时零售的及时性,即时零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