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广告活动本身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过程,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告传播从创意设计向整体传播转变、从单纯效益至上向品效合一转变,广告人才知识结构也发生变化,需要更加广博的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的支撑。除了与市场营销、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融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告人才培养中的跨学科融合与互动的范围更广。
广告运作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就涉及到广告学、营销学与计算机这三个不同的学科。
国际上,哥伦比亚大圩新闻学院开办新闻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双硕士项目;在国内,华南理工大学把广告学专业定位为“文科中的工科”,通过与本校的优势学科,如软件、计算机加强合作,在广东省建立了一个新媒体和品牌传播的创新和应用的重点实验室,并在新媒体软件等领域推出了一个硕士课程。跨学科合作正在打破学科之间原有的障碍,把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告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学科理论知识的支撑。从该层面上看,跨学科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同时,跨学科还能弥补学科之间师资力量的不足,也能在这种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促进适应市场发展的复合型广告人才的培养。
跨业界高校广告教育要跟上市场脚步,就需加强与业界合作。高校的理论知识优势与业界的实践经验优势、市场反应优势形成互补,推进广告人才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与传统跨界合作不同。
传统的跨界合作多停留在表面,如建立实习基地、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开专场讲座,合作的深度、广度都远远不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告人才培养,加强跨界合作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到毕业设计、从学生实践到就业、从师资共享到合作研究,这种合作贯穿与人才培养的全程。
如深圳大学开设“小学期”,一个月的时间里纯业界动态和知识,邀请日本电通、深圳本地互联网企业入校开讲,引进业界最新的、最核心的广告运作、媒介融合前沿知识;进行毕业设计改革,将毕业设计融入业界真实案例,由业界专家来打分;北京大学大量聘请业界兼职教师,与前沿平台在行业、产业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暨南大学与业界合作开办“广告兵法训练营”“虚拟互动应用研究中心”;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引入业界真实项目,学生在学校老师与业界专家的共同指导下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广告人才培养绝不能闭门造车,要充分加强与行业、与市场的互动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和举措,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与综合运用,学习国内外广告互动、营销互动的先进经验,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互联网企业、广告经营企业、甲方公司也应在高校广告人才培养方面予以支持,向广大师生提供业界最新动态信息、技术指导支持和教学互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