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线视频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受到大部分人的青睐,截至 2020 年 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达到9.27亿,占整体网民的 93.7%,可以看出,
通过互联网观看视频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纳,并有取代其他观看渠道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对互联网视频广告屏蔽行为性质的认定应当更加谨慎,因为这直接关乎到了网络用户的直接利益。
因此,在对行为作出评判之前,应当首先了解互联网视频广告的相关理论。
互联网视频广告的类型
互联网视频广告,即插播在视频平台内的广告,属于互联网广告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典型的有偿性和商业性。视频网站经营者将商业广告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投放在其经营的网页、移动APP、PC客户端内。
近些年,随着网络用户基数的不断增涨,广告费用已经成为了视频网站主要的盈利途径。视频平台在不断发展,互联网视频广告的形式也更加多样。
本文所指为最常见的几种,贴片广告、页面广告、弹出式广告、暂停广告。
贴片广告,最早被应用于电影行业,电影公司将商业广告投放在电影播放前,观众在观看电影前需先观看数量不等的广告。这一模式很快被网络视频平台所效仿,经营者将广告投放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
又根据投放广告的时间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贴、中贴、后贴三种。
前贴指投放在正式视频开始前的广告,通常播放时间会长于中贴和后贴,大概在十五秒至一百二十秒之间;中贴指投放在视频播放过程中的广告,
时间大概为三十秒以内;后贴指投放在视频结尾处的广告,时间为三十秒至九十秒之间。
贴片广告因其投放成本低、播放时间灵活、广告效果好等特点,是目前视频平台最主要的广告形式,
也是目前屏蔽视频广告相关案件涉及最多的广告类型。
页面广告,一般存在于网页内,被放置在网页边框或者视频周围的各种链接类型的广告,主要包括横幅式、标识式、文字式等。
用户在网页内直接点击广告的链接即可进入广告宣传页面。
当前,主流的视频平台已很少出现页面广告,因为其不仅影响网页的整体美感,而且宣传效率也不甚理想,很少会有用户去刻意点击广告链接对此进行深入了解,传播作用不大,
只有一些用户较少、点击量较低的视频平台还在使用页面广告。
弹出式广告,指的是用户在浏览视频网页时,在网页内自动弹出的视窗类型的广告,此类广告弹出后会遮挡住正在播放的视频,
而且关闭广告的图标极其微小,用户经常会在试图关闭时手误点进广告界面。
弹出式广告因其出现频繁、关闭困难、遮挡视频等特点,已经严重影响了用户的观看体验。2015 年我国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弹出式广告应当将关闭标志置于显著位置,确保一键关闭。
因此,目前大多视频网站内都已舍弃弹出式广告,近些年也很少出现由弹出式广告引起的纠纷。
暂停广告,指的是用户暂停正在播放的视频时出现的覆盖在视频上方的广告,一般以静态或者动态的图片形式出现。
用户可以直接点击图片进入广告页面,也可以直接点击图片右上角的关闭标志自行关闭。
目前大部分视频平台都会投放暂停广告,但此类广告只会在用户主动暂停观看视频时才会出现,因此对用户的观看体验影响较小,
实践中也较少出现因单独屏蔽暂停广告所引发的纠纷。
可以看出,贴片广告和暂停广告是目前视频平台最常用的广告形式,但暂停广告因其自身的性质更容易被用户接受,故屏蔽互联网视频广告行为针对的对象大多为贴片广告,
本文所提到的被屏蔽的广告类型也皆为贴片广告。
互联网视频广告屏蔽的行为模式
随着广告时间的不断延长,非会员用户苦不堪言却又无能为力,因为要想通过视频网站观看视频,首先就要接受网站推行的“免费+广告”的运行模式,想跳过广告只能选择充值该网站的会员,
而各个视频网站的会员又不可通用,且价格也不算便宜。
多数人无法接受因为一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而充值会员的行为。有些互联网企业注意到了该类人的需求,
研制出互联网视频广告屏蔽技术,想要以此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并获取流量。
互联网视频广告屏蔽行为,指企业利用技术手段,对视频网站投放的广告进行快进、拦截或屏蔽等行为,
让视频用户在观看时不受或少受广告的困扰,保证了视频观看的流畅性。
屏蔽技术随着视频网站广告形式的更新而改进,严重影响了网站经营者的广告收益,
通过检索近些年有关屏蔽视频广告的案件,可以发现目前市场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屏蔽互联网视频广告的方式:
1.通过浏览器屏蔽广告
部分浏览器商家将屏蔽功能应用于自身浏览器中,用户在使用其浏览器上网观看视频时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观看广告。通过浏览器拦截视频广告操作简单且实用,深得视频用户的亲睐,是目前为止引起纠纷最多的屏蔽方式。
典型案例有“合一诉金山猎豹浏览器不正当竞争案”与“腾讯诉星辉公司不正当竞争案”。
2.通过软件屏蔽广告
这种屏蔽方式指企业或个人研发出能够拦截贴片广告的软件,用户下载后利用该软件可以直接将视频网站广告进行屏蔽。不同于浏览器屏蔽方式,利用软件屏蔽广告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开发者通常直接以屏蔽广告为宣传点来吸引用户下载,且软件一般都为免费。
3.通过路由器屏蔽广告
路由器商家运用技术手段在自家路由器内植入可以屏蔽视频广告的程序,用户在使用该路由器连接网络观看视频时会出现拦截广告的选项,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观看广告,路由器卖家往往会因此而提高销量。
“爱奇艺诉北京极路由”案便是因路由器屏蔽视频广告而引起的纠纷。
互联网视频广告屏蔽行为造成的影响
市场中的行为都是以利益为出发点,互联网视频广告屏蔽行为的产生,无疑对视频网站经营者、屏蔽服务提供者以及网络用户的利益都产生了影响。认定屏蔽行为的性质,
也需要分析以上三方主体所受的短期影响与未来可能受到的长期影响,在这个基础上,再权衡各方的利益,作出定论。
1.对视频网站经营者的影响
视频广告屏蔽技术的出现,遭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视频网站经营者。视频网站针对免费用户一直遵循的是“免费+广告”的运行模式,网站购买视频的版权,
再与广告商合作,将商业广告投放至视频内赚取广告费。
用户屏蔽广告后,广告的观看量下降,宣传效果下滑,直接导致广告商减少对视频平台的投资。
并且之前一直选择付费购买会员的用户也因为屏蔽技术的出现而拒绝续费会员,转而使用免费途径观看。
因此,视频平台的损失可以分为两部分计算:广告收入与用户会员收入,这对于一些没有其他收入途径的视频平台来说是致命的。
此外,视频平台想要消除该影响也并非易事,一旦用户习惯于通过屏蔽服务提供的途径观看视频,
那么视频平台即使提高广告质量或缩减广告时间也无法做到及时止损。
可以说,互联网视频广告屏蔽行为直接对视频网站长期以来的商业模式造成了冲击与破坏,其只能被迫改变商业模式或投入大量财力来研制应对的技术手段,
并随之不断更新。这无疑提高了平台的运营成本,是经营者所不能接受的。
2.对屏蔽技术提供者的影响
与视频平台相反,视频广告屏蔽技术让屏蔽服务提供者获利颇多。在提高用户观看体验的同时,也在享受着用户为其带来的免费宣传。首先其商品的销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次,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也提高了自身公司的知名度,在市场中获取了流量,为公司的发展运营创造了经济基础。
短期来看,对屏蔽服务提供者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视频平台想要转变其经营模式并非易事,需经过长期的考察与试验;专门研制技术手段进行反制对视频平台来说也会增加成本,
而且各种形式的屏蔽手段也让视频平台疲于应对。
但是,一旦视频平台无法承受经济损失,
被迫停止运营或者取消“免费+广告”的模式,全部转变为收费观看,那么他们是否还能留住客户,保持产品的竞争力,也是值得屏蔽服务提供商家需要慎重思考的。
3.对网络用户的影响
互联网视频广告屏蔽行为对互联网用户的影响是认定其性质的重要依据,
因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之一便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他们在看视频时能够免受广告的困扰,这无疑是一种福利,因为当前视频平台的广告让他们愈发不能接受,
广告时间逐渐增长,内容却越来越枯燥。
并且视频平台为了提升广告的宣传效率,往往会在一段视频的最高潮部分投放广告,用户出于对剧情的好奇,只能选择无奈接受。
因此,互联网用户对于屏蔽视频广告行为大多是持支持的态度。
但是,大多数用户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所支持的屏蔽技术,是基于特定的商业模式下才能产生的,如果屏蔽视频广告技术发展过快,导致视频平台的商业模式被彻底破坏,
视频平台只能选择停止提供视频观看服务或转变为收费观看视频的模式,这直接会导致用户失去免费观看视频的机会。
在腾讯公司诉世界星辉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二审中,腾讯公司提供的《中国网络视频行业中广告拦截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中表明:
屏蔽视频广告行为会损害消费者的长期利益。该报告也为二审的改判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