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还会再创新低吗中概互联网何时能迎来困境反转

核心提示腾讯又创了新低,从2021年2月18日的最高758.9港币,到2022年10月20日,股价跌到了232.4港币。如果一年多以前,有人说腾讯股价会在1年8个月之后,股价跌得只剩三分之一,恐怕当时没有一个人会相信。恒生科技指数目前已经跌去60%

腾讯又创了新低,从2021年2月18日的最高758.9港币,到2022年10月20日,股价跌到了232.4港币。如果一年多以前,有人说腾讯股价会在1年8个月之后,股价跌得只剩三分之一,恐怕当时没有一个人会相信。

恒生科技指数目前已经跌去60%,美股的中概股基本跌去80%,同样的这些互联网公司都在过去一年多经历了反资本垄断的处罚,又被大股东无情抛售,而原有的用户增长模式已经基本见顶,高速增长的逻辑已经受到质疑。

基本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概股就跌去了80%,不谓不惨,挤泡沫的速度也够快。那么,以腾讯为主的这些互联网科技企业真的不行了吗?今后的互联网企业的两大发展方向是工业互联网和自动驾驶。以腾讯、阿里为主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借助自身的云计算技术优势,带动工业互联网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而自动驾驶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了环境感知和传感器融合、智能网联V2X、高精度地图、决策规划等关键技术,很多场景和技术都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完全可以为自动驾驶提供解决方案并推动商业化和产业化,打通全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除了未来的前景外,腾讯、阿里这类企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级别的基础设施,已经渗入了14亿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就算按照公用事业的估值,每个公用事业的估值也是不一样的,长江电力也有20倍。更何况腾讯并不是真的公用事业,后续仍有成长空间。

更何况腾讯、阿里这种互联网运营模式,以它们目前的规模,现金流也都是很充盈的。腾讯公司每日定投自己公司、大额的回购,拿出真金白银的态度,说明管理层对公司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再看2001年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泡沫挤破后,像微软当时也经历了反垄断的罚款,而亚马逊也曾遭遇过危机,而如今微软的云基础服务收入在2016-2021 年归母净利增速中枢提升至32.3%。

经营收入反应到股价上,2016-2021 年间微软累计涨幅达 578.2%,超额收益明显。

再来看亚马逊,2015 年之后亚马逊的 AWS 云计算业务发展步入快车道,2015-2021 年 AWS 营业收入占比从 7.4%提升至 13.2%,营业利润占比从 41.2%提升至 74.5%。在新业务推动下 2015-2021 年亚马逊归母净利增速中枢抬升至 118.9%。而亚马逊的股价呢?这几年间股价上涨了980%。

而阿里和腾讯的云计算业务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国内应用的基础来说,都一 点不差。虽然我看好腾讯,看好港股恒生科技和中概,但在美股的加息周期下,只要宏观经济没有好转,互联网的广告业务就很难复苏,大家都在缩减规模,抵御寒冬。更何况美股的加息也进一步抑制了港股的流动性,港股流动性收紧,那么首当其冲不利的就是港股科技互联网企业的估值。只有当美国通胀见顶回落,加息周期结束,港股才能真正见底,因此美股一旦企稳,恒生科技和港股互联网企业的股价才会见底、企稳。

美股的加息周期预计在明年春天大概率会结束,一旦加息周期结束,那么跌了这么久的腾讯和互联网科技企业,也会像最近的医药板块一样,不知不觉中突然迎来大幅反弹。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