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末,全球衰退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进程中,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独善其身,而且如今的中国和美国、欧洲在宏观经济和政策上出现了很大程度的错位,环境之复杂和混乱的程度很难用一两句话就说清楚,所以我们分开研究,今天的数据较多有点枯燥,但是这个过程中的研究逻辑和最终结果,我相信大家是会受益匪浅。当下我们已经进入全球经济衰退期的中期,这个阶段消费不及预期,GDP增速减缓,资产价格开始大幅波动暴涨暴跌。
在过些日子,等三季报出来的时候,大家会看到全球大多数企业的盈利状况会明显下滑。
在原本这样的状况之下,又叠加了全球汇率市场的波动,还有海外升息。当下的情况很严峻。阿根廷、土耳其、斯里兰卡这些地区已经出现通货膨胀80%,经济增速负增长甚至国家破产这样的情况了。
历史上我们极少会出现这些情况同时发生,但是我通过调查历史上的一些状况发现,每一次出现类似情况的时候,资产价格走势也都是极其相似的,所以我们选取了和当下中国资产相似度比较高的两个时间段。
我们就看看在这样类似的环境下,那两个时期都分别发生了哪些事情,并且两个时间段里面资产价格又呈现出哪些规律呢?以此我们来判断今天的中国资产。第一个时间段是美国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时候,我们看那时候纳斯达克指数的走势,也就是当时美国互联网公司的股价从2000年三月份建5132点为顶,到2022年十月份1108点为底,整个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时间持续了近两年零七个月,下跌幅度78%。与此对比的是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也就是恒生科技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从2021年二月份到今天的2022年九月末,在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里面已经下跌了68%,当然如果仅仅是这种对比意义不大,之所以说相似,是因为还有很多其他的点。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上一段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前后都发生了什么。我们在之前说过70年代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滞胀,而当时的宏观环境很像今天的美国和欧洲。
70年代美国之所以发生滞胀,根本原因是当时的实体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缺乏新的增长点。
在那之后,也就是1984年前后,互联网开始兴起,信息技术大幅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因此推动美国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走入了一波新的经济高潮。我们回顾我们的经济发展,大概是2005年前后互联网电商开始兴起,从2005年一直到2020年,这段时间里互联网也给我们的经济效率带来了大幅增长,很多人不在工厂端,可能对有的行业生产效率提升感受不够明显,但是我想大家能够感受到的是我们的衣食住行在这15年里的变化有多大。2005年我们还在用抗摔的诺基亚,我们还在随身携带现金,我们每周买东西还要去百货商场,今天这些都发生了变化。
说这些事情,说在这些年我们的经济发展中,信息技术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效率提升,所以我们这一波资本市场里面互联网企业的高增长以及经济的长时间发展,和当年美国互联网的那一波高增长也是有着同样相似的背景的。那这种背景带来的表象就是这段时期里的经济会呈现出高经济增长、高就业以及低通胀的特征。90年代美国的CPI稳定在2.8%附近,远低于80年代的4.7%年均GDP增速也有3.2%,失业率也是从1992年起逐年下降,1997年之后失业率常年维持在5%以下,现在我们再看从2010年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我们的经济情况GDP常年维持在7%附近。通胀率除了2011年有一段时间很高,其他时间都是极其稳定且维持在低通胀附近的。
从这里我们看到中美在这两段时期都属于是技术发展带来的效率增长,同时这段时期也都伴随着经济繁荣,同时货币政策也都是处于宽松的阶段。我们看从80年代初到2000年,美联储不仅没加息,还进行了两轮比较大的降息,货币的宽松给资本市场的上涨也提供了更充足的资金。而中国虽然在2015年之后基准利率没有在变过,可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我们的货币一样是极其宽松的。我们看M2的增速在2016年时候就有了11%的增速,大家一定更是记得在2020年之后,全球各个国家更是货币宽松到了极点,这时候我们的M2增速应一度达到11%以上的水平。
从这里我们总结到美国PC互联网的泡沫发展和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泡沫发展,两段时期都是处在原本就经济繁荣且货币宽松的宏观背景中的经济。繁荣的时候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个行业都会蒸蒸向上的。所以互联网之所以当初能在美国繁荣走出牛市,以及后来能在中国繁荣。走出牛市还需要一定的技术背景,美国上一波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并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其实主要依靠的是PC互联网。
这个的起始点要从1981年IBM推出第一台个人计算机开始,从那之后美国的个人计算机拥有率不断攀升,主要发展时期是1990年到2000年这十年的时间,1990年微软推出的Windows3.0使人机交互成为现实,从那之后美国互联网用户数激增,十年间美国互联网用户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从零发展到了50%以上。另一边我们再看中国,其实我们在PC互联网这条路上走的比较缓慢,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我们的互联网普及率也才只有20%左右,真正开始大幅增长是2010年之后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中国的互联网网民才开始更快的逐年攀升,所以我们看中国的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涨幅主要都是从2011年之后才开始大幅上涨的,相关公司的走势大家可以去看腾讯和网易的走势。而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美国互联网公司的主要涨幅也都是集中在1995到2000年的这一段时间里。
所以其实那时候的美国互联网和我们近十年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相关公司高速增长的一个主因都是因为互联网网民的大面积普及,才催生了相关公司在互联网的高业绩和高股价。同时另一个主因其实是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占比不断提高,且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从1993年到1999年,科技创新对美国的GDP增速每年平均贡献超过了20%的动力,信息业和信息通新技术生产行业的增加值占美国GDP的比重也在那些年里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走势。
我们再看中国,以统计局的一组数据为例,2020年我国GDP为101万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为16.9%,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为7%,这两个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到54.1%。从这里我们总结到的信息是之所以2000年之前美国互联网能走出大牛市,以及中国互联网在2011年之后能走出大牛市,主要都是因为在这段时期里参与互联网的人越来越多,互联网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有背景就有现象,有现象就会有情绪,有情绪就会有资金变动。所以我们刚刚说的这些就都会表现在资本市场里,当下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股价又创了新低,而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当下走出来的形式和当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时候其实极其相似,所以我们才做了这次研究。
美股在20世纪90年代走出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从1990年到2000年3月,纳斯达克涨了十倍,但是其实行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1990年1月到1994年12月这一时期,纳斯达克只涨了64%是处于小慢牛的阶段。从1995年到2000年3月,美股才开始加速上涨,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也才出现了极大的泡沫。
如果我们用巴菲特指标来衡量,也就是用美国股市的总市值和当时的GDP比例来判断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纳斯达克开始超级上涨是在1998年10月之后的日子里,从当时的最低点1357.1直涨到2000年3月的3123点,整体涨幅3.78倍。也是在这段时间里,互联网公司被美国投资者认为是未来投资互联网成了最正确的选择。市场上充斥着因为奥运互联网公司而考高分逆袭的传奇故事,只要是做互联网的企业就可以轻松拿到投资,即使没有盈利也可以在资本市场里面大赚一笔。
同样的事情,我们再看中国互联网恒生科技指数开始超级上涨,其实也是在2019年8月到2021年2月的这段时间,从当时的低点3492点一直涨到11001点涨幅3.15倍。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在这段时间里,因重仓投资中国互联网而成功的高瓴资本开始被大众熟知,腾讯和阿里的员工因为长期将公司定投到自家公司而出现财务自由的故事开始在市场上盛行。到了这里我们能看到,原来当资产价格开始大幅上涨的时候现象都是一样,情绪都是一样,甚至故事都是极其相似的,有上涨就有下跌,有暴涨就有暴跌。
所以我们今天更主要研究的是市场暴跌的时候有哪些特征,大概在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所以我们就对比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和当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的那一波行情。当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