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发布会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10月13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奋进新征程·广西工信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现场工业是立国之本,工业稳则经济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广西,走企业、进车间,对广西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指明了前进方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了坚实支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十年来,广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自治区先后于2013年、2018年和2021年召开了三次工业发展大会,着力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转变发展方式上、提高创新能力上、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提升工业质量效益,主动打好工业振兴攻坚硬仗,奋力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跑出工业加速度。
十年来,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到2021年的2.23万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到2021年的6074亿元,形成了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等10个千亿元产业,打造了千亿级园区3个、百亿级园区47个,新能源汽车、装载机、内燃机、新能源材料、茧丝绸等一大批产品产量跃居全国前列。广西汽车集团新能源物流车生产线。图片来源:广西汽车集团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十年来,广西坚持做优存量做大增量,结构调整取得明显突破。
“老”有所为,传统产业焕发新机。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二次创业”,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铝产业向电子铝箔、轨道交通用铝和航天航空高端铝材转变,建设了国内产品型谱最齐全、应用领域最广的内燃机制造基地,不锈钢、电解铜等产品从无到有、产量跃居国内前3位。
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8个、绿色工厂67个、绿色设计产品36种,工业绿色转型取得新成效。
“新”欣向荣,新兴产业加快崛起。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2年的不足5%提高到目前的18%,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建成了国内领先的声学光学元器件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形成了新能源材料—三电及核心零部件—整车—汽车后市场的完整产业链,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七分之一。
“轻”起扬帆,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大力推进轻工业振兴发展,累计建设了柳州粤桂智能家电产业聚集区等45个自治区级特色轻工园区,冰箱、空调等智能家电实现了广西制造“零”的突破。打造广西山茶油、梧州六堡茶等十大农业加工品牌,柳州螺蛳粉成为畅销全球的“网红”产品,带动30多万人就业。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并称赞道:“真是令人惊奇!小米粉搞出这么大规模的产业来,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总结。
”“数”赋新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全面铺开“千企技改”工程,2019年以来累计推进2196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869个,支持企业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芯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建成242个智能工厂、137个数字化车间。“攻”出新路,核心技术加快突破。每年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重大项目100项以上,攻克一批制约产业中高端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南南铝公司实现我国高端高精铝材重大短板装备国产化替代,柳工集团成功突破液压元件制造等“卡脖子”技术。累计培育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481家,培育上汽通用五菱等16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强龙头壮产业10月6日,贺州信都至梧州高速公路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全线沥青摊铺任务,目前交安绿化工程正快速推进,项目进入通车倒计时阶段。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周军 通讯员 韦焘 摄十年来,广西坚持强龙头壮产业,“链”式发展激活“聚”变效应。
大力培育壮大制造业优质企业,培育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0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更多细分领域“小巨人”“隐形冠军”不断涌现。坚持项目为王育出新优势,建设了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促转型调结构的重大项目,2019年以来,全区推进“双百双新”项目765个,开工钦州华谊二期、比亚迪南宁动力电池等项目475个,竣工柳州国轩电池一期、中伟北部湾产业基地项目一期等项目224个,已竣工项目每年贡献新增产值1800多亿元。坚持上下“链”通“延”出新价值,编制广西工业树产业林布局全景图,开展补链强链延链专项行动,加快补齐产业关键配套,有效延伸下游深加工环节,着力补齐产业空白环节,提升产业稳定性和竞争力,柳工装载机、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本地配套率提升至77%、60%、44%。
开放合作释放活力十年来,广西坚持开放合作释放活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全面加强与RCEP国家工业开放合作,推动与东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构建“4+N”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2018年以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重点工业项目60多个,建成投产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年产12万辆整车、马中关丹产业园年产350万吨钢铁等一批标志性对外合作项目。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引进了桐昆、恒逸、华谊等一批龙头企业及其配套产业链。
支持大湾区企业将成本相对高的制造环节转移到广西,引进了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一批龙头企业。加强适配大湾区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供应了珠三角70%的家电用钢,电解铝、不锈钢、电解铜是大湾区企业的主要供应原料。横州市校椅镇榃汶村拥有几十年的茉莉花种植历史,在该村茉莉花盆栽和蔬菜育苗扶贫示范园内,工作人员正利用网络直播介绍茉莉花盆栽。据南国早报发布会答记者问问:近年来面对不断加大的风险挑战,工业经济是如何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怎么看待广西工业经济发展前景?答:工业是全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先后经历去产能、产业结构调整等宏观政策变化,受到了疫情、缺芯缺件、缺电等巨大冲击。面对这些风险挑战,广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工业强桂战略,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12—2021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比全国年均6.3%的增速高出0.9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区GDP年均增长7.1%的速度;近几年工业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达到45%,工业每年新增就业10多万人,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回顾这十年来工业经济的发展,广西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第一,全面加强党对工业的领导。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先后成立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发展工程指挥部、推进产业振兴三年行动指挥部、稳工业保运行攻坚战指挥部,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资源配置。去年以来,编制了全区工业树产业林布局全景图,形成全区工业发展“一盘棋”,工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第二,全面加强政策精准供给。坚持政策为大,全面落实中央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这些年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工业稳增长政策。
特别是2020年以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增产。今年贯彻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出台了工业稳增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