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科上半年主导制定5项国际标准

核心提示中国信科上半年主导制定5项国际标准为世界网络智能化发展提供指导性规范□ 刘睿彻 唐 煜 本报记者 张 华一流企业做标准。今年上半年,光通信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5项国际标准获国际电信联盟批准发布,其中两项标准与

中国信科上半年主导制定5项国际标准为世界网络智能化发展提供指导性规范□ 刘睿彻 唐 煜 本报记者 张 华一流企业做标准。今年上半年,光通信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5项国际标准获国际电信联盟批准发布,其中两项标准与网络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有关,这为全球网络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指导性规范。

“制定国际标准就是一场艰难的博弈。

”两项国际标准的主要起草者、中国信科旗下烽火通信公司高级研发经理戴锦友博士表示,从2018年正式立项,到标准的通过,花了整整4年时间。国际电信联盟是主管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联合国机构,发布的标准比大多数其他同级别的技术规范制定组织拥有更高的国际认同度。按照规则,要想在国际电信联盟通过国际标准,必须200多个成员单位无一家反对。

早在2000年,中国信科的前身之一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就主导制定了国际电信联盟的国际标准,成为我国首个光通信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者。

“当时制定的首个国际标准是关于电信传输网与互联网融合方面的,属于网络基础技术标准。如果说第一个国际标准的意义在于为世界通信业划跑道,那么20多年来后续的一系列网络标准都是在这条跑道上不断深化。”戴锦友说。

今年上半年的两个标准拓展到人工智能领域,为网络技术实现自我感知、自我控制、自我发展提供指导性规范。戴锦友举例说,网络就像道路一样,道路上有车辆、行人,网络上有文本、图像、数据等。

道路有了人工智能管理,能避免拥堵无序等现象,实现更高效利用,网络也是如此。

据介绍,人工智能在通信和网络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信科制定的这两项国际标准,主要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形成的新型网络架构,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流量感知技术,为网络智能化提供方向性指导。“博弈从来没有停止,特别是涉及新兴前沿性领域。

说服200多个成员单位不反对,是一场艰苦的协商。”戴锦友说,每一个国际标准的通过,都经过了十几场大会讨论,会下的工作量更是无法统计。对标准的条款磋商时,难免出现不同的意见,有时为了一个问题争论一天。有一次大会讨论,美国专家认为标准不成熟,随后又有20多个国家的专家提出反对意见。

为此,戴锦友不断补充说明性文字内容,经过半年时间,最后获得了通过。标准制定过程中,中国专家本着科学精神和过硬专业水平,在世界标准领域获得认可。中国第一个通信业国际标准发布时,只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一个人参会。现在国际电信联盟每次开会,至少有1/4的成员是中国专家。

戴锦友感受到,国际标准发布的背后,是强大的国家实力支持。烽火通信公司标准主管周箴介绍,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往往是这个领域的龙头企业,企业要有一些开创性的研究,研发费用很高,一个标准研发就要花费数十万元;要多次参加国际会议,讨论周期很长,一般经过3—4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标准的制定。所以说,只有一流的企业才有实力做标准。周箴进一步解释说,做标准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把技术定下来,然后按这个标准来开发产品。因为企业提前把握住了本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跟着标准进行产品开发,就可以避免走弯路,节省资金和时间。据悉,截至目前,中国信科累计主导制定82项国际标准,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600余项,已提交5G国际标准提案超过15000件,不断助力提高我国信息通信技术、标准、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