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非法外之地 开启“数字正义”时代

核心提示文 / 本刊记者 刘馨蔚网络文明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文明形态。目前,中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对于建设网络强国尤为重要。在网络诚信建设高峰当前,中国十分重视互联网领域立法工作,加快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

文 / 本刊记者 刘馨蔚

网络文明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文明形态。目前,中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对于建设网络强国尤为重要。在网络诚信建设高峰当前,中国十分重视互联网领域立法工作,加快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网络环境正在变得更加安全、公平、高效,也更有秩序。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安全与发展、竞争与创新、文明与和谐都需要法律的保障。”近日,以“弘扬时代新风建设网络文明”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主论坛上,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认为。

网络诚信建设面临新环境、新挑战

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2022》指出,面对网络诚信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网络诚信发展是个动态过程,随着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网络诚信领域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是算法滥用问题凸显,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二是恶意使用技术手段,网络诈骗花样翻新。三是利用平台垄断优势,开展不正当的竞争。四是流量变现急功近利,直播带货良莠不齐。五是资本“绑架”粉丝经济,网络“饭圈”乱象频发。

针对加强网络诚信建设,《报告》建议,一是推进网络诚信规范化建设,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网络诚信监管,三是推进网络诚信建设示范工程,四是构建网络职业素养培训体系。

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建议,当前,需要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及国际互联网法规建设,发挥国际组织及国际法规的引领作用;引导支持智库、高校、媒体、企业等开展国际交流、研究及合作项目;通过CPTPP、RCEP、DEPA等倡导推动数字经贸规则完善落实及推广,突出中国作为网络大国的优势。

“未来的全球化发展与网络文明密不可分,中国可以和世界各国携手,加强文明互鉴,为构筑人类网络文明共同体做出更多贡献。”王辉耀称。

网络法治建设开启“数字正义”时代

大会的分论坛“网络法治建设论坛”上,与会嘉宾分享智能技术如何在数字时代大显身手。

据了解,近年,人民法院成立互联网法院,深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出台在线诉讼、在线调解、在线运行三大规则,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构建起互联网司法规则体系,建成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论坛上表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全社会的广泛共识。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汇众人之智、广泛凝聚共识。二是坚持需求导向、深化务实合作。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强化依法治网。加强普法宣传、深化法治研究,建设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队伍。

同时,清华大学科研院院长、互联网司法研究院院长刘奕群指出,人工智能在司法中的应用仍然存在算法固有偏见、系统融贯不足、数据潜在风险等三大挑战。对此,他建议,司法人工智能的应用应建立算法过程监督和结果验证机制,在改进办案流程与效率的同时,保留法官个体对法理情理的自由裁量空间。还应建立专家队伍,将审判经验、司法常识、司法政策、法学理论等沉淀数据纳入数据范畴,建立新一代司法信息智能公开体系。此外,司法人员的裁判主体性和不可替代性要贯穿全程,探索人机协同的辅助决策应用模式。

“深入开展算法治理是适应当前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促进算法行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央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说。

净化网络环境,源头在内容

净化网络环境,源头在内容上。牛一兵在网络内容建设分论坛上指出:“网络传播具有超时空、跨国界、大聚合、强互动等特点,是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

2018年,由中央网信办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