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分布式数据库对比

核心提示转自: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574148引入 与Oracle在华大规模裁员相比,国产数据库好消息连连,2019年可以说是国产数据库年。举几个例子,华为推出GaussDB,并
转自: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574148引入

与Oracle在华大规模裁员相比,国产数据库好消息连连,2019年可以说是国产数据库年。举几个例子,华为推出GaussDB,并成功上线招商银行/工商银行核心系统;中信信用卡系统运行在中兴GoldenDB之上;Oceanbase登顶TPC-C....

虽然近些年国内外云计算如火如荼,但如果你关心IT新闻的话会发现,国产数据库针对的并不是云,而是on premise,特别是金融业(《盘点2019:对国产数据库的一点观察和总结》)。本文主要分析一下on premise 数据库,特别是分布式数据库。

现在的分布式数据库基本上都借鉴Google的spanner/F1论文,采用paxos/raft协议来保证数据的强一致性,所以从架构上来都类似,可以明显区分出计算节点和存储节点。但Oracle Exadata脱胎于集中式的共享存储,令人惊讶的是,它的架构与这些分布式数据库不谋而合。

Oracle

Oracle是国产数据库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是大家相对熟悉的数据库,让我们从它入手。 下图是一个经典的Oracle体系架构图。

图 2

共享的集中式存储变成了多个普通的x86存储节点,它和后面我们提到的share nothing的国产分布式数据库有很多相似之处。

关于Oracle Exadata的详细文档,可以参考《Oracle Exadata技术白皮书》,这里只对几个主要组件做一个大概介绍。

  • DBServer:其实就是一个Linux,它采用的是OEL而不是Redhat,是数据库软件和实例运行的地方,除了OS必须是Linux外,它和普通经典的Oracle RAC基本一样。
  • Network:一体机自带Infiniband网络,这是一种高性能的网络,具体可以参考百科。
  • Storage cell:存储节点,它可以配置普通的硬盘,也可以配置高性能SSD。简单的理解就是Linux上运行了一个cellsrv服务,该服务只针对Oracle软件服务,这也Exadata最大的亮点。
TIDB

TiDB是近几年很火的分布式数据库,它的架构最近似Oracle,下图和主要组件的解释来自官网。

图 4 - Oceanbase组件,原来于云栖社区

Oceanbase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客户端:用户使用Occanbase的方式和MySQL数据库完全相同,支持JDBC、C客户端访问,等等。基于MySQL数据库开发的应用程序、工具能够直接迁移到Oceanbase。

RootServer:管理集群中的所有服务器,子表(tablet)数据分布以及副本管理。RootServer一般为一主一备,主备之间数据强同步。

UpdateServer:存储Occanbase系统的增量更新数据。UpdateServer一般为一主一备,主备之间可以配置不同的同步模式。部署时,UpdateServer进程和RootServer 进程往往共用物理服务器。

ChunkServer:存储Occanbase系统的基线数据。基线数据一般存储两份或者三份,可配置。 MergeServer:接收并解析用户的SQL请求,经过词法分析、语法分析、查询优化等一系列操作后转发给相应的ChunkServer或者UpdateServer。如果请求的数据分布在多台ChunkServer上,MergeServer 还需要对多台ChunkServer返回的结果进行合并。客户端和MergeScrver之间采用原生的MySQL通信协议,MySQL客户端可以直接访问MergeServer。 Oceanbase支持部署多个机房,每个机房部署一个包含RootServer、MergeServer、ChunkServer以及UpdateServer 的完整Oceanbase集群,每个集群由各自的RootServer负责数据划分、负载均衡、集群服务器管理等操作,集群之间数据同步通过主集群的主UpdateSever往备集群同步增量更新操作日志实现。客户端配置了多个集群的RootServer地址列表,使用者可以设置每个集群的流量分配比例,客户端根据这个比例将读写操作发往不同的集群。

再翻译一下,

  • RootServer=ClusterWare
  • UpdateServer = DBWR/LGWR
  • ChunkServer=Storage server
  • MergeServer=DB server

tablet是一个类似AU 和Region的概念。Oracle中AU是datafile的一部分,TiDB中Region和oceanbase tablet都是table的部分数据。

从文中描述中还可以看到所有的写操作都要经过UpdateServer。这是一个潜在问题?

在Oracle中有个DRM概念,每个对象都有一个master,针对这个对象的读写都要通过这个master来获得相应的权限。但DRM的bug很多,多个版本中都要求关闭这个特性。Oceanbase似乎将这个功能独立出来,将UpdateServer作为所有对象的master并负责所有的写,以避免相应问题,但显而易见也可能引入了另外一个瓶颈。

如有可能,是不是在多租户环境把另外一个备updateserver利用起来,甚至是部署多个updateserver为不同的租户服务?

单活rootserver不是一个问题,在大部分集群包括Oracle RAC中也有相应的OCR/PE master概念,重要的是切换时间。

GaussDB

GaussDB 架构图:

图 5 - TDSQL 架构图 (来源于《腾讯专有云数据库TDSQL白皮书 V2.0》)

l 物理节点组:由 MySQL 、 监控和信息采集组成,通常情况下

  • SET 默认采用一主多从架构,通常部署在跨机架物理服务器中;
  • 每个节点都部署TAgent并实时向决策集群上报,提供决策依据

l 决策集群:TzooKeeper它是TDSQL提供配置维护、选举决策、路由同步等,并能支撑数据库节点组(分片)的创建、删除、替换等工作,并统一下发和调度所有 DDL (数据库模式定义语言)操作, 通常决策集群需要采用奇数台,实际部署的时候应 大于等于 3 组并跨机房部署 。

l 接入网关集群:在网络层连接管理 SQL 解析、分配路由 。请注意,OLTP Proxy并非腾讯云网关 TGW 集群 。

1. OLTP Proxy 通常与 MySQL 混合部署,也可以部署在不同物理设备中

2. 从配置集群拉取数据库节点(分片)状态,提供分片路由,实现透明读写;

3. 记录并监控 SQL 执行信息,分析 SQL 执行效率,记录并监控用户接入信息,进行安全性鉴权,阻断风险操作;

4. OLTP Proxy 通常可以直接访问,但仍然建议前端部署,需部署可提供负载均衡能力网关并由网关对用户提供唯一虚拟IP服务。

比较容易提取出我们关心的几个组件

  • 物理节点组(SET):由属于主从关系的多个DataNode组成,等同于Oracle Storage cell。
  • 决策集群(TzooKeeper):类似于Oracle集群软件。
  • 接入网关集群(OLTP-Proxy):可以简单理解为DBSever。

从图中可以看到类似于GaussDB的数据节点主从关系的架构,但TDSQL采用了自研的MySQL协议的异步多线程强同步复制方案(Multi-thread Asynchronous Replication MAR),性能远优于Mysql/Mariadb。

详细的技术解释可以参考《腾讯自主可控数据库TDSQL的架构演进》。

达梦DM

达梦数据库架构图:


总结

Oracle RAC对网络延时有严格要求,在现实中很少见到异地双活/多活的RAC,而且从Oracle Exadata手册中,Infiniband 的最长的距离是10米,这也导致异地双活成为不可能。而基于paxos/raft协议的分布式数据库是可以的,甚至是两地三活,n地n活。

在最新版本的Exadata中,Oracle已经用100Gb RoCE替代了Infiniband,但异地副本多活并未提及。

在副本颗粒度上而言,Oracle,TiDB 和oceanbase采取的是KV存储的模式。

这里熟悉Oracle读者可能比较困惑,Oracle从来没有提过KV啊。来看Oracle中的2个概念。

  • Rowid:是一个伪列,用来定位Oracle任意一条记录的唯一地址,它主要包含了对象编号,文件编号,块编号,行编号。
  • AU:AU是Oracle ASM 磁盘组中的最基本单位,一个或多个AU组成一个extent,一个或多个ASM extent,一个或多个ASM extent组成了一个ASM文件,一个或多个ASM文件组成tablespace。


再看看TiDB中的Region,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是 Region,每个 Region 负责存储一个 Key Range(从 StartKey 到 EndKey 的左闭右开区间)的数据。

简单看table的Key:TiDB 对每个表分配一个 TableID,每一个索引都会分配一个 IndexID,每一行分配一个 RowID(如果表有整数型的 Primary Key,那么会用 Primary Key 的值当做 RowID),其中 TableID 在整个集群内唯一,IndexID/RowID 在表内唯一,这些 ID 都是 int64 类型。

每行数据按照如下规则进行编码成 Key-Value pair: Key: tablePrefix_rowPrefix_tableID_rowID Value: [col1, col2, col3, col4]

这个key不就是rowid么?

GaussDB/TDSQL/DM副本是DataNode级别的,它并没有形成Google论文中分布式存储的架构,这增加单点故障的概率。另外,以DN为单位的副本的设计没有天然分片特性,所以他们都引入了shardkey的建表语法。

GuassDB

create table T1 distribute by hash;

TDSQL

create table test1 ,primary key ,unique key u_1 ) shardkey=a;

DM

CREATE TABLE T1 DISTRIBUTED BY HASH;

单机版本和分布式版本建表语法是不一样的,给用户迁移到分布式带来额外的工作。从达梦的手册来看,增加节点操作是个很繁琐的操作。删除节点 只在TiDB文档中明确提到。

副本的粒度还带来分布式事务实现的不同。在DN粒度下,任何一个事务都可能变成分布式事物,采用两阶段提交,因为每个DN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关系型数据库存在的。

KV模式是不是更优秀,由于本人学识有限,不做过多讨论,另外有些大名鼎鼎的数据库MongoDB sharding/Oracle Sharding采用的也是DN方式。

TiDB存储采用了rocksdb,从Oracle Exadata的发展来看,存储这一层可以做的文章还很多,比如flashcache,flashlog,cell2cell 数据传输等。采用racksdb是否放弃了这一层

Oceanbase集群中只有一个updateserver,它有可能是一个瓶颈,而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写n读这种架构,希望未来可以扩展。

华为的优势在于软硬件都有,它的GuassDB在鲲鹏芯片上应该运行得最好,能一站式满足自研可控需求。

TDSQL和GuassDB有类似的主备同步问题,但这2家公司都是有自主的分布式存储产品,是否可以用来解决主备存储节点强一致的缺点。

DM是一家传统的国产数据库企业,圈外人对其了解不多,但它其实是政企圈内的老大。分布式产品成熟度有待检验,文档是国内数据库厂商中最完整最诚实的。

题外话,本人并未有国产数据库使用经验,在网上翻来覆去找到最多的是各个厂商的宣传资料,而对产品运维开发这些方面讨论很少。产品好坏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生态的培养建立。希望当大家真正使用上国产数据库的时候,寻找资料会像Oracle,MySQL,PG那样方便。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