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最值得做的两件事

核心提示前几天看到有人发朋友圈,感慨华与华的老板华杉有多狠。很多人知道华杉的《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其实他还写了几百万字的国学系列。在《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的扉页上赫然印着这么一段话:每晚九点半睡觉,清晨五点起床,用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的时间写作,日

前几天看到有人发朋友圈,感慨华与华的老板华杉有多狠。

很多人知道华杉的《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其实他还写了几百万字的国学系列。在《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的扉页上赫然印着这么一段话:

每晚九点半睡觉,清晨五点起床,用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的时间写作,日日不断,即便出差出国住酒店,进医院住病房也是一样,十年来出版了十余部传统文化和品牌营销著作。《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华杉与弟弟华楠共同创办的两家公司在广告业和出版业声名远扬:华与华营销咨询和读客文化。

华与华是超级符号/定位营销领域的标杆,读客文化刚刚上市,首日暴涨19倍。

我相信比华杉优秀的企业家已经是凤毛麟角,还能够像他这样不耕不辍,出版了几百万字著作的应该是屈指可数。

我周围大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企业,大家讨论得到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对抗内卷。

不仅仅是个人职场上的内卷,还包括企业竞争的内卷。

大家每天都十分的努力,但还是无法摆脱内卷的地心引力。

1、有没有想过未来20年最值得专注的是哪一些事情?

2、我们羡慕的成功人士究竟是如何起飞的?

3、如何把时间投入到最有价值的事情中?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话题。

一、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

当代社会,人活的比企业久,越早看透这点,人活得越明白。

工商统计数据表明,90%的企业在三年之内就会倒掉,活过10年的企业不到2%

无论是在大厂还是创业公司,是在职场中沉浮,还是经营自己的公司,我们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企业很少能穿越周期。

真正伴随我们最久的“企业“就是我们自己。

项飙说,把自己作为方法

做好自己这间公司的CEO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一间要经营七八十年的公司。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甚至要经营八九十年。

这家公司照样有自己的研发部,市场部,销售部,运营部。

研发部门,就是我们的专业能力。

很多的专业人士,比如医生,律师,程序员,工程师,设计师,科研工作者,还有各个专业线条的人,长期经营的就是自己的研发部。

光有研发是没法构成一间公司的。如果可以,那也是一间外包公司,必须依附于企业。

用大白话说就是你只能长期处于内卷的打工状态。

常听到35岁+的程序员即将处于极度焦虑的状态,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必须还要其他部门

市场部持续经营,输出影响力和个人品牌。

销售部,连接行业节点和沉淀人脉,掌握商业情报,在关键的时候提供新的机会和线索。

运营部,不断的经营好工作,家庭,学习还有好身体。对自己的人生有掌控力,长期主义的目标都能说到做到。

如果你接受了做自己的CEO这个思维框架,你不妨回忆一下过往二三十的人生,相信我,你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体悟。

我们再来看一看最开始提出的问题,未来20年最重要的最值得投入的事情是什么?

对于企业来说,最有价值的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可以理解为产业资源积累护城河,无形资产则是企业的品牌。

对于个人来说,同样对应的是你的产业沉淀和个人品牌。

产业积累和个人品牌未来20年是每个人最值得投入的事情

二、产业积累不是能力不是人脉,而是实实在在的资产

很多人一提到积累,马上想到的是学习能力和人脉。

经常有人在复盘中提到,“过往的一年中,我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和专业能力。”

那我想问一句,为什么你还如此的焦虑呢?

因为积累的东西并不能够直接转化为真金白银,照样买不起房子,车子,付不起医疗,教育。

因为在转换的环节具有大量的不确定性,也得不到最终结果的反馈,所以焦虑。

一定要看清,我们提的产业积累不再是积累人脉和专业能力,而是积累实实在在的资产。

比如你做了一间公司,获得了一个知识产权,搭建好了某个具有产权属性的渠道。这都是能够不断积累产业价值,产生现金流的资产。

专业能力对应的是劳动成本,劳动成本是一次性支付的,并不能产生任何长期的复利。而当劳动成本转化为产权之后,就有可能开始享受资本的复利。

托马斯·皮凯蒂在其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贫富分化加剧的底层原因是资本收益率远大于经济增长率。

也就是说用钱赚钱比用劳动力赚钱轻松得多。

如果迟迟不脱离劳动力陷阱,不把劳动力转化为资产,你将被同龄人远远地甩开身位。

房子国家在调控,非刚需不要碰。

产品也是资产是和我们工作关系最紧密的资产

我们要想方设法的把获取的人脉、掌握的专业能力转换成产业资产。

我们需要容器,股权是容器,渠道、知识产权也是容器。

三、个人品牌是让学习成长有超高溢价的容器

在职场最初的五年是很难积累产业资产的,能做到的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积累专业能力和人脉。

在这一阶段,我们也需要容器,有了这个容器,我们能让所有学习活动产生两次价值,这个容器就叫做个人品牌。

不是网红的IP,而是专业人士的个人品牌。

个人品牌是和你绑的最紧的无形资产,就像你的名字一样,将会一直伴随着你。

沿着一个方向持续不断的积累个人品牌,将获得指数增长的品牌红利。

有人说,我非常的低调务实,不喜欢搞这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不好意思,不做个人品牌,面对的是罗马斗兽场式的内卷。

打个比方,当你想买卷纸的时候,你可能会选择品牌,也会去拼多多上选择白牌(没有品牌)的产品。

对于白牌的产品,只要看起来过得去,哪个便宜就买哪个。你连了解他的想法都没有。

现代主义的把每一个人关在牢笼之中,大家都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不断的做出标准化的产出。

我们不仅在和人卷,也在和AI、和机器卷。

有多少的工作,因为技术的进步整体消失,或者沦为价值链的底端。

只有当你具备了特异性,你才能标准件中脱颖而出。

这样的特异性在内是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外就是个人品牌。

今年我也开启了新的产业布局,要把作者圈连接起来,做好作者的产业赋能。

你呢?

你是如何考虑未来20年的发展的?

你认可产业资产和个人品牌的思考框架吗?

你有什么长期的布局和思考?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