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解题者」解决的第 9 个问题阅读本文需要 10 分钟以前做用户调研,问到理财投资目标,不少人的回答都是「实现财务自由」。接着我问他们怎样才算财务自由,答案却五花八门——
「嗯…几千万总要有的吧。其实财务自由的定义是——被动收入大于日常支出。被动收入相对应的是主动收入,两者都是赚钱的主要路径。投资年限你没法压缩,唯一能做的是——尽早开始。」「像马云爸爸那样!」「不愁吃不愁穿还可以到处去旅游。
」
如果你还没做过任何投资,我会建议你看完本文后马上迈出理财第一步。
剩下你能做的,无非就是增加本金(文章第2部分)和提高年化收益率(文章第3部分)。怎么开源我就不展开了(一展开就递归了,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增加收入问题)。至于节流,如上面公式,我们一般把支出分为必要支出和非必要支出。
减少必要支出一般意味着你要降低基本生活水平,所以我们还是从减少非必要支出做起吧。顺带介绍一个概念——拿铁因素(Latte factor)。
有对爱装逼的夫妇,每天早上都要买两杯拿铁。
按一杯30块算,连续买个20年一共要用:30 x 2 x 365 x 20 = 44 万元。积少成多,美国金融顾问David Bach同志把类似拿铁的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非必要支出叫做拿铁因素。要增加本金,你只需要把上面的公式稍微挪一挪,升级你的思维模式:常有朋友问我:「有没有收益高、风险低的理财产品可以推荐啊?」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我也是很无奈啊…有个概念叫风险回报权衡(Risk-return trade-off),即高收益与低风险你只能二选一,换人话说就是「便宜没好货」。
抛开风险谈收益的行为都是耍流氓。所以提高年化收益率指的是,找到最佳性价比(同等风险下收益最高)的产品。个人推荐两个低风险高性价比的入门级产品——一是货币基金(简称「货基」),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的余额+)、银行APP(如招商银行的朝朝盈)等地方都可以直接购买。不同货基的收益不会差太多,目前年化收益率大约是4%,随便选只收益率高点的就好了。
货基一般投向银行协议存款、国债等风险系数较低的资产,风险系数和银行活期不会差太多,但收益率却高得多。另一个是有信用履约保险的网贷产品。网贷其实就是之前大家谈之色变的P2P。随着网贷新规逐渐落地,行业正在慢慢洗牌,有问题的平台已经被淘汰得差不多了。
如果追求安全,你可以只投资有信用履约险的平台,也有6~10%的年化收益,保险公司保本保息。比如小赢理财的众安专区产品、小马金融的天马超盈产品、安邦旗下的邦融汇等。保险公司赔不起了也不怕,它们背后还有国家保险保障基金兜着,风险比较可控。「但我现在几万块放余额宝,每天就赚个地铁钱。
如果我花多点心思研究研究,把回报率翻倍好了,我每天也就赚多几块钱,却要费那么多时间,我是图个啥呀?」相信不少人会是这个想法。所以我要分享一个黄金法则——72法则!从经济学角度看,生产要素主要有资本因素和人力因素。被动收入由资本因素产生,主动收入由人力因素产生。
所以要增加主动收入,就得投资人力因素——即自我投资。前段时间我和好基友双双辞职,在50天内环游了整个中国(对旅程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去跳伞、去蹦极。就像当年我从麦肯锡辞职时一样,我爸妈都没法理解这个决定。
后来我跟爸妈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复利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二三十几岁去旅行与五六十岁去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这时候去旅游我有多30年时间,去把经历、体验慢慢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我经历过的人事物,每过一年,都会有更深层的感悟。就像复利,利滚利,滚个30年,想想会有怎样的沉淀。
没错,自我投资与财务投资是共通的,都有复利效应,越早投资越好。而且在30岁前,提高主动收入的效果可能比被动收入来得明显——像之前说的,你可能还没有完成资本积累,就算收益率达到100%,5万本金翻倍后也只有10万;自我投资则不然,你读个北美顶尖商学院的MBA回来,年薪百万的工作并不难找。这也是我做「解题者」这个号的动机——我希望可以跟大家一起自我投资、升级思维方式,用麦肯锡方法、用投资哲学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大小问题,从而更高效地生活、学习、工作。
希望本文可以为你的投资理财生涯开个好头,也欢迎和我一起探讨投资理财的各种问题(无论是财务投资还是自我投资)。最后来个一幅图总结:参考文献/推荐阅读 [1] David B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