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双升

日前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优化,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在13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围绕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详解。

稳健货币政策精准发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上缴结存利润9000亿元,合理增加流动性供给,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4%,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万亿元,同比多增3.2万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3.6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192亿元。

“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努力服务实体经济,稳住经济大盘。”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普惠小微贷款的支持力度。6月末,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8.5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2.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5239万户,同比增长36.8%。

人民银行持续优化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存款利率监管,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6月份,新吸收定期存款利率为2.5%,比上年同期低16个基点。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潜力,1年期LPR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10个基点和20个基点,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6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4.16%,比上年同期低34个基点。

实现“较高增长、较低通胀”

统计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稳杠杆促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宏观杠杆率连续五个季度净下降,为后续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创造了宝贵的政策空间。从国际比较看,疫情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以相对较少的新增债务支持了经济较快恢复。

阮健弘分析,中国以温和的宏观杠杆率增幅支持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低通胀”的优化组合,说明宏观政策有力、有度、有效。今年一季度,我国的宏观杠杆率是277.1%,比上年末高4.6个百分点。阮健弘认为,宏观杠杆率出现阶段性上升,既是外部冲击的客观反映,也是逆周期调控政策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体现。“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生效,我国经济已经呈现明显的复苏势头,这也为未来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阮健弘指出。

今年二季度人民银行的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度上升了3.6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7.9%,比上季度下降了3.7个百分点。阮健弘分析,居民储蓄存款意愿的边际上升,投资意愿的边际下降,主要是由于二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局部地区有所反复,居民对流动性的偏好有所上升。同时,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居民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预计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居民的投资意愿将逐步恢复,消费意愿将稳步回归。

(本报记者 温源)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