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第三年,只要有生机信心不是问题

  3月31日,位于杭州市桐庐经济开发区的一家食品生产企业,工作人员在制作“绿马”定胜糕。视觉中国供图

  作者 | 张均斌

  编辑 | 秦珍子

  新冠肺炎疫情刚暴发那年,美国《华盛顿邮报》曾让读者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总结2020年。收集来的句子充斥着“混乱”“迷失”“沮丧”等情绪。一位来自密歇根州的9岁孩子的回答被投票为最佳,他写的是:“感觉就像是过马路之前你明明小心地左顾右看了,结果却被一艘潜水艇撞倒。”

  童言有道,道出了那一年的“魔幻”。更“魔幻”的是,我们已经与疫情相处到了第三个年头。这三年时光,对大部分人来说都很煎熬,大学生想返校,劳动者想就业,企业挣扎着想活下去。

  这两天,一篇桔子酒店创始人吴海的旧文在网络中翻红,文章是作者两年前发表的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忧虑。吴海后来报了警,他说,“直接拷贝原文署上我的名字发出来,我认为现在这么做是很不合适的”。

  然而,旧闻新读,引发了很多中小企业主的共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市场的艰难。文中有一句“政府不用操心市场信心问题,你们的工作是争取帮我们活到那一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企业”,报告指出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李克强总理强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

  财政和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最主要的两种手段。通过货币供求总量的调整,可以直接调节物价总水平,影响市场利率水平,经济危机时,货币政策常被优先想起。但是短时间的振奋过后,我们很快就会回到现实:钱多了就会导致货币加速贬值,物价上涨,老百姓的钱不值钱,生活压力随之加重。

  全球主要央行因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货币政策几乎用尽,没留下一个转身的余地。疫情发生以来,以欧美国家为主的发达经济体只能开启史无前例的“宽松”浪潮。

  量化宽松是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主要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

  它有个更直接的名字,间接增印钞票,也就是俗话说的“放水”。

  这些货币政策工具购买的对象包括国债、公司债、商业票据、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等,工具五花八门,但用完以后,结果是相似的:一是央行直接“入场”,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二是央行扩大资产负债表,向市场放出美元。

  以美国为例,2020年仅用了3个月,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就由4.2万亿美元扩张到7.2万亿美元,扩表3万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8倍。

  如今,美国乃至全球通胀的持续升温都与此有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美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7.5%,创1982年以来40年的新高。欧元区调和CPI同比上涨5.1%,为1997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新高。

  老百姓关心CPI,因为这直接关系到100元能买几斤肉。中国2021年全年CPI同比上涨0.9%,平心而论,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下,中国政府的调控手段相对克制和谨慎,从一开始就没有采用“大水漫灌”的手段“救市”。最近几年,我们已经被教育过很多次,海量货币最终要流向股市和楼市,可10多年过去,上证指数仍在3000点左右徘徊,房价早就一骑绝尘。

  和西方发达国家动辄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相比,中国主要采用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疫情暴发的2020年,中国仅新增1万亿元赤字、发行了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当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三批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方面的税费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支持防护救治、支持物资供应、鼓励公益捐赠、支持复工复产四个方面。

  第二年,随着经济企稳,一些阶段性的举措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一直延续的主要政策是减税降费。“十三五”以来的6年间,我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8.6万亿元,通过持续减税降费,我国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从2016年的17.5%下降到2021年的15.1%。

  喊了这么多年的“死亡税率”总算是降下来了,但现实是:减税要先有税,疫情下很多企业没有利润,减什么税?

  今年政策的安排及时做了调整,“减税降费”成了“减税退税”。1.5万亿元的增值税留抵退税相当于直接给企业发了1.5万亿元的现金,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将是主要受益者。

  同时,政府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由10%降至5%。

  疫情之下,现金为王。在政策帮扶下,期盼中小企业能缓口气,但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对这些企业来说,今天很难,明天可能更难,他们需要活下去,看见下一次、再下一次日出。

  最近,笔者采访过的一位民营企业家在朋友圈写下心声,“社保是用工企业的一座大山,社保此时应该返还”“贷款展期,是应该的,企业不可抗力躺平,银行不能躺赢”等。

  对于这些建议,有关部门不妨研究看看。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帮他们挺过难关,等疫情过去,说不定这组数字还能再往上走一走,“放水养鱼”才能“水多鱼多”。

  作家亦舒说过:树叶是渐渐变黄,故事是慢慢写到结尾的。大家一起合力挺过明天晚上,后天的太阳一定温暖如旧。比起小说家的浪漫愿望,我们更愿意寄希望于管理者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决心。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